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虎么么哒:典型判例,安全提示:智驾≠自驾 安徽高速小米汽车智驾撞墙事故调查结论已出,现摘要如下: 1.驾驶员上高速后违规长时间使用智驾系统作为主要驾驶,没有按照小米智能驾驶的提示作为辅助驾驶,车辆行驶中与车上同车人谈笑,玩手机,忽视道路安全标志和提示,放弃对车辆的控制,严重违规违章,负主要责任。 2.本次事故中,小米汽车车主违规出借车辆且没有严肃提醒驾驶人在使用智能驾驶时不能放弃对车辆的控制,负连带责任。 3.小米汽车智能驾驶系( L2级)符合通行标准,小米公司在小米汽车手册和智能驾驶系统界面上作了明确告知和提示,“智能驾驶只是辅助驾驶,驾驶员自始至终不能放弃对车辆的控制”,小米公司尽到了告知的义务。 4.小米汽车的安全防护装置符合国家标准,小米汽车的车门设计没有缺陷。本次事故中小米汽车没有责任。 5.驾驶员是有民事能力的大学生,明知高速上车辆行驶有重大安全风险而置意使用辅助驾驶作为主要驾驶,长时间放弃对车辆的控制,主观上有侥幸的心理,有放任事故发生的故意,造成三死的重大安全事故,面临刑事诉讼。 本次事故过程基本还原,责任界定也已明晰。唉!让人叹息的是三位花季少女为“迷信智驾”付出生命的代价! 估计,本次事故,小米公司不会对遇难者作出任何补偿。但雷军可能以个人名义向三位遇难者家属给予一定捐助资金,毕竟都是米粉也是老乡。 再次提醒: 1.现阶段的任何智驾系统都是低级别智能系统,只能在特定场合应用,不能代替人驾。年轻人有强烈的好奇心,更容易接纳新事物,这是正常的,但千万别一味迷信广告宣传,被炫酷之词洗脑,放松基本的安全意识,最终酿成血的教训! 2.智驾只是辅助工具,工具是中性的。如果你用刀切肉,不小心把手切了,你能去找卖刀的承担责任吗?责任不在工具,是不正确使用工具的人!
阿虎么么哒:俗话说,当时代要抛弃你,就连招呼都不打一个!油车的处境的确如此,一个时代谢幕时,曾经的经典传奇都只能化作滴滴眼泪! 日前,马自达集团官宣,经典车型马自达6全球停产 ! 其原话是“日本本土生产线已于2024年12月关闭,海外工厂也将随零部件耗尽逐步停产。” 这款曾以“弯道之王”名号风靡中国市场的运动轿车,在历经23年、三代车型更迭后正式退场。同日,福特旗下经典车型福克斯也宣布将于今年11月停产。 我们不妨用时间线轴简单地回顾一下马六从辉煌到落寞的历程: 2001年,马六在东京车展上首次亮相; 2002年,在日本本土正式投产并投放至全球市场; 2003年,马六作为中高档轿车进入中国市场; 至2004年,马自达6在多国获得数十个奖项,成功将马自达品牌推向全球。凭借卓越的操控性能,马自达6深受车迷喜爱,被誉为“东瀛宝马”和“弯道之王”! 2005年,马六巅峰期时,马自达6全球销量超过27万辆。成为马自达品牌标志性车型以及诸多消费者心中的经典之作,其颇具代表性的红色车身遍布大街小巷。 2012年,第三代马自达6推出,采用“魂动”设计主题,全面升级外观,并搭载了马自达独特的创驰蓝天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燃效和行驶性能,在车坛纵横驰骋。 2017年,丰田的首台涡轮增压发动机问世,开辟一个新赛道。而马自达6在技术路线上仍旧执着于自然吸气发动机,与涡轮增压趋势渐行渐远,此时技术决策的失误即为日后埋下隐患。 2018年至今,全球特别是中国的SUV市场的爆发式增长,马自达6的销量逐年下滑。尤其是到了2024年,马自达6全球销量已经降至22278辆,不到巅峰期的1/10。 一代神车,就此陨落! 油车的窘迫还不止于此! 所谓祸不单行!就在马六官宣退市的同一天,福特汽车集团也宣布,将于今年11月正式停产传奇之作福克斯车型。还说福特今后的战略重心将全面转向高利润的越野及性能车型,以及代表未来的电动化车型。 福克斯的历程简直就是油车百年盛衰兴亡史的缩影! 1998年,第一代福克斯以运动操控之名横空出世,曾是欧洲紧凑型轿车市场的标杆; 2010年,第二代福克斯问世,全球销量突破100万辆; 2016年,第三代福克斯在中国上市,不断刷新该车型的年销量; 2018年,第四代车型推出,三缸发动机加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组合引发大规模质量问题投诉,导致市场份额大幅下滑。 2023年,福克斯在北美传统油车市场份额跌至1.8%,加之新兴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冲击,一代神车就此轰然倒塌、跌落神坛! 可以说,福克斯与马自达6两大经典燃油车型均宣布停产的背后,交织着技术决策失误、市场格局剧变与电动化浪潮的多重冲击,体现了传统汽车制造商在技术更新和利润压力下的现实选择,同时也是汽车行业从燃油车向电动汽车转型的一个缩影。 尽管这些经典车型逐渐退出舞台,但汽车产业的变革步伐从未停歇。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持续跃进,曾让传统燃油车企引以为傲的发动机参数、变速器换挡逻辑、底盘调校等,正在被电池能量密度、电机控制算法、智能座舱算力等所取代,新时代的经典车型或许正在悄然孕育之中。
