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买车就是千金难买爷喜欢
尊贵的长安雅迪王车主
提车啦,落地这个价格,大家觉得怎么样? 深蓝SL032023款200 Max增程版 2023-09-23在青岛购入 裸车价13.70万元, 分期落地价14.90万元 裸车137000,另付上牌费500元,保险3500,分期贷款利息10000,退增购补贴2000,落地价149000。
凛冬游猎
作为深蓝车主,本来我的车子没大问题,就偶尔一些小问题不影响使用,不太关心这个,不过今天被深蓝的骚操作给逗乐了,忍不住来说几句,哈哈哈 关于深蓝问题,说2个点: 一、网络发出帖子(猜是深蓝公关做的),说有人在背后有组织有预谋的操纵这一切,还有微信群截图,证据很充分。但是我想问问深蓝,为什么人家不去攻击别人,偏偏就攻击你们?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点道理大家都懂吧,自身没问题人家想攻击也没机会,所以这次不管是不是有人在背后组织,都是因为你们深蓝自身问题太多导致,这些等会分析。另外,我还看到深蓝的回复说是大家对降价心理不平衡而引发的维权事件。但是,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这只是一个导火线,正是因为大家积攒已久的对你们深蓝的诸多不满,因为这次导火线爆发了而已,就算没有这个降价事件,一样会因为其他事件而爆发,时间问题。 刚才说到深蓝自身问题,我举例说个几点。 1、发布会说上市即交付,结果交付不了,往后延长了1个多月,最后发个理由说因为限电,还把自己说的很美。拜托,你们找理由能不能用点心,找个合理的呀,这么蠢的理由都说的出来,限电才10天,能让你们延期30天以上?工作人员休息10天后,还需要20天以上恢复状态吗?明白人都知道生产上哪里出问题了,还真把客户都当傻子啊,这公关水平真的是够可以。 2、自己的平台各种自吹自嗨,客户反馈问题,好像就是错的,永远是视而不见的态度,你只能说好话才行,你去反馈问题,他们就让大量水军把评论顶下去,生怕被人看见,这种态度,能让人满意吗?车子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不给说,发文章更离谱,只要说车子不足的,就不给审核通过,必须夸车子才行,恶心不呀,所以后来我放弃深蓝了,付不起的阿斗,永远只知道想办法堵客户嘴,不知道解决问题。 3、工作流程问题,可能也是这方面技术比较新,很多维保中心的人对车子也不是很了解。然后厂家那边技术部双休,当你有问题去维保中心的时候,结果这边有些问题不熟悉不敢乱弄,得问厂里,但是那边双休问不到,只能让客户回去,找工作日请假过来处理,真的很心累啊,有很多车主维保中心跑了几趟,一个问题没解决完。另外就是他们流程问题,不知道什么流程,问题反馈到研发部的时候,要很久,导致不能及时解决问题。 4、管家客服,这管家客服真的很多好蠢,蠢的我受不了,明明就是什么都不懂的400普通客服,非要装的自己懂技术,有些照本解答的回答下就可以,有些涉及技术问题,就乖乖的提交就好了,非要跟我犟,我还得先跟管家分析下这方面的技术原理如何,然后再转维保中心,再由维保中心联系我,这个问题需要厂里技术解决,维保中心问厂里技术,再回我。我两句话搞定的事情,让我兜了一大圈,严重浪费时间,所以真的有问题都不想找管家,除非必须得用上他们,太蠢了。 5、车子确实存在各种各种问题不少,虽然大多不是安全问题,根据我的了解,有突然刹停,各种异响,这个是最多的,我遇到2次座椅异响,一两次车子噼里啪啦,有一次感觉是前面铛铛铛,后来又没了,我的不严重,有些人严重的确实很让人头疼,感觉车子一直震似的。还有车机有时候一些指令失灵,座椅礼让失灵,需要重来一遍,有的人电池有问题,比别人同等情况续航少了20%左右,还有一些其他各种各样大大小小问题。 所以,不要说实际没那么多问题这种话,问题是有的,只是都是个体,而且大家有的问题没有去提,去维保中心问费时间,不是万不得已也懒得去,但是日积月累各方面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多以后,一旦有个导火线,就会爆发,没有这个降价,以后也会因为别的事件爆发,只要深蓝不改变自己的作风态度,爆发维权事件只是时间问题,所以别理所当然的把问题推卸到降价上,是自己埋了太多雷了。 所以也别把责任推到有人组织什么的,你们自身没那么多问题,人家哪组织的起来?原来都是零散个体,现在被人一号召,都集中起来了而已,而这一切,都是你们深蓝自己的问题导致。 这就跟治水一样,你只堵不疏,堤坝迟早崩塌,一旦崩塌就是大灾,而崩塌的时候,可能只是因为那一滴微不足道的水,促使了崩塌的最后一步。 二、有个帖子,一群其他品牌新注册车主,在评论说深蓝车子多好,如果说不是深蓝找的水军,打死我都不信,哈哈哈,直接把我给逗乐了,做戏能不能做全套,这也太假了。具体看截图,就最后一张图有深蓝车主反馈问题,其他评论真的笑死人,哈哈哈 另外,今天各个媒体,关于深蓝负面的视频,直播等等,都出现了异常表现。我只能说,深蓝不愧是长安的儿子,这实力非常佩服。 最后,我只想说一句,希望深蓝好好反省,好好解决客户遇到的问题,产品好好优化,千万别倒闭了,我还准备开个五六年后等固态电池量产商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