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车心得买这个车有一段时间了,全险落地5.1,去除国补的话3.6w,就这个价格真香,外观也算是能过的去吧,黑嘴大蛤蟆哈哈,轴距比帝豪长,动力算这个价位的顶流,虽然也就差那几个马力罢了,配置挺高就不多说了,就说说槽点吧,荣威I5这个自动大灯感觉有点傻,前面那个光感是不是太灵敏还是太不灵敏,还是本身设置的原因,只要不是太阳直射就自动打开,哪怕是稍微有点阴天明显很亮的时候也一样自动开启,本身就那么一个小电瓶,不说同级最小吧,估计也是名列前茅的小,就这么折腾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不行了,如果你在屏幕上关闭了,路过黑暗路段比如桥底,会发出突兀的请开启自动大灯, 算是善意的提醒吧, 核心优点:经济性与驾驶体验超出预期 1. 油耗表现稳定 郊区路况,平均驾驶维持在表显油耗6.3L/100km,过年期间实际测试高速,去前加满,小计里程,再加满实际测试平均时速90左右实际油耗为5.9升,比表显油耗低0.1升。首保后,不在小心翼翼,反倒促成油耗进一步降低,现在表显油耗5.9,实际估算应该略高,上下相差0.1-0.2升,维持略微变化,可能和个人驾驶习惯有直接关系,平均油耗比较准,不像是别的车那样误差较大。 2. 操控易上手 方向盘转向轻重可调,可以看自己习惯,个人选择普通模式,手动变速箱唯一毛病就是离合太高,时隔半年,依旧不能像是以前那样起步第一名,另外这个1.2档齿比跳跃比较大,怠速慢,加油瞬间就提速,尚需习惯,底盘受制于轮胎,上有提升空间,ps多说几句,虽然不是单导向轮胎,但出厂新车4个轱辘3个日期朝里,从这里就能看出来,最起码质管尚需提升,别的新车很少能看到这类情况。 3. 配置越级 手动低配,带四种互联,真心方便,个人使用小米,carwith非常好用,但需要开启蓝牙和定位和无线,上车自动连接虽然界面简单,但好用,长用导航,听歌基本都可以满足,就是导航适配需要调整,一个是用高德车道级投屏很难用,看不全,只能取消后才可以显示,但不能调节车头朝上,这点尚需改进,但反观斑马系统反倒没有投屏这点就无语了。 需权衡的短板 1. 异响,尤其是坡起停车时候,后备箱下放异响很明显,类似于咕噜咕噜的声音,很多人碰到,都解释为供油泵异响,暂时属于普遍无解状况,对车有何不好尚未可知,待观察。 2. 内饰异味 新车内饰味道明显,便宜车通病吧,暴晒加通风才是正解 3. 动力异响 -1.5L自吸发动机同级马力最高,日常代步足够,但急加速或超车时需深踩油门,有明细咕噜咕噜声音,反正很奇怪,也属于无解。 但落实到价格综合评判 性价比之选,从去年开始价格降低后销量一直飙升,也算是走出了一个自己的方案,抛开价格看评论就没法谈了不是,所以,销量代表一切,低价不一定代表低质,关键还有备胎你受得了吗?哈哈
#合资车为何热衷“一口价”最近大众探岳L,途昂 丰田锋兰达 卡罗卡,日产逍客天籁,别克君威等集体变身“价格直男”,号称“一口价包治百病”,但这“一口价”究竟是仙丹,还是白开水! 一、真假“一口价”大乱斗:有人玩真的,有人玩“你猜我套路有多深”!** 1. 真·一口价代表:小米 特斯拉 小米 特斯拉,就像汽车界的“海底捞”,价格透明到连后厨都敞开了:官网标价=最终价格,销售小哥只会递给你一杯柠檬水,然后安静如斯。结果人家2024年车辆售罄,看来“不废话、直接上菜”才是当代年轻人购车圣经!传统车企那种到店来谈,各种套路,买车一个人一个价的模式真心没意思了。 2. 假·一口价各种表面看着降价很多,和去年一比呢,实际就是把续标的价格给剪掉一部分,实际落地比去年还贵,哈哈打的就是信息差,要么就是销售捆绑,这个价格可以打必须买东西,不管是装饰包还是二保,反正不花够一定钱你就是别想拿车,看看消费者投诉平台数据暴涨42%,说好的“真诚”呢?