阿虎么么哒:俗话说,当时代要抛弃你,就连招呼都不打一个!油车的处境的确如此,一个时代谢幕时,曾经的经典传奇都只能化作滴滴眼泪! 日前,马自达集团官宣,经典车型马自达6全球停产 ! 其原话是“日本本土生产线已于2024年12月关闭,海外工厂也将随零部件耗尽逐步停产。” 这款曾以“弯道之王”名号风靡中国市场的运动轿车,在历经23年、三代车型更迭后正式退场。同日,福特旗下经典车型福克斯也宣布将于今年11月停产。 我们不妨用时间线轴简单地回顾一下马六从辉煌到落寞的历程: 2001年,马六在东京车展上首次亮相; 2002年,在日本本土正式投产并投放至全球市场; 2003年,马六作为中高档轿车进入中国市场; 至2004年,马自达6在多国获得数十个奖项,成功将马自达品牌推向全球。凭借卓越的操控性能,马自达6深受车迷喜爱,被誉为“东瀛宝马”和“弯道之王”! 2005年,马六巅峰期时,马自达6全球销量超过27万辆。成为马自达品牌标志性车型以及诸多消费者心中的经典之作,其颇具代表性的红色车身遍布大街小巷。 2012年,第三代马自达6推出,采用“魂动”设计主题,全面升级外观,并搭载了马自达独特的创驰蓝天技术,进一步提升了燃效和行驶性能,在车坛纵横驰骋。 2017年,丰田的首台涡轮增压发动机问世,开辟一个新赛道。而马自达6在技术路线上仍旧执着于自然吸气发动机,与涡轮增压趋势渐行渐远,此时技术决策的失误即为日后埋下隐患。 2018年至今,全球特别是中国的SUV市场的爆发式增长,马自达6的销量逐年下滑。尤其是到了2024年,马自达6全球销量已经降至22278辆,不到巅峰期的1/10。 一代神车,就此陨落! 油车的窘迫还不止于此! 所谓祸不单行!就在马六官宣退市的同一天,福特汽车集团也宣布,将于今年11月正式停产传奇之作福克斯车型。还说福特今后的战略重心将全面转向高利润的越野及性能车型,以及代表未来的电动化车型。 福克斯的历程简直就是油车百年盛衰兴亡史的缩影! 1998年,第一代福克斯以运动操控之名横空出世,曾是欧洲紧凑型轿车市场的标杆; 2010年,第二代福克斯问世,全球销量突破100万辆; 2016年,第三代福克斯在中国上市,不断刷新该车型的年销量; 2018年,第四代车型推出,三缸发动机加干式双离合变速箱组合引发大规模质量问题投诉,导致市场份额大幅下滑。 2023年,福克斯在北美传统油车市场份额跌至1.8%,加之新兴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冲击,一代神车就此轰然倒塌、跌落神坛! 可以说,福克斯与马自达6两大经典燃油车型均宣布停产的背后,交织着技术决策失误、市场格局剧变与电动化浪潮的多重冲击,体现了传统汽车制造商在技术更新和利润压力下的现实选择,同时也是汽车行业从燃油车向电动汽车转型的一个缩影。 尽管这些经典车型逐渐退出舞台,但汽车产业的变革步伐从未停歇。随着电动化、智能化持续跃进,曾让传统燃油车企引以为傲的发动机参数、变速器换挡逻辑、底盘调校等,正在被电池能量密度、电机控制算法、智能座舱算力等所取代,新时代的经典车型或许正在悄然孕育之中。
阿虎么么哒:咱们雷总这几天在北京开大会 作为手机通信领域和乘用车圈的双料行业领军人物,他今年带去的建议案当然也备受关注了 以往雷总关注最多的是移动通信和智能终端方面,建议案多数围绕这两个领域展开 转战车圈后,因为赛道换了,精力分配自然也不同了 今年他提出了五个建议案,多数与智能网联汽车相关 其中最有趣的是关于车辆号牌的建议案 雷总提议“考虑到消费群体年轻化,号牌颜色可以更多元、更个性化一些” 他还建议“是时候推出多功能、智能化的号牌,不仅可以实现车辆与交通设施的智能交互,提高交通管理效率,也能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汽车智能化趋势” 大家看看雷总的提议是不是都挺有创意的 要不说咱们雷总干一行精一行呢 他随时随地都在思考行业的发展趋势,琢磨产品的设计细节 所以小米15 ultra和xiaomi su 7 ultra一定都会大卖 你们还能想出什么好玩有趣的号牌功能,欢迎评论区流言,说不定雷总一并写进建议案提交上去哦
阿虎么么哒:秦L全系升级智驾系统,祭出天神之眼,9万多B级智驾车,一箱油续航2100公里,难不成真心干翻全国!? ⛽️ 加油站的噩梦来了! 比亚迪秦L DM-i智驾版 带着核弹级续航炸街!实测2500km续航直接捅穿天花板!从北京上海到全程不加油,落地电量还剩15%,加油站老板连夜改行卖奶茶! 🔥 核心优势 价格屠夫:9.98万买高阶智驾!雅阁凯美瑞低配14万+还在卖“蓝屏机”! 续航核弹:满油满电2100km!实测合肥老哥开出2.8L油耗,加油站老板连夜改行! 智驾降维打击:DiPilot系统让高速变VIP休息室!29个传感器标配!隔壁友商一个激光雷达选装要加3万米,韭菜收割机实锤! ⚡️ 数据亮眼 vs燃油车:油耗直接腰斩!95加满泪两行 vs 92喂饱跑全国! vs新能源:2100km续航秒杀友商!友商吹的1000km续航都是弟弟! vs自家兄弟:秦PLUS车主集体哭晕!加1万得B级空间+送智驾全家桶!狠起来自己都怕! 🎯选购指南 80KM超越型(10.98万):加油党闭眼冲!360影像+透明底盘,新手秒变老司机。 120KM领先型(11.98万):快充+全景天窗!充电桩业主必入款。 120KM超越型(12.98万):主动刹车+全速巡航!高速睡醒直接下匝道(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点睛总结 15万以内只有两种车——秦L智驾版和其他!第五代DM技术+天神之眼=工业奇迹,合资车棺材板按不住了!现在入手还送终身OTA,犹豫一秒都是对钱包的不尊重!
