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下午,在201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表示,不管是从续航里程、加氢的时间,还是从驾驶人员的感受以及舒适性来看,燃料电池车的性能都达到了燃油车的水平,但发动机的成本和运行费用还比较高,使得燃料电池不能完全代替燃油车。衣宝廉预计燃料电池车普及还要3~5年。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持续升温,截至目前已建成加氢站3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过5000辆,共有30多个地方出台相关支持政策,超过400家企业正在从事相关业务,初步建立了产业链体系雏形,基本掌握了部分关键技术。然而,行业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燃料电池汽车发展面临的四大问题
与国际领先国家相比,我国技术进步较慢、产业化和商业化进度仍然滞后。主要面临以下四方面问题。
01 | 国家层面缺少针对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战略规划。
我国全面推动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策略,符合汽车产业技术发展的客观实际,但我国需要加强对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战略储备、前瞻布局和切实投入,防止出现战略误判和关键短板。目前,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战略规划大多分散于其他产业政策中且不全面,缺少专门针对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计划的顶层设计,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前景仍不明确。
02 | 我国尚未形成分工明确和权责清晰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管理体系。
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较为复杂,包括制氢、储氢、运氢、加氢、零部件及整车生产、车辆运营等,行业管理更是涉及诸多部门,尚未形成分工明确和权责清晰的管理体系,难以集中力量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从氢源到储运、加氢站建设、运营、管理的多个环节尚未打通,仍面临加氢站建设用地难、建设审批主管部门不明确、氢能按照非能源管理、加氢站不能采取现场制氢、缺少安全监管措施等问题。
03 | 我国科技创新政策和研发体制仍不完善,缺少持续性和高强度的研发投入。
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没有精准发力,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大企业牵头项目较少,更多的是依靠研究所、大学搞研发,关键技术没有显著进展,大量研发成果“只开花、不结果”,缺乏产学研的有效沟通和转换,导致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比较薄弱,工程化能力明显不足。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整车集成及耐久性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大部分核心部件仍然依赖进口。
04 | 四是政策支持方式方面,单纯的购置补贴政策已经难以撬动产业技术提升和规模化发展。
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不仅是技术问题,还依赖于整个氢能产业链的发展,而且还要解决管理与成本问题,比纯电动汽车推广难度更大。目前,加氢难、加氢贵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单纯的购置补贴已经难以推动产业发展,亟需加快转变补贴政策支持方式。
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的建议
目前燃料电池汽车大规模、全领域推广的条件尚不成熟,一方面仍存在技术可靠性差、成本高和加氢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另一方面尚未推动形成有效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推广的政策环境。建议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构建持续稳定的政策体系,带动企业加大投入,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创新,培育氢能供应链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加快实现我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推广。
01 | 明确战略规划,调动产业积极性。
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燃料电池汽车的战略导向,调动全产业链研发和生产投入积极性,形成发展合力,推动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出台加氢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方案,明确加氢站建设审批及管理办法,推动形成适度超前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降低车用氢能成本。
02 | 开展试点示范,破除产业化障碍。
建议加快开展燃料电池汽车试点示范,重点在积极性高、经济基础好、氢能资源丰富、具备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基础、有市场需求的地区开展试点示范。通过一定规模的示范运行,探索、研究和完善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相关政策、标准法规和管理体系,推动明确氢能产业主管部门、加氢站规划和监管部门等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破除产业发展瓶颈。
03 | 加大研发支持,提升产业化能力。
建议加大研发支持力度,重点扶持领先企业和研发机构,集中有限资源加快攻克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对率先开发生产性能媲美国际水平燃料电池汽车的企业给予奖励。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研发创新体系,促进实验室成果加速向产品化、产业化转化,提高核心零部件技术水平和工程化能力。
04 |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国际化发展。
进一步加强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开展高层次、高水平国际合作。鼓励大学、研究机构在技术标准和检测能力方面开展合作。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燃料电池汽车基础和前沿技术领域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在国外设立研究机构。积极创造条件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培育和引进国际创新型领军人才。
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已经实现国际并行甚至领跑,但燃料电池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在拉大。欧美日韩均已明确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的国家战略地位,出台了购车补贴、税费减免、加氢站建设补贴、研发支持等政策,并积极推进示范运行,其中韩国还将通过制定或修改一系列法律法规扫清氢能及加氢站发展障碍。我国燃料电池汽车政策对行业技术进步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仍有待提升,还未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建议加快完善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政策体系,为行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除了完善政策环境,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持续发展更需要有认可度高的产品和可盈利的商业模式,获得消费者的普遍认可,更需要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
文章来源:《中国化工信息》
作者: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政策研究中心 王佳 刘金周
相关书籍推荐
化信书局为大家推荐几本氢能方面的专业书籍,方便大家更好的了解氢能利用技术。
█ 推荐一、《氢能利用关键技术系列—制氢工艺与技术》
本书介绍了氢气的工业生产过程与原理。突出了风力制氢和生物质能制氢;还介绍了核能制氢、氨气制氢、硼氢化钠催化水解制氢、硫化氢分解制氢、金属粉末制氢等目前尚未工业化生产但完全的“零CO2排放”的制氢技术。适合从事或准备进入氢能领域的企业家、投资家、政策决策者阅读,可供从事能源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感兴趣的童鞋可扫描图中二维码进行购买:

█ 推荐二、《21世纪可持续能源丛书—氢气生产及热化学利用》
本书收集了氢的基本数据和新研究发展的成果,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氢能的方方面面。包括开发氢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氢的基本性质;氢的各种制取和纯化方法;氢的储存和运输;氢在内燃机车、火箭、汽车、船舶、交通工具以及以氢为动力的燃料电池等方面的应用前景。是一本兼具先进性、专业性、实用性的氢能利用书籍。
感兴趣的童鞋可扫描图中二维码进行购买:

█ 推荐三、《储氢技术与材料》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先进储氢材料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和新理论,全面提供了各种储氢材料的主要物理和化学性能,具有很强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参考价值,是从事新能源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
感兴趣的童鞋可扫描图中二维码进行购买:

更多化工信息请关注微信:中国化工信息周刊(ID:CCN-weekly)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