合着真诚就是“真诚地坑你”? 二、销量数据:上半年蹦迪,下半年ICU,自主品牌:疯狂逆袭,合资车成陪衬 中汽协数据甩出来:2025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直接干到58.7%,合资车跌成其他选项,各种停产新闻暴增,曾经神车月销几百台了,这就像王者啊——一个稳步上分,一个疯狂掉段位。 三、合资车二大问题 降价后遗症:疯狂减配,质量缩水成“开盲盒”看看车质网投诉吧,合资车降价后,看不见地方简配,多看看自己心中有数, 2. 品牌光环褪色以前合资车=有面子,而随着消费主体变迁,那种高品牌的附加值带来的红利已经越来越少了,哪怕是油车,看看爆火的吉利星越就知道了,随着消费理念的成熟,消费也越来越理智了。 “一口价”模式说白了就是合资车的“双十一剧本”——表面打折,实则套路比双十一数学题还复杂。需要每个人仔细分辨到底是真是假,传统到店营销,拖拽拉抻的销售模式越来越多的被厌恶,少点套路,真诚点不好么,加价购车时代已经过去了,面对现实,真诚面对消费者才是正途。
#2025汽车达人嘉年华从发动机舱来讲。有太多的人去说了。这个东西天天在那盖着,也不影响什么。其实对于老车来说还真的有影响了。时间太长引起的接地不好。就会引起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故障 另外一个干净整洁的机舱。你就有利于你发现跑冒滴漏一类的小问题 不让车带病上路。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当然有人觉得这里比较脏,直接说去外面洗也是一点毛病没有。不过这里的建议不要用机头水加水枪直接呲 对于老车来说。这是加速氧化和变形的一种最直观的不好习惯。外面花钱就做正规的雾化清洁。价格100块钱左右。如果懒得做的话。那就花5~10块钱买一瓶万能泡沫清洗剂。一定要等车凉的时候。就是灭车之后30分钟以后。要不然烫手呀。你就整个喷涂就可以了。喷上以后静置5~10分钟 然后就可以在细微的地方可以拿一个废旧的牙刷清洁 效果是非常好的。然后花10块前左右买个橡塑保护剂 喷或者是直接喷到毛巾上进行擦拭。整个维护过程就完毕了。你就得到一个闪闪发亮的新机仓 另外老车的内饰同样可以用这个方案。不过切记不要用万能泡沫清洗机上面自带的那个刷子。还是太硬了。最好买一个马鬃刷。内饰上直接喷涂就可以。然后用马鬃刷慢慢擦拭。就可以把表面附着的脏东西都擦掉。提醒一点,最重要的就是清洁的擦拭。途中一定要拿毛巾多擦拭。期间毛巾要多次清洗。拧干以后擦拭所有的表面。包括你的座椅也是一样的。但提醒一下 清洁完毕后务必通风 等完全干燥后毛巾表面喷涂橡塑保护剂 擦涂即可 遇见老化严重的。变色的塑料材质的清洁。机头水加清洁海绵 这一套可完全是二手车翻新的手段。绝对让你汽车车焕发青春。
#金币商城晒单专区高级车模。还可以吧。做工尚可。应该就是普通的一个车模带回力装置。那估计应该是长期库存产品,即使打开之后依旧没有任何声光电的反应。拆开以后发现应该就是电池的问题。还是一块性好评吧。每天可以自己买点电池去。
#你买这车后悔了吗?的以前每到车展的时候才是大家发布汽车的时候居多。而现在发布会密集程度发布车辆之多。绝对令人乍舌 仅3月份就将近30台车新车发布。这些光鲜亮丽的首发新车。各种科技感爆棚。但实际路试情况尚未可知。你像以前传统的车企,发布一款新车都要经过数年的路...查看全文
#全新途昂Pro到底怎么样外观是人购买车辆的重点之一,有没有眼缘很重要 新款采用半封闭式前脸设计,进气格栅缩小,融入新能源车型元素,整体风格更简洁现代。咋说呢,电车前脸吧,但还好毕竟大众还是以庄重为主,不是现在越来越审美疲劳的眯眯眼加大嘴的造型,老款依旧还是...查看全文