阿虎么么哒:第一件就是2月26日昨天,万众瞩目的特斯拉FSD(纯正无人驾驶)悄密密入华上车啦! 昨日至今,社交平台上关于特斯拉 FSD 的实测直播从未间断,每一个直播间似乎都标注着“国内首测”,直至深夜仍不停歇。一些特斯拉的地方门店也借着直播 FSD 的名义卖车。直播间里,销售们一边开车介绍 FSD 终于入华了,一边热情邀请观众预约进店试驾。甚至不少直播间此前与汽车毫无关联,也来蹭一波流量。比如抖音上一位卖女装的主播,接连两天直播实测 FSD,借此涨粉一波。 与之相反,特斯拉官方微博倒是风平浪静,没有对外宣传这一更新,仅仅强调首批焕新 Model Y 开始交付。当然,这也符合他们老板一贯的调调。艾隆.马斯克也仅仅是在自己家的 X 平台上转发了国内媒体测试 FSD 的视频。没曾想这随手一转却又激起千层浪——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们嗅觉灵敏,纷纷借此发表观点,巧妙又看似漫不经心地来个解读,顺带着就把自家的智驾以及最新产品宣传推广啦。这就自然而然过渡到营销大佬雷总这儿了! 第二件事当然就与雷军有关!就是2月27日今天晚上,令不少超跑发烧友魂牵梦绕的小米SU7 Ultra 汽车终于要发布上市啦! 小米官宣发布会的时间是2025 年 2 月 27 日 19:00(北京时间,本场发布会主打产品有两款:小米15 Ultra机皇和小米SU7 Ultra极致超跑汽车联袂发布,而且是跨圈发布!雷军称为“五年高端探索的答卷之作”和“小米创业十五年来最高端产品之一”。这就吊足了机友和车友的胃口啦! 不过,从非官方渠道流出的消息分析,小米15 Ultra机皇平均售价6000元,而小米SU7 Ultra 汽车的售价更是超过 80万元,妥妥的土豪玩物,与普通消费者无关,咱看看热闹得了!
阿虎么么哒:秦L全系升级智驾系统,祭出天神之眼,9万多B级智驾车,一箱油续航2100公里,难不成真心干翻全国!? ⛽️ 加油站的噩梦来了! 比亚迪秦L DM-i智驾版 带着核弹级续航炸街!实测2500km续航直接捅穿天花板!从北京上海到全程不加油,落地电量还剩15%,加油站老板连夜改行卖奶茶! 🔥 核心优势 价格屠夫:9.98万买高阶智驾!雅阁凯美瑞低配14万+还在卖“蓝屏机”! 续航核弹:满油满电2100km!实测合肥老哥开出2.8L油耗,加油站老板连夜改行! 智驾降维打击:DiPilot系统让高速变VIP休息室!29个传感器标配!隔壁友商一个激光雷达选装要加3万米,韭菜收割机实锤! ⚡️ 数据亮眼 vs燃油车:油耗直接腰斩!95加满泪两行 vs 92喂饱跑全国! vs新能源:2100km续航秒杀友商!友商吹的1000km续航都是弟弟! vs自家兄弟:秦PLUS车主集体哭晕!加1万得B级空间+送智驾全家桶!狠起来自己都怕! 🎯选购指南 80KM超越型(10.98万):加油党闭眼冲!360影像+透明底盘,新手秒变老司机。 120KM领先型(11.98万):快充+全景天窗!充电桩业主必入款。 120KM超越型(12.98万):主动刹车+全速巡航!高速睡醒直接下匝道(危险动作请勿模仿)! 点睛总结 15万以内只有两种车——秦L智驾版和其他!第五代DM技术+天神之眼=工业奇迹,合资车棺材板按不住了!现在入手还送终身OTA,犹豫一秒都是对钱包的不尊重!
阿虎么么哒:近来,有关汽车央国企的改革消息不断。 2月9日晚间,据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600006.SH)公告称,公司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通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本次重组可能导致公司间接控股股东发生变更,但不会导致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有关安排尚需履行程序,还需获得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几乎同时,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长安汽车”,000625.SZ)也发出公告称,接到间接控股股东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兵器装备集团”)通知,兵器装备集团正在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筹划重组事项。 回望2024年,两家车企均未达成此前定下的销量目标。 长安汽车的2024年销量目标为280万辆。根据产销快报数据,长安汽车发布2024年累计批发销量268.38万辆,离销售目标仅仅差不到12万辆。 长安汽车2025年目标为总销量300万辆,同比增长12%,其中自主新能源销量100万辆,出口销量100万辆。 另一边,东风集团此前定下的2024年销量目标为320万辆。公开数据显示,东风集团2024年全年累计销量为189.59万辆,同比下滑9.2%,离完成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东风集团此前提出2025年要力争实现“锚定300万辆,挑战320万辆”的总体年销目标。其中,新能源汽车跨越100万辆门槛,海外出口突破50万辆。就当前趋势来看,要达成这一目标难度不小! 当前国内车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未来一段时期,“战略整合与规模调整”必将成为汽车央企们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阿虎么么哒:最近想买合资品牌车的朋友应该看到很多合资品牌推出了不少“一口价”的促销活动吧? 比如丰田的锋兰达车型搞了个一口价不到9万,威兰达不到13万; 凯迪拉克差踢5豪华版一口价不到28万; 昂科威plus28t尊享版一口价不到17万; ………… 但是实际上去年6月份价格战最凶猛的时候,市场价格比这个一口价至少便宜5000元钱,甚至能达到1万多元! 如果按当前的促销政策买,那你买的车比去年还贵!也就是说当前的价格并没有降其实还涨了! 因此,建议大家如果不是刚需,那就继续等等;如果急于入手,那建议你起码在购车前一定要去查一下2024年6月份的价格,上下浮动在1000--3000元是可以接受的,浮动超过3000元,相信从爱惜荷包的角度你也会冷静下来,三思而后行的! 谨记,汽车只是消费品,消费品的第一属性就是“一经售出,立即贬值”!千万不可一时冲动,买贵了,提车回家没几天,发现成了大韭菜,岂不要天天忧心忡忡!
