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太过坚硬不是问题,使用更强的材料是好事,问题是没有设计合理的吸能机制。现在汽车的吸能设计很像二战时期坦克的间隙装甲,通过在主装甲前叠层多块防护能力较弱的装甲来提前引爆穿甲弹,并通过多层溃缩分散金属放射物的动能伤害,使乘员不至于被过大的冲击震晕。所以一般汽车的钢板蒙皮强度较低,而车架结构强度高,并且在前后接触端设计叠层的防撞梁和吸能盒,这样撞击的动能就会通过低强度的钢板溃缩进行吸收,并通过车架传导减弱(这也是为什么判断汽车硬不硬是看AB柱变不变形,变形说明车架强度不够无法分散足够动能)。而坦克还有悬吊线性座椅可以二次吸收动能,汽车显然没有空间装这玩意,如果不设计足够的吸能机制只单方面加强钢板强度,在结构框架强度相近的情况下,肯定是无吸能的一方乘员会被撞晕,也许修车钱还没治病钱多。。如果马路上全是日系车的话倒没什么问题,因为对方就是巨大的吸能盒
其实简单来说,我只要比对方更硬就好了,反正也是利用对方吸能,大不了撞死对方呗就像石头碰鸡蛋,石头只负责硬就行了,难道还要考虑溃缩吸能的事?不过前提是这石头别碰上铁球了
只有日系车有吸能的呀,别的车哪有吸能。。
车身太结实,意味着动能全被传导到成员身上了,缓冲吸能不足,钝挫伤严重
就像是红色的昂克赛拉这种吗
昂克赛拉的驾驶员多半没事,海豚的嘛,估计少说躺十天半个月
@国服最佳演员:就像是红色的昂克赛拉这种吗
自从销量高了以来,黑子越来越多了,跟当年黑华为一个套路
树大招风,都这样
还真是
这也可以吹(真牛逼),你难道不好奇为什么车身太结实会扣分?这就是因为在汽车碰撞中车头就是要溃缩变形吸收碰撞时产生的能量,如果车头不溃缩变形所以的能量都会传递到人的身上(举例:新一代jeep牧马人就在E Ncap中获得一星的成绩,就是因为车头变形量小,能量传递到人的身上导致假人伤害值过高)(反例:沃尔沃xc90丢轮保命获得IIHS最高安全奖)
不懂的太多了,扫盲暂时还是扫不过来的,很多人觉得车硬就是硬道理,才不管哪里该硬哪不该硬,他们也往往不太愿意接纳自己没学习了解过的知识
确实
@考缅津德丶简拉基茨德:不懂的太多了,扫盲暂时还是扫不过来的,很多人觉得车硬就是硬道理,才不管哪里该硬哪不该硬,他们也往往不太愿意接纳自己没学习了解过的知识
碰撞相容性懒得花成本做优化就直说,非要说车太结实了
它就做不好优化!!
不是做不好,是很难做好。
@老王多鱼:它就做不好优化!!
车不能太硬是真的,因为最简单的物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家高中物理都会学一下简单的物体受力图吧,画f1和f2那种。所以车身结构要保留一定的溃散区和吸能区才能保证车内乘客安全。当然像日系那样玩就是找死…应该是通过设计平衡材料和散力区。
驾驶舱要坚固,周围该断要断,类似f1的结构
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