#你买车会听别人建议吗人生的第一台车,是青春的见证,也是生活方式的转折点。面对眼花缭乱的品牌、车型和营销话术,许多年轻人陷入选择焦虑,其实受限一个额度,太多买的起开不起的案例了,首先有个稳定的现金流,这个汽车支出包括贷款和日常使用费用,应该不超过月收入的25%,毕竟生活还得过,得留出一部分应急资金,不要盲目听从建议,加一万加一万的,最终买个迈巴赫,买车不应该成为影响生活的负担 所以一定要记住以下三个问题。 一、他人建议的镜像效应 心理学中 的"镜像效应"指出,人们容易将他人的经验投射到自身。当朋友热情推荐某款SUV时,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全家自驾出游的温馨画面;网红博主评测新能源车时,环保先锋的形象似乎与自我认知完美契合。这种心理机制让建议具有天然的吸引力,但镜像背后的真实需求却常被忽略。 某汽车论坛曾对500名车主进行调研,发现38%的购车者因亲友推荐购买了超出预算的车型,其中62%在后续使用中感受到经济压力。这印证了盲目采纳建议的潜在风险:他人眼中的理想座驾,未必能适配你的生活坐标系。 二、需求认知的坐标系重构 真正的需求分析需要建立多维坐标系。横轴是经济承受能力,要像绘制资产负债表一样清晰——月收入、固定支出、应急储备金等数据,构成购车的刚性约束;纵轴是使用场景,通勤半径、载人需求、充电便利性等变量,决定车型的功能取向。 北京白领张先生的案例颇具启示:在亲友"新能源是大趋势"的建议下,他购买了续航500公里的电动车,却因住处无法安装充电桩,每月额外支出2000元油费用于往返充电站。这个案例提醒我们,脱离使用场景的技术崇拜,只会让理想化的建议变成现实的枷锁。 三、构建决策的动态平衡系统 明智的购车决策需要建立动态平衡机制。首先,以数据为锚点:参考行业网站的真实车主油耗报告、第三方碰撞测试结果,这些客观数据能过滤主观情绪。其次,进行场景模拟:在试驾时模拟日常通勤路线,记录空调、音响等配置的实际体验,将抽象参数转化为具象感知。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研究表明,采用"数据-体验双验证"决策模型的车主,购车满意度提升27%。这证明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的结合,才能穿透建议的迷雾,触及真实需求。 购车决策的本质,是解决"我需要什么"与"别人认为我需要什么"的矛盾。就像调音师校准乐器,我们需要在他人建议的参照系中,不断微调自我需求的音准。当预算红线、使用场景与真实体验达成共振时,那辆穿越建议迷雾的车,终将在你的生活舞台上奏出和谐的旋律。
#爱车用养大作战去年买的荣威 到了今年2月份溜溜的跑了将近3000多公里了。这个车也挺有意思,首保是3000。直接下了一个荣威app,在上面送了一张保养券。也比较方便,直接在柜台上办理手续。办理完了,然后就直接开到门口等着就行了。有专门的休息室,不过个人觉得意义不大。很喜欢来回转,然后就去转到维修车间了。正好看见上一代的荣威I5在那维修。就是你看最后三张图片就可以看到,虽然这个车价格不高,但最起码没有减配的。现在连后防撞钢梁都不给你装的程度 该有的性能和配置都有,螺丝也都健全。不像某个品牌,少一个螺丝。具体原因为啥我还不知道。哈哈 上架了。远远的,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次。那会儿正好赶上下完雪出血期,很多排气管的上焊口确实也有锈蚀的可能性。但总体还不大。然后后面是扭力梁结构在扭力梁上有偷轻的打孔。除了能减轻重量以外,个人觉得也有一定的柔韧性。类似于法系的可变截面的扭力梁 对于后排的乘坐舒适度应该是略有提升。随着整个排气管往前看,它的隔热板片几乎是比较健全的。只有局部是裸露的。在这个价位上还是很良心的。整个底盘的防腐。图纸叫做底盘橡胶。喷涂的还是比较全面的。能有一定效果进行,防止磕碰和隔音效果。