阿虎么么哒:2025年的1月已经过完,前两天借着春节喜庆的氛围,不少车企发布了新年首月的销量喜报。 乍一看,这几家车企自曝的销量都非常不错。此间,多数车评人也都在忙着过节,为数不多的几个车评人忙中偷闲,但碍于新春佳节,发言的字里行间多少留了几分客气! 不过大家都是在车圈浮沉多年的明眼人,看破不说破,心照不宣罢了。 这种祥和局面直到昨天还依稀可见。2月5日,当乘联分会公布2025年首月国内汽车库存系数之后,摇曳多日的这层窗户纸终于被无情的事实给捅破啦!随着权威数据的公布,先前大肆宣扬的几家车企立即偃旗息鼓,没了响动!估计这几家车企都得尴尬的找个地缝钻进去!因为乘联分会公布的1月份库存系数可谓是直接打脸————景气指数前后的反差更是达到颠覆级别! 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3%,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环比上升12.1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在两新政策加持下,这个库存系数可算是爆表了! 另外就是合资品牌最高,高达64.4%;其次就是自主品牌高达62.9%,所以明白为什么开年各家车企就开始大打价格战了吧,因为库存真的很多!而这种高库存让本就资金不怎么充足的经销商又雪上加霜,搞不好也是压倒某些经销商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说车企想要高销量可以理解,但是这种以经销商高库存作为代价的“作秀”销量数据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此来看,各位想买车的朋友暂时不要着急,以当前主机厂和经销店的状态,蛇年车圈的价格战只会越来越激烈!
阿虎么么哒:继小米召回su7后,东本广本昨天也宣布召回136万辆,看看有没有你的车型? 召回原因: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和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等要求,自 2025 年 2 月 28 日起召回部分车辆。原因是转向机内部蜗杆弹簧预压力设置过高,可能导致齿轮咬合部位的润滑脂被挤出,增加滑动阻力,使车辆转向操作力增大,极端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 召回范围及数量: 东风本田:召回 2021 年 5 月 20 日至 2024 年 9 月 23 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 HONDA HR-V、思域(CIVIC)、思威(CR-V)系列汽车,共计 856,303 辆;召回 2022 年 12 月 23 日至 2023 年 8 月 24 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 TYPE -R 系列汽车,共计 1,473 辆。 广汽本田:召回 2021 年 7 月 29 日至 2024 年 9 月 9 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型格(INTEGRA)、皓影(BREEZE)、致在(ZR -V)系列汽车,共计 509,616 辆。
阿虎么么哒:继小米召回su7后,东本广本昨天也宣布召回136万辆,看看有没有你的车型? 召回原因: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和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根据《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等要求,自 2025 年 2 月 28 日起召回部分车辆。原因是转向机内部蜗杆弹簧预压力设置过高,可能导致齿轮咬合部位的润滑脂被挤出,增加滑动阻力,使车辆转向操作力增大,极端情况下存在安全隐患。 召回范围及数量: 东风本田:召回 2021 年 5 月 20 日至 2024 年 9 月 23 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 HONDA HR-V、思域(CIVIC)、思威(CR-V)系列汽车,共计 856,303 辆;召回 2022 年 12 月 23 日至 2023 年 8 月 24 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 TYPE -R 系列汽车,共计 1,473 辆。 广汽本田:召回 2021 年 7 月 29 日至 2024 年 9 月 9 日期间生产的部分国产型格(INTEGRA)、皓影(BREEZE)、致在(ZR -V)系列汽车,共计 509,616 辆。
阿虎么么哒: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幅只有6.7%,远低于2023年的77.6%;在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比只有28%。显然,这大起大落的数据足以说明,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遇到了强大的“寒流”!究其原因,主要是欧美反华资本作祟,人为筑高贸易壁垒,有针对性的采取进口关税打压。 出口增幅回落过快,国内市场几近饱和,势必会加大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中国车市暗潮汹涌! 在此背景之下,展望2025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竞争动向,那就是合资乘用车企业将展开真正有影响力的“反攻”。 说到这里,可能有圈友不信,认为我是在耸人听闻。其实我只要列举两个实例,老铁们一看就懂了: 一是一汽-大众在上周释放了很清晰的年度“反攻”计划。今年,一汽-大众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产品大年,硬件平台是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是跟大众总部合作研发的,L2++级智驾和3.0AI智能座舱是跟大疆、高通、科大讯飞、华为等联合研发的;1.5L混动车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高达47%,混动车专用变速器也有了,Nie60电池的核心技术也获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广汽丰田在今年会推出由中方主导、深度全面自研的铂智系列车型,这些车都有出色的动力电池耐用性和安全性、一流节能性能以及率先在业内装备Momenta 5.0一段式端到端全域智驾系统。 看到没?昔日合资一哥和二哥不约而同吹响了集结号。当下,大众和丰田当然不可能一呼百应,但是俗话也说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这两匹骆驼没有死,只是水土不服,暂时营养不良而已。 最为关键的是,大众和丰田都非常明确和有针对性地表示,要坚守自己的质量标准。例如,一汽-大众高管公开表示——“德国身,中国魂”,是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未来产品定义的关键词;在传承纯正德系血统、原汁原味的驾控基因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积极携手本土科技巨头,打造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智慧空间。 这正是自主品牌主机厂最担心的,合资开始正视自身短板,重视本土资源整合!一旦这些百年车企的资本大举进入,试问有几家本土新能源智驾终端设备服务商能经得起诱惑?试想一下,当华为、大疆、百度Apollo 、德赛西、图新、紫光、创达、全志等车用技术头部企业也同样成为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福特、通用、奔驰、宝马、现代起亚的战略合作伙伴时,自主品牌前期在新赛道积累的技术优势将荡然无存! 先哲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未雨绸缪,有备无患!2025年,国产自主品牌要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啦!
