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9发布
通过拆解2023年主流车企财报数据,我发现一个关键规律:车企越大欠款越多,这是行业铁律。 第一,国际主流车企总负债普遍超过年度营收。 大众集团:营收2.5万亿/负债3.2万亿 丰田汽车:营收2.1万亿/负债2.6万亿 通用汽车:营收1.24万亿/负债1.48万亿 这一现象反映出汽车产业重资产、长周期的特性,车企造车就像建楼,规模越大需要的"建筑材料"(资金)就越多。 第二,中外负债结构有显著差异。 国际车企有息借款占比普遍超50%(丰田67%、福特65%、通用59%) 国内车企有息借款占比较低(比亚迪仅6%、长城17%、东风34%) 说明国内车企更会利用供应商账期,国外更依赖银行贷款。 第三,衡量企业合作体量的核心指标。 应付账款/营收比:赛力斯(84%)>东风(57%)>长安(50%) 合作账期:赛力斯(313天)>东风(226天)>长安(185天) 表明国内企业通过延长账期来强化产业链协同效应。 单纯批判车企负债率是误读,国际巨头用高息负债维持规模,而中国车企正通过优化负债结构(低息负债+高应付账款)实现双重目标——既控制财务成本,又以万亿级应付账款托起整条供应链。 当车企规模扩张时,这些「欠款」反而成为激活制造业的隐形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