实际开起来效果真的还可以。 Nvh设计的没有想象那么次。开快了,反倒是他那个1.5自吸发动机本身噪音会更多一点儿。这个车的发动机的声音真的一点都不小。而且很奇怪。咕噜咕噜 机油呢是原厂赠送的。 Sp级的0w20。师父干活很利索 跟师傅谈一会儿啊,也挺能学知识的。老款的那款发动机是正时链条的。但机油泵是皮带。所以设计的比较奇葩,10万公里左右正式链条不换,但那个皮带是必须要换的。跟师傅唠嗑告诉我,现在已经全换成链条了。估计奇怪的声音跟那个有直接关系。这个提醒一下爱五车主。4s店默认都是给你加4升机油。这桶直接倒进去就齐活了。但实际上我是热车状态下开了20公里去换机油。同时上架控油至少呆了15分钟。已经完美的符合了热车状态下长时间静止重力换油的所有条件。在跟师父沟通以后,留了大概0.1~0.2升。没有完全倒进去。第2天冷车状态下检查依旧是在上限 师傅干活图个省事 如果加满4升的话,感觉机油会过多。
#小米SU7 Ultra上市售52.99万起或许是反向营销的一个成功案例吧。提前把大家的心气吊起来,售价80万,那高配不得100万以上了 结果发布会直接下了近30万。关键这个性能猛兽让你觉得还值。三电机将近1600匹马力,这是什么概念?如果换成油车的话,都是几千万的布加迪才可以考虑。 过年随着这个流量的增加,越来越多车评人的评测也出现了。就比如说拿这个碳陶刹车片来讲。虽然是国产的,但经过n多次连续制动以后仍远远达不到它的热衰减的温度。这个就叫做牛。 还有如果以前玩过极品飞车或者类似游戏的人都会觉得这个图比较熟。因为小米直接就开创了把真车带入游戏中的一个环节。随时记录你的车速,单圈成绩包括你用刹车的整个频率。而且这个会形成一个榜单,跟你想要了解的比你圈速更好的人 可以把它的实际价值情况完整的下载到车上。1对1的对比每个弯道,你会和它的区别 从而提升你的驾驶体验。而且现在还支持从车机到手机的直接发送对比视频。这个就完全把你小时候玩即便悲伤的梦想复制到现实中了,参与感极强,而且极大的。让你感受到不一样的驾驶体验感。如果他卖不好,天理难容啊。所以说纯粹在营销角度和雷总去玩儿,根本就玩不过他的,以前我还怀疑。可能需要国外的市场销售才能进入他的一年1万单的预计。结果。啪啪打脸。这个脸打的值。我希望国内的所有车企都这样才好。
#曝特斯拉已准备在华更新软件部署FSD现在已经有正式的热搜了。截至刚刚是2月26号百度热搜榜的第8位。昨天的直播中在莆田连闯两个红绿灯。据特斯拉的客服回应,推出的智能驾驶辅助而是l2级别。和完全无人驾驶的fsd功能不同。而且推送的是仅仅向购买过fsd软件,且使用hw4.0芯片的车主两者缺一不可。而且这个是概率的问题。识别可能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不过特别好的一点是。提示要扶住方向盘,仅搭着方向盘是不可以的。它会直接显示禁用,需要你重新挂档启动,并且提示在两次禁用以后就无法工作。从根本上他在杜绝了一些让它让其完全自动驾驶的人一些想法。另外,关于中国一些特殊的线路 比如左侧有虚线,等红灯时候可以掉头这种状况。最起码的现有这个版本里头还没有这方面的设定。还有在现阶段设定的比较聪明,基本上。除了拐弯以后会占边线,一般正常行驶多是会占中路行驶 留给更多的反应时间。这点体验就比较好了。所以说现阶段可能不是完全体的fsd。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有更多的样本(现在购买的客户)应该还是很可关的。近期购买的用户应该是要注意一点。