阿虎么么哒: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幅只有6.7%,远低于2023年的77.6%;在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比只有28%。显然,这大起大落的数据足以说明,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遇到了强大的“寒流”!究其原因,主要是欧美反华资本作祟,人为筑高贸易壁垒,有针对性的采取进口关税打压。 出口增幅回落过快,国内市场几近饱和,势必会加大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中国车市暗潮汹涌! 在此背景之下,展望2025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竞争动向,那就是合资乘用车企业将展开真正有影响力的“反攻”。 说到这里,可能有圈友不信,认为我是在耸人听闻。其实我只要列举两个实例,老铁们一看就懂了: 一是一汽-大众在上周释放了很清晰的年度“反攻”计划。今年,一汽-大众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产品大年,硬件平台是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是跟大众总部合作研发的,L2++级智驾和3.0AI智能座舱是跟大疆、高通、科大讯飞、华为等联合研发的;1.5L混动车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高达47%,混动车专用变速器也有了,Nie60电池的核心技术也获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广汽丰田在今年会推出由中方主导、深度全面自研的铂智系列车型,这些车都有出色的动力电池耐用性和安全性、一流节能性能以及率先在业内装备Momenta 5.0一段式端到端全域智驾系统。 看到没?昔日合资一哥和二哥不约而同吹响了集结号。当下,大众和丰田当然不可能一呼百应,但是俗话也说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这两匹骆驼没有死,只是水土不服,暂时营养不良而已。 最为关键的是,大众和丰田都非常明确和有针对性地表示,要坚守自己的质量标准。例如,一汽-大众高管公开表示——“德国身,中国魂”,是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未来产品定义的关键词;在传承纯正德系血统、原汁原味的驾控基因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积极携手本土科技巨头,打造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智慧空间。 这正是自主品牌主机厂最担心的,合资开始正视自身短板,重视本土资源整合!一旦这些百年车企的资本大举进入,试问有几家本土新能源智驾终端设备服务商能经得起诱惑?试想一下,当华为、大疆、百度Apollo 、德赛西、图新、紫光、创达、全志等车用技术头部企业也同样成为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福特、通用、奔驰、宝马、现代起亚的战略合作伙伴时,自主品牌前期在新赛道积累的技术优势将荡然无存! 先哲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未雨绸缪,有备无患!2025年,国产自主品牌要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啦!
阿虎么么哒: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幅只有6.7%,远低于2023年的77.6%;在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比只有28%。显然,这大起大落的数据足以说明,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遇到了强大的“寒流”!究其原因,主要是欧美反华资本作祟,人为筑高贸易壁垒,有针对性的采取进口关税打压。 出口增幅回落过快,国内市场几近饱和,势必会加大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中国车市暗潮汹涌! 在此背景之下,展望2025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竞争动向,那就是合资乘用车企业将展开真正有影响力的“反攻”。 说到这里,可能有圈友不信,认为我是在耸人听闻。其实我只要列举两个实例,老铁们一看就懂了: 一是一汽-大众在上周释放了很清晰的年度“反攻”计划。今年,一汽-大众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产品大年,硬件平台是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是跟大众总部合作研发的,L2++级智驾和3.0AI智能座舱是跟大疆、高通、科大讯飞、华为等联合研发的;1.5L混动车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高达47%,混动车专用变速器也有了,Nie60电池的核心技术也获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广汽丰田在今年会推出由中方主导、深度全面自研的铂智系列车型,这些车都有出色的动力电池耐用性和安全性、一流节能性能以及率先在业内装备Momenta 5.0一段式端到端全域智驾系统。 看到没?昔日合资一哥和二哥不约而同吹响了集结号。当下,大众和丰田当然不可能一呼百应,但是俗话也说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这两匹骆驼没有死,只是水土不服,暂时营养不良而已。 最为关键的是,大众和丰田都非常明确和有针对性地表示,要坚守自己的质量标准。例如,一汽-大众高管公开表示——“德国身,中国魂”,是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未来产品定义的关键词;在传承纯正德系血统、原汁原味的驾控基因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积极携手本土科技巨头,打造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智慧空间。 这正是自主品牌主机厂最担心的,合资开始正视自身短板,重视本土资源整合!一旦这些百年车企的资本大举进入,试问有几家本土新能源智驾终端设备服务商能经得起诱惑?试想一下,当华为、大疆、百度Apollo 、德赛西、图新、紫光、创达、全志等车用技术头部企业也同样成为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福特、通用、奔驰、宝马、现代起亚的战略合作伙伴时,自主品牌前期在新赛道积累的技术优势将荡然无存! 先哲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未雨绸缪,有备无患!2025年,国产自主品牌要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啦!
