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9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1万辆和9.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6.9%和43.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6万辆和8.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9.6%和41.2%;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完成1.4万辆,同比分别下降63%和54.4%。据行业相关统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数月呈下滑趋势。作为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趋势”,近几年飞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难道已渐入“疲态”?未来的动力汽车,真正的“动力”在哪里?
规模与效益发展遭遇瓶颈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同时面临着严峻的规模与效益发展瓶颈。在近期召开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与政策研讨会”上,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需要培育和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需要相对稳定和可预期的政策,需要有效发挥市场引导作用,同时更需要政企合力、协同创新和共同推进。

从今年新能源汽车的月度销量走势来看,今年6月,我国车市恰逢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过渡期结束和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新能源汽车以15.2万辆的月销量迎来全年销量高峰。而从7月开始,新能源汽车销量开始持续走低。即便是在“金九银十”,新能源汽车市场依旧没有起色。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连续5个月的下滑,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长后劲不足,主要受到政策补贴退坡、国六国五车型切换以及宏观经济等因素干扰。
唇亡齿寒,成本与设施配套环环“相克”
新能源市场的疲软会波及到配套的动力电池和充电桩等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据行业人士分析,如何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上下游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动力电池的成本问题无法解决,导致电动汽车价格居高不下。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也是阻碍纯电乘用车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

据相关统计数据,10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共计6.7GWh,同比下降5.4%,环比下降12.8%。其中三元电池产量为4.0GWh,占总产量59.3%,同比下降8.5%,环比下降16.3%;磷酸铁锂电池产量为2.7GWh,占总产量39.8%,同比增长0.2%,环比下降7.4%。
在充电基础设施方面,由于国家补贴政策向这一领域倾斜,今年10月,公共类充电桩较上月增加1.2万台,同比增长68%。据统计,全国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1万台,共有特来电、星星、国家电网等8家充电桩企业。这8家充电桩企业运营的充电桩数量占总量的89.8%,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10.2%。
结构升级明显,需求仍存
12月3日,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并于12月3-9日公开征求意见。按照25%的销量目标,预计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700万辆以上,目前看2019年是近130万台,因此2019到2025年复合增速超过33%。氢燃料在乘用车很难突破,主要是公交和城市物流车的探索。增程式插混是商用类车型的机遇,纯电动依然会是新能源汽车的绝对主流发展方向。

此次征求意见稿中,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目标定为:“纯电动汽车成为主流,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运行,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趋于普及。”
更多化工信息请关注微信:中国化工信息周刊(ID:CCN-weekly)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