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造车还能走多远# 增程--是新能源车的动力形态的最终归属吗? 宁王300KM增程专用电池陆续装车,预示着解决了短途通勤充电麻烦,再加个增程器,长途焦虑也不复存在,目前看来确实是一个最优的方案。这个事情看似简单,就只是电池大了点,但是再深入思考一下,会发现一个可能颠覆新能源车动力形态的趋势。先问个问题:是新能源车的动力形态的最终归属吗?直观回答:是,但可能也不是。接下来,新能源车的形态可能会出现一种全新的车型,它既不算纯电,也不是混动,也不是增程。而是一台可选配发电机的纯电车。 产品形态一直都在无限靠近用户需求的方向上变化着。增程目前叠加了油电两套系统,短途用电长途用油,解决燃油车费用高、体验差,又没有纯电的续航焦虑。但是实际上,增程目前只是做到燃油和纯电的简单的功能叠加,随着电池里程的提升,增程的劣势也会越发显明显。当电池越来越大,也就意味着使用增程器的频率将越来越低,低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这么一个现象:正常上下班通勤,周末也就在周边200KM以内活动的人(这可能涵盖了大部分家庭用车的状况),自从买了这个车,可能99%的时间都在用电。也就是说平时驮着个几百公斤的增程器就是为了偶尔节假日跑个千把公里的长途。而增程器一年的保养什么的一样都不能少,一直驮着增程器导致的车重,电耗增加,还得接受配套车架、动力和刹车系统性能提升带来的溢价。如果花钱买一个使用频次很低但是关键时刻又能救急的功能性产品,如果它还不那么便宜,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租。你没看错,就是出租车用发电机,和蔚来的换电站模式类似,只不过换的发电机而不是电池。 这个产品技术上实现起来其实也不难。基于一台3、400公里的增程车,就用前仓的增程器的空间,来设计一个高度集成化的汽油发电机,它的作用就是一直在高效率区间发电给电池充电,再将接口进行统一化设计,完全做成标准化的模块,可以像积木一样快速拆装。相比电池,内燃机和发电机都拥有更加成熟的技术,更加安全,成本也低,最主要的没有里程焦虑。 试想一下,这个形态推行开来,用户在买车时实际上是买一个纯电车,前舱是一个大大的前备箱可以放东西,也可以来放这个发电机,用户可以自行选配或者租。这样本身纯电已经能满足大部分的市区通勤需求。节假日或者长途出行时,开到加油站以加一箱油的时间来加一台车用发电机。以后加油站除了加油以外的一个最重要业务,就是租赁车用发电机,同时加油站统管理调配并维护这些发电机,大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几乎完美的解决了现有燃油、纯电、增程的所有问题。 之前看到一个特斯拉回家过年,后备箱背了一台发电机,边走边充,感觉挺傻X的,但这其实才暴露了用户的真是需求。回顾近些年汽车动力的发展史,内燃机、纯电、增程,似乎都有一直无形的手在推着历史的车轮在走。增程曾经也被沦为脱裤子放屁的技术,现在满街跑。随着技术的成熟,很多当下看似可笑的东西真的可能会颠覆整个行业。
#提车日记文档较长,请耐心看,里面有从做产品角度分析的不一样的评价,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总体觉得吉利确实是在踏踏实实做产品的国产品牌之一。这个必须点赞👍🏻。很欣喜,感觉中国新能源称霸全球也指日可待了! 【购车经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