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YU7建议收集为小米汽车提几点安全整改建议: 1. 智能可调底盘+结构强化双升级 在用户提出的智能底盘调节基础上,建议融合高强度铝合金悬架设计(如断轴事件中摆臂断裂问题需强化抗冲击性)。同时参考比亚迪U7技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坑洼路面并联动悬挂阻尼调节,避免超速通过障碍物时的结构损伤。 2. 空气动力学与重心平衡 增加底盘导流板设计降低风阻系数,结合搜索结果 提出的降低车身重心方案,可减少高速过弯侧倾风险。实验数据显示,SU7 Ultra麋鹿测试已达82.6km/h,但需进一步平衡操控与通过性。 3. 多维度障碍物识别升级 针对施工路段锥桶识别失效问题,需强化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融合能力。参考小米现有智驾系统对临时障碍物的响应延迟(当前AEB对锥桶无响应),建议增加红外补盲摄像头。 4. 极端场景仿真测试库 建立涵盖夜间施工改道、爆胎等特殊工况的测试模型,尤其需模拟高速撞击隔离带时的系统接管策略。目前小米智驾系统接管提醒时间仅1秒,建议延长至3秒并增加声光警报层级。 5. 固态电池+热失控双重防护 针对爆燃事件,可加速研发蜂窝状固态电池(减少电解液泄漏),同时在电池舱顶盖采用陶瓷化硅橡胶防火层。参考宁德时代麒麟II电池技术,其放电功率已达1330kW,但需优化碰撞时的能量隔绝。 6. 碰撞后安全机制 增加高压电自动切断+车门联动解锁功能(当前依赖机械拉手)。优化前舱吸能区结构,避免电池包受纵向冲击,可借鉴宝马i系列“防撞骨架”设计。 7. 驾驶员状态监测强化 升级DMS系统,通过瞳孔追踪+握力检测识别分心驾驶(事故前系统仅提示轻度分心。必要时给紧急联系人短信预警。 8. 立体逃生通道设计 除侧门逃生外,增加车顶爆破式天窗(联动气囊传感器触发),并优化车窗爆破装置的玻璃碎裂粒度,避免二次伤害。 9. 事故数据区块链存证 建立加密数据平台,允许车主实时访问碰撞前30秒的完整行车数据,减少类似断轴事件中的责任争议。 10. 第三方安全联盟共建 邀请中保研、清华大学等机构成立质量监督委员会,定期公开碰撞测试原始数据。目前SU7已获中保研3G+评级,但需增强测试过程透明度。 有些技术短期可能无法实现,希望国产车企加强安全配置的研发及合作交流,让国产车的技术更上一层楼。 有其他建议,评论区讨论,祝所有人安好。
#小米汽车回应断轴事件根据近期小米SU7断轴事件的争议及全网用户反馈,结合产品实际使用痛点,以下是10点改进建议,供下一代车型(如YU7)参考优化: --- 一、提升悬架系统抗冲击能力 针对断轴事件争议,建议优化悬架材质(如采用更高强度合金或碳纤维复合材料)并改进结构设计,增强对极端路况的冲击缓冲能力。官方调查显示,SU7事故中摆臂断裂主因是超速撞击路坑边缘导致受力过载,但加强悬架冗余设计可降低外力损伤风险。 二、优化底盘高度与通过性 用户反馈SU7满载时底盘高度被压缩,通过性降低(如刮擦路面或坑洼路段易损底盘)。建议YU7适当抬高底盘,并设计可调空气悬架系统,兼顾运动性与复杂路况适应性。 三、改善座椅舒适性与空间布局 - **座椅硬度**:SU7座椅偏硬,长途驾驶易疲劳,建议采用分层填充材质提升支撑性与柔软度。 - **后排空间**:优化后排坐垫长度和靠背角度调节功能,改善腿部支撑;调整车顶弧线设计,避免高个子乘客头部空间局促。 四、强化智能驾驶系统稳定性 用户反映NOA(导航辅助驾驶)功能存在偶发bug,建议升级芯片算力(如切换至华为或英伟达最新芯片方案),优化复杂路况感知算法,减少系统误判风险。 五、优化天幕设计与隔热方案 SU7全景天幕因缺少遮阳帘导致高温暴晒问题突出。建议YU7标配电动遮阳帘或升级可变色玻璃技术,同时降低天幕维修成本。 六、改进内饰细节与做工 - **装配工艺**:解决仪表台/门板缝隙不均、缝线色差等问题,提升质检标准。 - **实用设计**:前备箱关闭需用力按压、无边框后视镜雨天易挂水等细节需优化。 七、增强无线充电实用性 SU7无线充电板在加速或刹车时易导致手机滑动,建议增加磁吸固定或防滑垫设计,并提升充电功率。 八、提升轮胎与轮毂抗损能力 针对SU7爆胎后连带损伤轮毂和悬架的问题,建议YU7采用防爆胎或自修复轮胎技术,并优化轮毂结构强度。 九、完善售后服务与用户沟通机制 部分用户对事故处理流程不满(如保险理赔协调不畅),建议建立更透明的沟通渠道和快速响应机制,减少纠纷。 十、增加车身颜色与个性化配置选项** SU7外观设计虽受好评,但很多期待黑色和白色这种稳重常规的颜色,而不是加钱选配,还有期待更多个性化选择(如哑光漆面、定制轮毂),可参考竞品推出限量版或选装套件,增强市场吸引力。 希望YU7能通过迭代升级,巩固小米汽车在智能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力,如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或者需要补充的欢迎评论区指正讨论!
#众测主题赛以下观点纯属自己胡咧咧: 1-混动只是过渡。看目前的发展趋势,混动无非是解决里程焦虑问题,但是保养和维修成本高,不出远门的多数使用那少的可怜的纯电续航,现在固态电池技术逐渐突破,体积更小,更安全,续航更长,极速充电,现在就能实现十多分钟充80%,还正在突破中,这个节骨眼出混动,就有点鸡肋了。 2-安全和智能驾驶。将是汽车发展的主流趋势,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比如我专心开车的时候基本没有,不是接电话就是回信息。平时还要带着家人出去转转,安全能是重中之重。《如果长城不能突破华为和小米的技术,那就强强联手好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能实现生态互连更好,他们的手机用户群体也不容小觑》 3-如果没有技术突破,在这个内卷的行情下上市。差不多配置的,他更轻外观又最受欢迎,会不会背刺TK400,该如何定价? 4-近日,马斯克又发表了惊人的言论:2024年买燃油车已经落伍了。言下之意,新能源汽车才是未来汽车市场的主流和趋势。马斯克的车虽然我不会买,但是这个人我非常敬佩,非常有格局有前瞻性,我认为是能改变人类的重要人物之一。 5-何不做一下市场调研,看看人们更其他坦克怎么改,是想要混动还是纯电,是不是安全越来越重视,这样对症下药岂不是更好。 所以我理想中的坦克300Hi4T升级: 固态电池纯电动+小米(华为)智能驾驶辅助+最新坦克Hi4T的架构。 这是不是无敌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