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张张在德国
这个设计真是震惊老外一整年!在德国的房车展会偶遇3辆国内房车#海外生活 #张张在德国 #房车旅行
房车驾道
ID车主大海
sampson2008
大众ID4X随车工具之拖车钩使用方法
卡卡是帅哥
后备箱改造,大众ID4终于可以放倒后排座椅在后备箱睡觉了。
用户8490920130813
前情摘要:行车中可以听见车右后方有“水晃荡”的声音,加速和踩刹车时尤其明显,就像半盆水放在后备箱的感觉。 进入正题,上次说了这事儿,有车友建议去4S店检查一下。昨天去了,上架子,看了看底盘,到处敲了敲,没听见什么异响,几个师傅一起分析,初步估计是后轮驱动的电动车,后轮电机是不是有冷却液,冷却液在晃荡。当时觉得也有道理。晚上回家越想越觉得说不通,冷却液不应该有这个声响。 于是不死心还钻牛角尖的我,今天又去了4S店,邀请几个师傅一起坐上车里听听,我开车和他们开车,均可以听见明显的水晃荡声。于是几个师傅觉得事有蹊跷,再次上架检查,最终在我和几个师傅的共同摸索下,在右后轮前方的塑料底盘壳那儿,轻轻撬开缝隙,果然,水哗啦啦的躺下来了。 问题解决了,一个疑惑一个想法一点希望。 疑惑的是,水是怎么进去的,我都在市区开,也没有积水路段,最多下雨天,不应该是雨水,师傅们反复琢磨,最后推测可能是洗车时高压水枪恰好把水滋进去了。 一个想法,遇到此类问题,还是要坚持己见,同时和师傅们保持沟通合作,和和气气一起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就是好的结果,大家都好。毕竟电车还是个新事物,大家都不是特别懂,经验有所欠缺,能理解,但是要持续改进! 一点希望,希望厂家能看到,在底盘保护壳结构和安装处理上改进一下,防止进水。说实话,我有点担心塑料保护壳那儿是不是有线束,会不会线束泡水!?后面再看吧,有问题再跟进!
下雨天使用随车充给ID4充电体验
TOMMY44340605
上海这次国庆假期温度变换太大,前三天最高39度,后4天最低14度。25度的气温落差让我们开车一周里面由开冷空调转换为要开暖气了。当然这天气晚上虽然有点冷,但是其实不开暖气问题不大。 今天遇到一个车友问,开暖气是不是要打开AC,去年开空调他都...查看全文
穆赫兰19
德国《焦点》周刊10月6日文章,原题:中国以廉价煤电和原材料碾压德国汽车工业 德国租车公司Sixt给中国电动SUV的大订单是对德国汽车制造商的一记耳光。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不仅坐拥原材料宝库,还可以用廉价电力进行生产。欧盟的汽车制造业不再具有竞争力。 回望2011年美国底特律车展。在那次展会的试驾场上,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厂商比亚迪展示了自己的混动车型。轿车设计乏味,但试驾依然精彩。总而言之,那辆车当时还称不上是丰田、大众或现代的竞争对手。 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形势发生逆转。混合动力在中国已是常态,全电动汽车也是如此。在技术和设计方面,中国汽车早已与特斯拉等国际竞争对手平分秋色。在其国内市场,它们比德国的电动汽车更受欢迎。中国人现在将实现梦想,而德国、欧洲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将付出代价。 沃尔夫斯堡再无人嘲笑中国竞争者的最好例证是,租车巨头Sixt没有订购约10万辆大众新款ID.4,而是订购了比亚迪的电动汽车。大众不能抱怨其电动汽车不受欢迎;事实上,材料短缺和交货延迟已让其电动ID车型在几个月内售罄。不过,中国人现在已跳入这一缺口,更快地在欧洲市场上站稳脚跟。 在早年失败之后,比亚迪、蔚来或领克等中国制造商这次对欧洲的攻势取得重大进展。就汽车生产而言,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方面,中国拥有两大优势:首先,中国可能坐拥世界上最大份额的、发展电动汽车所需的原材料,如钴、锂、稀土等。 另外,在欧洲,能源短缺和摆脱化石燃料导致电价暴涨。而中国尽管在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方面不断扩张,但煤炭在未来几年仍将是大量能源供应的支柱。(作者塞巴斯蒂安·维曼,青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