阿虎么么哒: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幅只有6.7%,远低于2023年的77.6%;在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比只有28%。显然,这大起大落的数据足以说明,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遇到了强大的“寒流”!究其原因,主要是欧美反华资本作祟,人为筑高贸易壁垒,有针对性的采取进口关税打压。 出口增幅回落过快,国内市场几近饱和,势必会加大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中国车市暗潮汹涌! 在此背景之下,展望2025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竞争动向,那就是合资乘用车企业将展开真正有影响力的“反攻”。 说到这里,可能有圈友不信,认为我是在耸人听闻。其实我只要列举两个实例,老铁们一看就懂了: 一是一汽-大众在上周释放了很清晰的年度“反攻”计划。今年,一汽-大众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产品大年,硬件平台是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是跟大众总部合作研发的,L2++级智驾和3.0AI智能座舱是跟大疆、高通、科大讯飞、华为等联合研发的;1.5L混动车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高达47%,混动车专用变速器也有了,Nie60电池的核心技术也获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广汽丰田在今年会推出由中方主导、深度全面自研的铂智系列车型,这些车都有出色的动力电池耐用性和安全性、一流节能性能以及率先在业内装备Momenta 5.0一段式端到端全域智驾系统。 看到没?昔日合资一哥和二哥不约而同吹响了集结号。当下,大众和丰田当然不可能一呼百应,但是俗话也说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这两匹骆驼没有死,只是水土不服,暂时营养不良而已。 最为关键的是,大众和丰田都非常明确和有针对性地表示,要坚守自己的质量标准。例如,一汽-大众高管公开表示——“德国身,中国魂”,是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未来产品定义的关键词;在传承纯正德系血统、原汁原味的驾控基因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积极携手本土科技巨头,打造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智慧空间。 这正是自主品牌主机厂最担心的,合资开始正视自身短板,重视本土资源整合!一旦这些百年车企的资本大举进入,试问有几家本土新能源智驾终端设备服务商能经得起诱惑?试想一下,当华为、大疆、百度Apollo 、德赛西、图新、紫光、创达、全志等车用技术头部企业也同样成为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福特、通用、奔驰、宝马、现代起亚的战略合作伙伴时,自主品牌前期在新赛道积累的技术优势将荡然无存! 先哲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未雨绸缪,有备无患!2025年,国产自主品牌要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啦!
阿虎么么哒: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增幅只有6.7%,远低于2023年的77.6%;在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量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比只有28%。显然,这大起大落的数据足以说明,去年中国汽车出口遇到了强大的“寒流”!究其原因,主要是欧美反华资本作祟,人为筑高贸易壁垒,有针对性的采取进口关税打压。 出口增幅回落过快,国内市场几近饱和,势必会加大国内竞争的激烈程度,中国车市暗潮汹涌! 在此背景之下,展望2025年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竞争动向,那就是合资乘用车企业将展开真正有影响力的“反攻”。 说到这里,可能有圈友不信,认为我是在耸人听闻。其实我只要列举两个实例,老铁们一看就懂了: 一是一汽-大众在上周释放了很清晰的年度“反攻”计划。今年,一汽-大众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将迎来前所未有的产品大年,硬件平台是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是跟大众总部合作研发的,L2++级智驾和3.0AI智能座舱是跟大疆、高通、科大讯飞、华为等联合研发的;1.5L混动车专用发动机的热效率高达47%,混动车专用变速器也有了,Nie60电池的核心技术也获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广汽丰田在今年会推出由中方主导、深度全面自研的铂智系列车型,这些车都有出色的动力电池耐用性和安全性、一流节能性能以及率先在业内装备Momenta 5.0一段式端到端全域智驾系统。 看到没?昔日合资一哥和二哥不约而同吹响了集结号。当下,大众和丰田当然不可能一呼百应,但是俗话也说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这两匹骆驼没有死,只是水土不服,暂时营养不良而已。 最为关键的是,大众和丰田都非常明确和有针对性地表示,要坚守自己的质量标准。例如,一汽-大众高管公开表示——“德国身,中国魂”,是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未来产品定义的关键词;在传承纯正德系血统、原汁原味的驾控基因和生产工艺的基础上,积极携手本土科技巨头,打造满足中国用户需求的智慧空间。 这正是自主品牌主机厂最担心的,合资开始正视自身短板,重视本土资源整合!一旦这些百年车企的资本大举进入,试问有几家本土新能源智驾终端设备服务商能经得起诱惑?试想一下,当华为、大疆、百度Apollo 、德赛西、图新、紫光、创达、全志等车用技术头部企业也同样成为大众、丰田、本田日产、福特、通用、奔驰、宝马、现代起亚的战略合作伙伴时,自主品牌前期在新赛道积累的技术优势将荡然无存! 先哲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未雨绸缪,有备无患!2025年,国产自主品牌要做好打一场硬仗的准备啦!
阿虎么么哒:昨天(1月17日),商务部等八部门发布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对于想换车的消费者来说,有哪些变化和利好? 扩大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扩大了汽车报废更新支持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四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纳入可申请报废更新补贴的旧车范围。 自今年1月1日起,如果消费者名下有2012年6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汽油乘用车、2014年6月30日前注册登记的柴油及其他燃料乘用车,或2018年12月31日前注册登记的新能源乘用车,就可以参与这次的报废更新。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报废的旧车需要在2025年1月8日前登记在申请人名下。 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标准与2024年一致,报废旧车购买新能源乘用车补贴2万元,购买2.0升及以下排量的燃油乘用车补贴1.5万元。此外,这次的新政策还特别提到要做好汽车报废更新跨年度政策衔接。如果消费者在去年7月25日至12月31日期间没有领齐补贴所需凭证,并在2025年2月28日前全部取得了相关凭证,会被纳入到2025年的报废更新政策支持范围。 完善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标准汽车置换更新方面,今年的新政策统一设置全国汽车置换更新最高补贴标准。消费者卖旧车并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1.5万元,买燃油车最高补贴1.3万元。 另外,这次政策明确了每位消费者在一个自然年度内,可以享受一次汽车报废更新补贴、一次汽车置换更新补贴,而且同一辆新车只能选择申领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或者置换更新补贴。
阿虎么么哒:从乘联分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四大自主汽车主机厂——比亚迪集团、吉利集团、奇瑞集团、长安集团表现亮眼,在批发和终端零售两大板块均稳居第一梯队,比亚迪更是一骑绝尘,不仅国内销量遥遥领先,国际车圈也是再创新高,异军突起,杀入前三强! 在国产品牌欣欣向荣的背景之下,相比民营车企而言,六大国字号集团——东北一汽、华北北汽、华东上汽、华中东风、华西长安、华南广汽明显增长疲软,从销量来看,仅长安集团表现尚可,从新能源战略转型布局来看,一汽、上汽、东风等明显滞后,仍旧紧抱合资油车大腿不放,三大集团自主品牌的新能源乏善可陈,市场表现平平无奇! 外资车企方面,油车和电车的首席分别由丰田和特斯拉领衔,自然是意料之中的事。日产和本田已经跌出新低度,早就在排行榜销声匿迹啦,最近两家频出合并传闻,看来在今年暖冬结束前,还在担心会冻死街头,大家不计前嫌,相互理解抱团取暖吧! 最后说一句长城汽车,算是自主品牌阵列中的决绝子,特立独行,桀骜不驯,从皮卡车厂成功转型SUV,创造哈弗H6连续60周单品销冠的神话,的确不简单!而今沦落为国产二线,混迹于一众没落的合资油车当中,实属憋屈!真心希望长城永不倒,国货当自强! 马上就要过年啦!盘点完了车圈,借此机会,祝福老铁们、拐子们在新的一年,油箱满满、电力十足、高速不飘、市区不堵,人生步入快车道,一路畅通不超速!
