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抬头其实写的有点过于大了,作为一个纯粹的汽车爱好者,仅通过此文章表达个人对汽车行业的一点见解,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早在1774年英国的物理学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世界也正式进入了工业革命的阶段,不断有创新,直到1879年卡尔本茨首次将内燃机加装于汽车上,并取得了专利,世人便把1886年1月29日这天看作是汽车的诞生日。同年德国的戴姆勒把汽车从三轮升级为四轮。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汽车这一领域不仅仅被欧洲占有,从1908年起美国人亨利福特用了19年就生产销售了1500万辆汽车,不过想必大家都知道美系车的油耗相对较高,不论是美系肌肉车还是传统的轿车、suv,印象中总有极速拍档里小乔的一句话:美式大V8,环保XXX,恰逢70年代遇到石油危机,日本抓住了此次机遇开始造车,主打省油市场,像丰田凌志等品牌一跃而起。而现如今,新能源汽车在市场的占有率越来越高,快速的发展的这几年,渗透率在核心一线城市也达到了近30%,对于新能源和传统的燃油车大家的评价 一直褒贬不一,下面我就对此两方面做一个简析。
很多人买车考虑的要素不外乎价格、品牌、操控、舒适、用车成本等这几个方面。先从价格方面来看一看,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在整车的销售价格中占比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其实可以看得出来电车的造车成本还是比较高的,像特斯拉率先采用一体式的车架流水线生产,产量和成本都有了很大的跨越,但也带来相对的问题,例如碰撞事故后,一体式的维修难度和成本大大增加,这两年中国的新势力造车像雨后春笋般快速出现发展,但实际在技术层面并没有很大的进步,更多的是追求一些表象的工夫,例如座舱的智能化,经常会有人调侃说把电视机搬里头了,以及自动驾驶这类高阶辅助驾驶的功能,确实乍一接触会觉得很高端,实则日常使用过程中真的有那么便捷吗?我并不否认。但是高端的电池、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等都是一大笔造车成本,所以像宁德时代作为一家拥有专利的电池公司,在前两年新势力快速发展的阶段,直接跻身进入500强的富豪榜,这也不难看出,电池的占比在现在的电车中还是非常大的。故而电车的车价一时很难有很大的下降空间,好在赠送不限行的绿牌、免交购置税这样的政策在支持,否则去化还是比较困难的。
在品牌这个方面,许多主流的汽车制造商也开始加入新能源这个行业,例如保时捷、奔驰、宝马等等,电气化时代进程也不断加快,但是更多的还是新势力的品牌为主,很多品牌商也是无奈政策加压,对车辆进行油改电,并且优惠20个点起才有些许销量。目前很多电车品牌甚至都没听说过,但是价格却去到了三十多四十多甚至更贵,我觉得这是燃油车的悲哀,先前智己L7发布的时候说对标的竞品是宝马5系,各方面参数也是向其靠齐,当然也包括价格,所以销量不用多说,一定是非常惨烈了。毕竟内燃机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而新能源作为后起之秀,还是要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积累,而不是好高骛远,现在的价格若不是政策施加怕是很难有突破。
就操控而言,只能说对于常规的车主来说能满足日常代步的需求,偶尔些许的激烈驾驶的情况下,还是可以满足的,再多的也就没有了,原因其实并不单一,比如说,电池分布在车底重量很大,同样尺寸的中大型车,燃油车的自重一般在1.7-1.8吨的样子,而电车就去到了2.5吨的样子,所以很多电车的续航不愿意超过600公里,很大原因价格和重量,没有人会为此买单。大家对于性能车可能脑袋里浮现的应该是AMG\MPOWER\RS等等,而电车的P版却仅仅停留在01的加速上,很简单的道理低俗的扭矩最大,而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电车何谈操控呢?续航等问题直接把你的梦打破了。
舒适方面的话倒是电车倒是拥有与生俱来的优势——静谧,加之以各种智能化的堆砌,乘坐的体验感也会比较好。可能在此方面唯一的不足便是动能回收,初次体验可能会有一些眩晕感。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人购买电车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用车成本,想必听得最多的一句话一定是油价现在这么高电费才几个钱?这其实就是以点概面了,为什么这么说,下面对此我进行阐述。大家觉得电费便宜其实很多的是民用电的谷时,那么有多人愿意晚上10点以后下楼去慢充至早上6点呢?相信占比一定屈指可数,很多人都会觉得电车充电是要比油车更便捷的不耽搁时间,例如约上三两好友商场吃个饭看个电影下楼便可以满电开走而不需要像油车那般特地去加一趟油。但是我只能说你想的就过于理想化了,例如上海这样的发达城市,快充站数量数不胜数,但是同样的新能源汽车也是不胜枚举,试问你如何保证每次前往都会空位?有车主要说了提前在类似于特来电等APP上可以搜寻空闲的快充,那这其实性质也有所变化了,原本你可能想去A商场,但因为没有空位为了满足你充电的想法只能去B商场,这难道就是所谓的便捷吗?而且现在出现满电后不挪车的时效费,对于时间更是加以限制,这也是所谓的便捷吗?只能开电车的便捷是留给那些作息规律的提前有安排计划的车主的。短途代步还行,但是到长途便不灵了,很少在长距离的旅途中看到电车的身影,特别是节假日,本来高速的续航就掉得快,这跟燃油车有本质区别,再者高速服务区快充寥寥无几,且不保证有空位,等待加上快充的时间至少1个小时去了,所以并不见得电车有多便捷,况且节假日、景区等地方电费+服务费甚至有的都能达到2块多一度电,而油价不会出现不合理的价格,所以很多时候也不省钱,而且费时。后续车子的维修保养也是很大一笔开销,虽然少了火花塞等等的保养,但是电车的保险成本会更高,所以综合而言其实相差不大。
真要说电车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我认为是核心一线城市快速解决限行的烦恼,或者想要体验3秒多的极致加速体验亦或者感受当下智能座舱的体验,那么电车可能就是首选,否则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的燃油车还是具备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以上便是我个人的一点见解,大家有任何想法都可以沟通交流,互相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