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是个非常宽泛而且相对的概念,主观性很强。个人更容易接受的一种观点是,越贵的汽车相对好看的概率高一些,或者说受到大多数人的审美认同的可能高一些。
首先个人觉得这是个逻辑问题呀!高档车普遍具有很高的溢价能力,其中造型设计是很直观的一个方面,想让消费者接受溢价却买到很差的品味,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所以于情于理本该如此。
现代汽车设计的审美基本还是以燃油车为基础奠定的,所以我主要拿燃油车的例子来聊。
一、动力总成造成的比例优势
首先我们不能否认的一点是往往前置后驱和中置、后置平台的model更容易被列入好看的范畴。
前置后驱车型有着相对较长的dash to axle,因此更加靠后的座舱,更加明显的前后悬长度对比。这一切都让整个外饰朝着更加修长、运动、豪华的方向发展。



一个很显然的道理——越便宜的车受众群体相对越大,而越贵的车受众群体相对较小。
当你设计一台卡罗拉时,目标用户的可能有数千万人,在这么大的样本里找机会,必然是取中位数找平衡,追求不出错的稳定,一般不会特别出彩。
当你设计一台兰博基尼的时候,目标用户可能是这个社会的几十万几百万之一,用户共性的审美取向会很突出,这会有利于设计的发挥,用户看起来会觉得过瘾。
三、技术(钱)堆出来的精致
把比例、造型语言、graphic这些比较明显的方面放在一旁,精致程度也是非常影响观感的因素。
简单来说,大价钱能够买到更加高精度的工艺和更完善的设计考量,这体现在装配接缝、表面质感(内饰材质和外饰漆面)、部件的细节等方面。其实随着工艺的进步,经济适用车型的细节也越来越好了,昂贵的车型会一些隐蔽的地方下功夫,比如说车顶的焊缝、灯的雕塑感等等地方,种种小细节加起来就让精致感上了一个档次。
四、难以忽略的品牌力作用
当前量产车的家族化设计大行其道,每个品牌产品线下的在售模型往往都以统一的强烈家族化设计紧紧团结成一个产品矩阵,无论是更加亲民的丰田、大众,还是奔驰、保时捷这样的豪华品牌都不例外——也许你并不能从车身设计很快分辨奔驰 C-Class 和 E-Class,但你可以肯定那是一台梅赛德斯奔驰。
既然这种品牌语言的引导性如此之强,那么我们就很容易在心理上将其与品牌相应的档次挂钩呀,这种心理形成之后试问谁会愿意偏爱低端的的呢。
最后说一嘴电动车吧,其实电动车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一些传统燃油车的外观格局,因为动力总成变了,但事实上大多数品牌的电动车产品跟燃油车的造型并无特别明显的区别,毕竟步子也不能跨太大。
有趣的是,单论设计个人并不认为电动车市场上相对高端的特斯拉达到了奔驰、宝马这些传统厂商百万级汽车产品的水准,尤其是内外饰的精致程度上以及设计语言的新颖程度上,整个设计主题散发出的感觉像是一种结合了电动车造型理解(比如整车比例,封死的格栅和偏向一厢车的低风阻造型)的某种2000年左右美式风格的产物。

2007 Toyota Camry & 2009 Tesla Model-S Concept (在售的Tesla跟这款OG概念车设计主题区别并不很大,基本等于改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