阿虎么么哒:最新消息,湖北汽车补贴正式确定!!! 2025年国补(报废补贴)和省置换标准来了!!! 新旧对比,看看差距有多大? 报废补贴额度不变,新能源补贴2万,燃油车补贴1.5万,可报废车型:2012年6月30日之前上牌的国四汽油车/2014年6月30日前上牌的柴油车/2018年12月31日之前的新能源车。 置换补贴额度减少,新能源最高1.5万,燃油车最高1.3万。 可申请置换的旧车截至上牌上日期:2025年1月8日。
阿虎么么哒:在刚刚过去的2025年1月1号,乘联社公布了车圈2024年全年销量数据,相信大家应该看到了吧。 12月份各家自主汽车品牌销量都是创新高,但是许多车播们说过,从来不相信在价格没有大幅下降的情况下销量能大幅上涨,这里面肯定有啥猫腻。 果不其然中国汽车流通协会icon公布了12月份的经销商库存指数,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尤其是自主汽车品牌的经销商库存指数大幅上涨。 总体来说,12月份库存指数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0.2%,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1.6个百分点。这个数据说明汽车行业在改善!但是当具体到品牌的时候车卖家发现其实主要是因为豪华品牌降价去库存导致库存指数下滑,实际上合资品牌和自主汽车品牌库存指数都是上涨的,自主汽车品牌库存指数涨幅尤其大,直接从11月份的51.6涨到了53.6。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12月份很多自主汽车品牌销量为啥创新高了吧! 自主品牌车企为了让自己的销量数据好看,最终是让经销商承担下了一切压力! 虽然今年是个暖冬,但经销商们寒意正浓!
阿虎么么哒:12月23日,日本汽车产业协会有消息称:本田和日产计划成立一个全新公司,以抱团取暖的姿态来共同应对全球特别是在华汽车销量快速下滑的被动局面。 据详细披露的股权信息分析,本田在该新公司中将占据主导地位,其持股过半,且董事会超过半数成员将由本田提名(包括CEO)。目前两公司已经启动合并谈判,并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计划最快在2025年6月完成合并。随后,新公司最快将于2026年8月上市。届时,本田和日产也将退市。 我听到这一消息,无比兴奋,小日子汽车新公司的名字都替他们想好了,把本田日产从新排序一下,就叫----日本田产汽车株式会社!考虑到股权上本田占主导,理应站C位,日产成为小弟,自然靠边站咯。英文名为honissdan,兼顾公平和发音。 热闹看到这里,好事如我者,这个时候不免要奇怪了,在世界汽车圈,除开丰田一枝独大,野蛮生长,猥琐发育不说,本田日产都是半斤八两的角色,新组建公司也是两家共同诉求,不存在谁投靠谁,谁主动抱谁大腿,那为毛线日产甘心做老二,把大哥的位置让给本田呢? 因为日产今年亏得太严重了,尤其是在中国市场,销量几乎腰斩!今年三季度日产净利润由盈转亏为-9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日产断腕求生,削减全球产能20%,裁员20%,部分员工主动减薪50%。 其实,本田也好不到哪儿去!在2023财年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0%,只是比惨大赛中他侥幸输给了日产。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国产新能源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人家毕竟有近百年的基业,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冷静下来想想,这次本田和日产合并,重新改写了全球汽车集团的排位,即将上市的“日本田产”不出意外将成为全球第3大汽车集团。一下子就把咱们民族汽车品牌的佼佼者比亚迪给挤下去了。可惜可叹啊,比亚迪在世界第三的椅子上还没坐热! 总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不是伪命题,它实实在在地在各个领域奔突推进,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2024年仅剩5天,我好不容易翻出十年前(2014年)的汽车销量统计,大家不妨与今年的数据对比一下,数据不会骗人,汽车界的大变局已然发生! 历史变革的滚滚车轮必然一往无前,是任何宵小都抵挡不住的!
