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黑38的人 你们还是洗洗睡吧

    2022-05-01发布于:皓影车友圈

    最近抖音上有一群神龙员工发了各种视频来用抹黑38号车评 然而抹黑的内容呢,我看了看去也就是这几点

    1 奥德赛190推背感十足

    38号在大约4年前对奥德赛进行了测评 我还特意去看了原视频 其中有一段对于它动力方面的原话描述是这样的


    动力方面呢,2.4升的地球梦科技引擎最大输出功率186马力,其实我觉得这个数据都是虚的,我就说说它实际的加速是什么感觉呢,在高速环道上测试过它的这个极速,它190公里每小时以后推背感仍然还是有的,但可能会弱一些,就是说它的极速往200冲是没有问题的,虽然可能说不建议大家在公共开放的道路上做这种尝试,但我想告诉你的就是它的动力储备还是非常充足的。”


    你觉得这段话有问题么?我就从物理角度来讲没问题啊!


    首先,任何具有质量的物体都具有惯性,在做远低于光速的运动时都符合伽利略变换(奥德赛的运动速度尚未达到需要洛伦兹变换来解释的程度),可用牛顿经典力学来解释。也就是说高中物理的水平足够了。


    作为车评人,也就是当时坐在奥德赛中的38号而言,他在获得190km/h或200km/h相对地表的运动速度并非由他自主的运动所引起,而是依靠他所乘坐的汽车奥德赛它的加速为他带来的。那么对于一个等效惯性质量体(他),当他被动获得加速度时,他的身体自然是要受到推力来实现的,即F=ma,m为正值,相对地面车头方向为正方向时加速度a为正值,身体受力F为a的同向正值力,这里的F相对他的身体来讲就是所谓的推背力,只要车辆还在加速,他的身体就会受到推背感,别管大小,都是存在的。


    如果你觉得上述这段文字比较枯燥,让正在看文字的你回忆起了痛苦的高中时光,那么我来提炼几个结论:


    1,只要车辆在加速状态,或者说具有冗余加速度,别管这个加速度多大多小,作为车内自然乘坐的成员都是会受到推背感的。


    2,经过测试,奥德赛的极速可以达到200km/h,那么在190km/h的速度下发动机在保持最大功率运转时,输送到车轮上的功率使驱动轮与地面间产生的静摩擦力大于车辆所受的阻力之和。通俗来说就是:同等行驶环境下,只要没到极速,车辆都是可以产生加速度的。


    3,他在视频中定义此时的推背感为“仍然还是有,但弱一些”。我认为这个定义在物理学当中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4,他特意在描述“推背感”前后两次定义了环境:封闭场地测试(“高环”为汽车测试场的封闭专用高速环道,非城市环形快速路),不建议大家在开放的公共道路上做这种尝试。希望大家遵纪守法,一辆车的动力应在安全的场地或符合行驶法规要求的路况和车速之下进行释放。


    5,也特意跟大家讲过为什么38号要告诉大家奥德赛的高速行驶动力性。这是因为不同车辆的动力输出特性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日常中低速工况下,中段扭矩较高外特性的涡轮增压+有级变速箱的车型会给驾驶者一种动力更强更快的感觉。而对于奥德赛这种自然吸气+CVT,且变速箱和发动机的匹配特性为只有到中高车速下才会把转速“咬在”最大功率点上连续变速变矩的特性意味着相比于前者那种涡轮增压+有级变速箱的车型,奥德赛的中低速加速表现其实很一般,但到了中高速段的连续加速能力和动力性反而会得到相对更好的发挥,这对于中高速的再加速能力哪怕是法定限速范围内的加速都是能够用得上的。而且以奥德赛的自重,1.8吨vs 186马力,即100马力/吨的推重比,这个值跟高尔夫230tsi基本持平,只是由于CVT的匹配特性,中低车速下无法“用尽全力”加速,只有到了中高速段才可以全力爆发,那么你觉得他这样形容奥德赛的动力水平有问题么?


    但很多人就是把后面那一段给掐掉 只留下“他的推背感还是有的这句话”来断章取义


    2 皓影年度车


    这也是很多法系员工来黑的一点 最主要的原因是皓影碰撞测试翻车了 但是38号依旧给皓影发年度车 但这次我又发现又是法系员工多作怪


    首先先看看皓影年度车是什么时候发布的

    2020年1月8日

    而皓影的碰撞视频是什么时候发布的

    6月12日 中间隔了好几个月啊

    作者提到的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