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涉裁人员超17000人,巴斯夫、科思创、PPG等国际化工巨头为何纷纷裁员?

    中国化工信息周刊头像中国化工信息周刊头像
    中国化工信息周刊2019-06-21

    巴斯夫首席执行官马丁·布鲁德米勒在德国当地时间6月16日接受德媒《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表示:为保证巴斯夫的业务增长率,将开启裁员计划。到2021年,该公司将在德国明斯特的涂料工厂裁员200人,理由是汽车市场持续疲软。

    BASF首席执行官Martin Brudermüller


    受到美国和欧洲陷入停滞的拖累,5月全球轻型汽车销量下降7%。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自大衰退以来从未出现的持续低迷。由于特朗普政府的2018年税收改革,美国的汽车销售量受到商业车队购买的支撑,但大量的退租车辆和持续上升的车辆价格将打击未来的需求。

    为保证公司持续盈利,巴斯夫(BASF)管理层在2018年11月制定了一项紧缩计划,即:从2021年底开始,该紧缩政策需为巴斯夫税前营业利润贡献20亿欧元。实现方式主要为节省生产、物流、研发成本。此外,巴斯夫还将出售部分业务。

    巴斯夫最大客户群为汽车行业,约占其销售额的20%。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客户对汽车行业需求明显下降。再加之德国用电价格持续攀升,导致德国企业生产成本显著攀升。

    过去的一年里,巴斯夫不是第一家宣布裁员的化工公司,也不是裁员最多的化工公司。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化工巨头们宣布将要裁减的人数已多达17000人。



    其中包括了:科思创计划2021年前将在全球范围内裁员900人;赢创计划2020年前将在全球裁员1000人;PPG计划裁员1100人;拜耳计划在2021年前裁员12000人,阿克苏诺贝尔裁员1900人,在加上刚刚官宣裁员200人的巴斯夫......

    今年化工行业不少企业都在大力的裁员。最新数据显示,美国化工企业被裁掉的员工将近19万人,同比增长了36%,来至美国化学理事会的数据显示,单是受5月的中美贸易战影响,全美就将有55000个化工行业工作岗位以及180亿美元的资本面临风险。

    受全球经济低迷及美国与包括中国在内各国贸易战的影响,大部分化工巨头在2018年全年的净利润及2019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最严重的为拜耳,2018年净利润下跌了76.9%。其实无论各大化工巨头给出何种裁员的理由,赤裸裸的数据都告诉了我们,利润的丢失才是导致裁员的最终原因。

    不仅仅是国际化工巨头需要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国内化工企业也同样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中国的化工企业同样也在大力裁员,只是人数暂未披露。从18家有机硅上市公司的一季度利润里就可见一斑(详情参考:18家有机硅上市公司一季度业绩汇总!上游哭了,下游笑了!),国内15家上市有机硅上市公司同比下跌就达到了9家之多。在面对利润丢失的同时,企业还要面对环保检查带来的多方冲击,在“3.21”响水特大爆炸案后,各种环保督查、危化品检查等专项整治工作频繁开展,单是广东一个省因为检查不合格被关停的企业就超过了3万家,这还未统计上化工大省山东、江苏等省市。在加上中美贸易战给中国化企,特别是中小型化企的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多方面原因叠加,国内大型化企面临较大的人事变动,小型化企更是举步维艰。部分化企只能靠缩减人员达到或降低成本支出,或增设新机器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来提高净利润。

    内容来源:有机硅

    更多化工信息请关注微信:中国化工信息周刊(ID:CCN-weekly)

    次阅读
    2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2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