阿虎么么哒:12月23日,日本汽车产业协会有消息称:本田和日产计划成立一个全新公司,以抱团取暖的姿态来共同应对全球特别是在华汽车销量快速下滑的被动局面。 据详细披露的股权信息分析,本田在该新公司中将占据主导地位,其持股过半,且董事会超过半数成员将由本田提名(包括CEO)。目前两公司已经启动合并谈判,并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计划最快在2025年6月完成合并。随后,新公司最快将于2026年8月上市。届时,本田和日产也将退市。 我听到这一消息,无比兴奋,小日子汽车新公司的名字都替他们想好了,把本田日产从新排序一下,就叫----日本田产汽车株式会社!考虑到股权上本田占主导,理应站C位,日产成为小弟,自然靠边站咯。英文名为honissdan,兼顾公平和发音。 热闹看到这里,好事如我者,这个时候不免要奇怪了,在世界汽车圈,除开丰田一枝独大,野蛮生长,猥琐发育不说,本田日产都是半斤八两的角色,新组建公司也是两家共同诉求,不存在谁投靠谁,谁主动抱谁大腿,那为毛线日产甘心做老二,把大哥的位置让给本田呢? 因为日产今年亏得太严重了,尤其是在中国市场,销量几乎腰斩!今年三季度日产净利润由盈转亏为-9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4.3亿元)。日产断腕求生,削减全球产能20%,裁员20%,部分员工主动减薪50%。 其实,本田也好不到哪儿去!在2023财年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0%,只是比惨大赛中他侥幸输给了日产。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国产新能源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人家毕竟有近百年的基业,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冷静下来想想,这次本田和日产合并,重新改写了全球汽车集团的排位,即将上市的“日本田产”不出意外将成为全球第3大汽车集团。一下子就把咱们民族汽车品牌的佼佼者比亚迪给挤下去了。可惜可叹啊,比亚迪在世界第三的椅子上还没坐热! 总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不是伪命题,它实实在在地在各个领域奔突推进,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2024年仅剩5天,我好不容易翻出十年前(2014年)的汽车销量统计,大家不妨与今年的数据对比一下,数据不会骗人,汽车界的大变局已然发生! 历史变革的滚滚车轮必然一往无前,是任何宵小都抵挡不住的!
黄老师理性聊车:本田雅阁,优惠幅度不小,能否增加销量?
阿虎么么哒:如果比亚迪没有出书,那么或许咱们各位永远都不知道这件事情! 还记得吗?2021年中国车企芯片一颗难求的窘迫!三年已逝,时过境迁,恐怕不少车圈人已经遗忘了! 在当时自主品牌即将面临集体崩溃的形势下,为了减少中国汽车行业的损失,比亚迪将自己通过离散方案节省出来的各类芯片,无偿注意是无偿地借给长城、一汽、长安、广汽、蔚来、小鹏、理想、奇瑞、吉利等十多家车企救急,同时也配合多家车企快速开发、快速验证,将离散方案应用到多款车型。 比亚迪当时完全可以稳坐钓鱼台,静待君团灭!然后再收拾旧山河,举杯朝天阙! 比亚迪的抉择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人家船夫哥没有选择隔岸观火,而是抱盆而起,逆风而行!所以才有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百花齐放,勃勃生机的局面! 真不知比亚迪作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情怀、勇气、格局和智慧? 今天回过头来看看,比亚迪当年的义举,可谓是解决了这十多家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燃眉之急,试问这样的格局哪家车企有? 我相信,在民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征程上,像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刻必不会少。希望任何一家民族企业都能像比亚迪一样,在看到同业友商处于危难的时刻,伸出援助之手,因为大家都有一颗中国心!
阿虎么么哒:如果比亚迪没有出书,那么或许咱们各位永远都不知道这件事情! 还记得吗?2021年中国车企芯片一颗难求的窘迫!三年已逝,时过境迁,恐怕不少车圈人已经遗忘了! 在当时自主品牌即将面临集体崩溃的形势下,为了减少中国汽车行业的损失,比亚迪将自己通过离散方案节省出来的各类芯片,无偿注意是无偿地借给长城、一汽、长安、广汽、蔚来、小鹏、理想、奇瑞、吉利等十多家车企救急,同时也配合多家车企快速开发、快速验证,将离散方案应用到多款车型。 比亚迪当时完全可以稳坐钓鱼台,静待君团灭!然后再收拾旧山河,举杯朝天阙! 比亚迪的抉择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人家船夫哥没有选择隔岸观火,而是抱盆而起,逆风而行!所以才有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百花齐放,勃勃生机的局面! 真不知比亚迪作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情怀、勇气、格局和智慧? 今天回过头来看看,比亚迪当年的义举,可谓是解决了这十多家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燃眉之急,试问这样的格局哪家车企有? 我相信,在民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征程上,像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刻必不会少。希望任何一家民族企业都能像比亚迪一样,在看到同业友商处于危难的时刻,伸出援助之手,因为大家都有一颗中国心!
阿虎么么哒:如果比亚迪没有出书,那么或许咱们各位永远都不知道这件事情! 还记得吗?2021年中国车企芯片一颗难求的窘迫!三年已逝,时过境迁,恐怕不少车圈人已经遗忘了! 在当时自主品牌即将面临集体崩溃的形势下,为了减少中国汽车行业的损失,比亚迪将自己通过离散方案节省出来的各类芯片,无偿注意是无偿地借给长城、一汽、长安、广汽、蔚来、小鹏、理想、奇瑞、吉利等十多家车企救急,同时也配合多家车企快速开发、快速验证,将离散方案应用到多款车型。 比亚迪当时完全可以稳坐钓鱼台,静待君团灭!然后再收拾旧山河,举杯朝天阙! 比亚迪的抉择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人家船夫哥没有选择隔岸观火,而是抱盆而起,逆风而行!所以才有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百花齐放,勃勃生机的局面! 真不知比亚迪作出这样的决定需要多大的情怀、勇气、格局和智慧? 今天回过头来看看,比亚迪当年的义举,可谓是解决了这十多家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燃眉之急,试问这样的格局哪家车企有? 我相信,在民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征程上,像这样生死攸关的时刻必不会少。希望任何一家民族企业都能像比亚迪一样,在看到同业友商处于危难的时刻,伸出援助之手,因为大家都有一颗中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