#你最近在关注什么车其实纠结的就是空间问题 从车身尺寸来看,新款Model Y的长宽高分别为4797mm、1920mm、1624mm,轴距达到了2890mm。这样的尺寸数据,使得新款Model Y在空间上有了不错的表现,现阶段五座版本 尤其是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和后备厢容积,都较为充裕。而7座版的推出,虽然表面是更是进一步满足了多口之家的出行需求。但绝大部分都是纠结在这固定的轴距达到的极限在哪里,本身的溜背造型虽然风阻可以做的很低,但也直接造成了第三排的头部空间问题,就现阶段的车体造型来讲很难能保证有充裕的头部空间,至于腿部空间,可能会更换可调节座椅,缩短坐垫,掏空靠背来提升空间,但仅从现在轴距来说很难有大的舒适性的改善,仅仅为了7座而7座就是败笔了,2个小马扎也是7座实用性很难保障,所以可能有替代解决方案,就类似本田飞度和杰德概念,很有可能出一款底盘不变的替代车壳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是猜想,但尚未明确,电动车壳体替换要方便的多,未必不是一种解决方案
#我的理赔心路历程其实对于车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你发生问题的时候,没必要找东找西。直接给你保险公司打电话,让他全权处理就完了。但要求的是4s店维修。只要把这点做到之后,剩下就是等待就可以了。 术业有专攻。既然你花钱买的是保险服务。那就不要去吝啬你花出去的钱。怎么让他感觉利益最大化就是你要做的? 其实现在国内最大的问题就是提供代步车的。不管你是什么车维修,都是有时间的。豪车可能还会给你提供一些代步工具,但一些便宜的车基本不用考虑了。而恰恰是这些便宜的车,反倒是家庭的主力用车。其实这又产生了一个供需矛盾。当然不是给你向上动力让你买的更好,这也未尝不可。其实现在随着经济发展,我估计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介入。就像当今的车市一样,肯定会有不同的竞争和发展。我觉得保险除了理赔时效性问题以后最重要的就是提供给消费者代步车辆。这种将是无可比拟的一种营销手段。其实借机现在二手车这么便宜的,像保险公司这种财阀屯一批车。不仅做租赁或者是做。提供代步服务。未必都不是一种营销手段。不仅给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且这个可能在里面也会有进一步的利润空间进行发掘。竞争现在已经十分激烈了,错位竞争可能是更多人需要借鉴的。
#买车是否需要“一步到位”银河L6 EM-i是吉利继去年推出银河E5、星舰7、星愿之后,第四款完全对标比亚迪的车型。银河E5对元PLUS、星舰7对宋Pro、星愿对海鸥。这三款车 型打的正是比亚迪目前销量最高的十万区间,比亚迪发布自动驾驶,新车上市798起步且各种新发好礼,这个明明就是对着秦p直接去的,轴距看数据不如秦L别的动力功率基本都一样,这回采用的是雷神EM,1.5自吸+p1+p3+单档DHT比EM-p降级了,但价格太香了,而且CLTC工况2.98L的油耗太疯狂了,其实目标群体就是针对秦plus,有群体也是那样,有私人充电桩的直接选60续航,从长远考虑,最起码快充功能才是重点,这个车主打的就是低配和顶配L2但现今价格还是不要急,因为这会对标都是看销量呢,新车上市等半年,这个至理名言是没错的 主要打的就是没有智驾系统,如果不经常跑高速只是市区通勤代步,L6其实更划算一些,电机功率160KW 218匹,后悬是独悬,相较于秦120KW 160多匹和后扭力梁悬架有明显优势,但一切都是看市场检验,看新车智驾发布后真正掏钱的群体反馈才是重点,这个就是对于目标人群的调研大数据了。以往油车的迭代观念是以几年为基础,现在电车基本是以半年为基础。太猛了,所以说不用考虑一步到位。买符合自己当下最适合的就最好。
#今年你多大,开什么车我个人感觉开这个车的几乎都得30岁朝上了吧。买这个车基本上都是靠自己的钱去买的。目的呢就是为了省钱耐用皮实,相对比较大。而且买这个车的,关键看他发动机的人也应该不在少数。毕竟129匹的马力在这个级别里头,应该动力算是强劲的。毕竟这个车优势就是相对大的自吸动力。加上比较宽敞的车身,其实我特意对比了一下它比d2t的宝来动力还强。车身相对来讲也更大。至于里面别的耐久性,这都无所谓了。毕竟它的价格差距也是很大的。至少要这么算下来一个宝来买俩荣威I5绰绰有余了。 其实一直没考虑这个车。必定是上修飞机,下修表,中间荣威修不好。这个顺口溜大有人在。实际试驾一圈下来感觉还可以,而且低速起步时候的静谧性真的不差的。不过一旦起步之后,咕噜咕噜的发动机的响声也挺有意思。这回跑高速110多3000多转 因为首保没进行拉车。但这个转速也足够了,能够保证最起码你这个车的三元自洁还是很好的。我社保的时候问了问这个4s店的师傅说这个车没有颗粒捕捉器。所以基本上就不用考虑别的,做完首保以后直接拉车。试一下动力到底有多强。 另外在保养的时候看见周围有一辆老款的也是上一代的22款荣威I5的车在那儿维修。虽然说防撞梁并不是很厚,但中规中矩。前后的梁头也都装有。溃缩盒 比现在很多直接装在梁头上的车,强太多了,最起码还有这个功能。仔细看还有一些溃缩孔和褶皱在里面,真的挺规范的。就不知道这代是什么样的。 另外我还特意问了问这个机油皮带的问题。据当时的维修工去说,现在23款的荣威I5,机油皮带全换成链条的了。就刨出10万公里再换皮带的问题了。如果是这样,那新款的应该比老款的要有所进步。 不知道论坛18cm,谁知道这个问题?回来有机会在下面可以留言。
#分享回家小美好只有在中国好像才会有这种大规模的现象。每到过年的春节,不论你在何时何地,第1件事就是回家过年。 这个充满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年代,虽然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但那份对家的思念,对团圆的渴望却从未改变。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我们身在何方,春节回家过年始终是中国人心中永远不变的情结。正如一句古话所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份执念,也造成了每年浩浩荡荡的返乡大军。蔚为壮观。 回家过年,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旅程,更是一场心灵的回归。对于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春节是家的召唤,尽管旅途劳顿,但心中却满是期待与激动。当迈进家门,看到父母那熟悉而温暖的笑 和端上来各种各样,他们舍不得吃的美食。那一瞬间,所有的疲惫都已经消失不见。这个可能才是真正过年团圆的真谛吧。无畏风雪,只为回家过年。
#辣评新车第1首先说这个车就是真正的纯电平台。而不是像e qmo5油改电平台。纯电平台才是一个车企,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真正理解,而不是仓促上马的产品。也预示着这款平台在未来会有更多更好的发展。 第二。就是一直吐槽别克的设计师说改完三个指甲刀以后整个车断然失去了美系豪华车的特点。红旗这个设计感觉落后于时代很久。或者换种说法应该是它的设计是经历了多层审批以后最终定型经历的时间太长了。这种双联屏已经很久没发现过了。而且前脸和尾部的设计。很难看懂设计理念是什么?毕竟红旗这个品牌在中国人的心里头就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形象。这种突然科技范儿一应该属于完全颠覆性的。 第三。历史遗留问题Emq5 就是俗称的红旗大电 那个价格应该是同级最舒服最大的一种选择。起步定价真的太高了。后来好像600公里的大电10万块钱就能拿下。这个容易让人感觉超不稳定。所以都是观望的居多个人感觉现阶段刚开始还是个人勇于尝试的要少一点。太容易被刺。而且我一直也不知道为什么。厂家总会把产品定价这么高,和市场博弈。就和某品牌的大定大退一样 消费者已经不像以前那样,没有对比性。现在的市场环境也和以前不一样。信息公开透明化,每个人都会对产品性价比做一个考量。消费观念的成熟也导致了真正的脱离了以前只看品牌购买的一种方式。拿去年的吉利星越l一直火爆 直观的反应了消费市场的人群的转变。所以厂家也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信息时代了,要有所转变了
#点评我的车在15年的时候。机缘巧合,弄了一个小黄。然后那会儿还对这种a0级车比较抵触。结果开上以后才发现真的很香 比我以前那台长城省油,不是一星半点。基本上属于对半差不太多了。而且主要是上下班的通勤,完全可以当做一个大摩托使用。关键还有空调和暖风。而且这种车的配件便宜的简直令人发指。我记得有一次。左翼子板被磕了。做保险想去修,那哥们直接说给你换一个得了。钣金喷450~500.这车翼子板200多块钱。连喷漆300多块钱。整个换新的比本地喷漆还便宜。这你受得了吗?我家的那个摩托车换个轮胎120。你知道这个轮胎多少钱?160.还得包安装,含动平衡定位。修车那哥们说你这个胎扎三回 补胎钱就直接换个新的了。这在当今奔驰宝马一面补漆1500。这车所谓的运行成本,便宜的真的令人发指。 而且有些时候不得不佩服那会儿的组装技术。这个是09款的。运行大概是16万多。基本上没有任何跑冒滴漏的现象。依旧干干爽爽。这点就不得不服 如今像这种a0级的小油车越来越少了,基本上属于很难再看到的。基本上都已经被新能源的小车全部替代了。加速力更好,动力更强,费用更省,智能化更高。这个可能就是时代的改变吧。 在这个时代,a0级车已经慢慢的销售不一样了,已经属于老古董的范畴 看见他们身影也越来越少了。
#你买车会听别人建议吗新手小白的时候不会听人劝。要不只是看中一款车,不考虑任何问题,直接就购买,完全属于冲动消费。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时间长了,对事情有所了解了,然后就更不听别人的建议了。 买车就是一个符合当下自己的刚需问题。谁都喜欢好车,谁都喜欢豪车。 真的符合你当时的实际情况吗? 家里的二三十万买辆车谁都买得起。买完之后呢?还得继续生活,不是吗?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就是成熟的标志了,所以说别人的建议意义不大。
辣椒汽车:神车本田飞度,终于被打残
#辣评新车夏朝是中国历史的开端之时。也被比亚迪带来的美好寓意。毕竟一个车企的最高端的车型就是mpv。主要开启其创世之名。以次命名足见比亚迪对其重视之能 现在就看具体数据,可能并不如其他竞品更大。可能在里面设计功能性上会有所不一样的突破。 但求就别再去追寻什么吃火锅和上厕所了。很期待的发布之日起,能带来的惊喜之日。
#点评我的车今年我觉得最牛的车除了像奔腾小马那几千块钱能落地的。 就是这款荣威I5一口价的。置换补贴长补下来以后,3万多块钱全含落地了。这个价格在几年前是不敢想象的。 那天还探讨这个车呢。你要把他当的面子或者说是出去有排面,这个车一点意义都没有。但如果是家用在现阶段,各种车都比较动荡的价格时期。这款车应该是今年最合适的一款车。 可以吐槽他的长相难看,像大鲶鱼。你也可以吐槽他什么年代还买手动的。 但你不能不说,这个价格是真香。 说实话,开了2000公里了现在起步跟车依旧犯怵 离合点掌握的还是差意思 并不能像以前那样车一样,跟车非常紧 但个人感觉也就是大差不差了。 乘坐舒适度尚可。而且低速行驶的时候的nvh控制。真的挺令人惊喜的。不过一加速就显示出这个发动机的个性出来了。那话说回来,这几万块钱你想还想怎么着?虽然轴距不够2米7,但后排空间。乘坐尚可。唯一的毛病就是后排坐的位置偏低。上下车比较费劲。也就那样了。因为它价格在这。可能这个车落地价格都不够别的车的购置税。所以很有意思。 看销量已充几百上千,现在甚至可以上万了。荣威的传统的理念也需要慢慢来改变了。
#你买车会听别人建议吗一个人买车根本原则就是买需求。 其实每个人都身边有不同的参谋。可能真的懂车,可能也不懂车。只是道听途说 家庭里头同样也有不同的意见。如果自个儿挣的钱。那没毛病。就完全按照自己的刚需去选,尤其是第1次买车。谁都有冲动的时候。有句话说,再不冲动就老了。谁都有个梦想不是。 那一种就是家里头给出钱。就可能涉及到合资和国产的区别了。那这个如果没结婚可以和给出钱方协商自己的爱好。如果这个车是面临着要结婚的车,那你最好还是遵循出资方的意见。毕竟车是一个大件儿。花费不菲。功能性越多越好。 还有一种是听朋友的。这个就是看主观爱好了。因为每个人都不知道你家里的具体情况是什么样子的。只是知道你喜好什么样子。喜好和具体要有一个落地的关系。好多人买车停的这个建议加1万换一个。我听那个加1万又换一个更好的。本来预算上10万的车,结果直接上了20万的车。要知道车本身买来能挣钱的很少。绝大部分都是在亏钱的。办什么事要量力而为 留好足够的后手,哪怕这个车整个扔掉也不心疼的情况下可以随意。剩下的还是要多考虑。毕竟你过的是自己的生活。朋友给你的建议,就只是建议。 总结一下,其实车是给家庭带来便利和快乐的。而不是带来矛盾的综合体。不要因为是这个问题,引发家里的不愉快。根据实际情况看自己的需求去做吧。
#金币商城晒单专区这个帽子质量就不用说了,真的挺好的。包括后面的配件看出来不是。外面买的便宜货。 关键头围很大,这个就真的让人很开心了。市面上买的帽子虽然进深很深,但是头围太小。对于这种脑袋大的用户并不是很友好。调节到合适以后竟然发现后面的伸缩带还有一定空间。这就是绝对的好评了。
#辣评新车在电动化市场。无论怎么说,看销量就知道了。特斯拉一直在榜首。无论说人家怎么不好,兜里的钱总是实在的,拿钱去说话。销量榜真的是一个最真实写照 遥想小米汽车上市之初。有多少人在看衰的?结果小米SU7直接成为了2014年的爆款。真的是低估了米粉的消费能力啊。而且雷总的网络流量营销也确实令人乍舌 既然小米SU7已经成了爆款,保持现在当量不成任何问题。那么唯一的问题就是怎么扩大战果。 不仅在中国,应该在全球suv都是销量榜的重中之重。连以前从来不肯做suv的法拉利都出了purosangue 那还有什么不可能的?所以说紧接着就放出了小米yu7 因为销量的持续增高,所以也戏称为 小米预期或逾期 这个车一经发布信息就成了爆点 。 咱们就看现在知道的车身尺寸。4999×1996×1600毫米。轴距达3000毫米。这不妥妥的中大型suv吗?而且现在看他的官图。极为流畅的造型。非现代主流suv那种四方极限之设计 有点像当年的流体雕塑。但主观更趋向于运动及风阻系数。直接看外观就知道这个车直接以动力为主。兼顾舒适程度及乘坐空间。动力系统现在仅仅知道基础的部分信息。691马力这种动力储备不能说充沛。应该用磅礴来形容。 有着小米SU7的红利开局。那yu7入场应该理所当然。就看现在吉利星愿对标海鸥一样。小米SU7应该是直接对标的ModelY。一切就静等ModelY的新品出市和真正的小米SU7定价。而且根据网上得知的信息,小米在加紧布局第2个工厂。 预计产量达30万台以上。这个可能你的预计成本会进一步下降。 真的能期待雷总能把这一切都回归到本源。就像当年他做千元机一样。直接把整个市场售价拉回到正常。 所以小米yu7 不管是预期还是逾期。都注定了,他一直就是热点。肯定也不会让特斯拉一直在榜首。高手寂寞。月圆之夜决战紫禁之巅。静待2025年,mi与y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