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无人车,前景如何

    2024-08-09发布于:迈腾车友圈

    要说过去一个月哪个行业和领域最火,非“萝卜快跑”和背后的Robotaxi莫属。一时间关于此的讨论喋喋不休,无人网约车、革命、抢饭碗等情绪在人群和社会中蔓延。 深谙资本市场和A股的受众已经见怪不怪,资本想要哪个领域火,该领域就会应声而动。整个无人网约车概念股已经从7月的后半月开始有所明显降温,很多人才骤然明白,这或许是又一次资本炒作的工具而已。 比如比亚迪与Uber宣布达成多年期战略合作,除了在全球市场投放10万辆全新比亚迪电动汽车外,双方也将在自动驾驶领域上进行合作,外界判断合作推出的车型或为Robotaxi。作为目前国内第一大车企,规模化效应自然是最强大的,最有利于降低硬件成本。 再有就是特斯拉的FSD,这个被誉为高价智驾的排头兵,已经宣布将在今年年底进入到中国,包括之前特斯拉也宣布将进军Robotaxi领域。外界判断届时特斯拉或将像其当时进军新能源领域一样,成为一条鲶鱼,搅动整个行业和市场的发展格局。 高端AI芯片带来的算力和算法的进步,特别是“端到端”这个里程碑式的转变,让无人驾驶的方式从原本的规则控制演变到了深度智能化学习和决策。 于无人车,之前很多人都有一个观点:买一辆无人车,平常自己使用,不用的时候就让车自动出去干活拉人,不仅不怎么花钱,还给车主赚钱……这种观点让很多不明所以的听众觉得不可思议,原来无人车还可以这么玩儿,大开眼界了。 这个赛道,真正的潜力是有限的,城市的交通道路容量有限,有飞机、高铁等多元化出行工具,人们对汽车产品的出行需求也有限。汽车这个领域和赛道,也不可能像软件、手机、共享单车那样有绝对和无限的扩充量,这背后涉及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关系,就已经注定汽车产业的总体容量,就算有变化,也仅仅是非常小部分领域的变化。 7月30日晚,小鹏汽车AI智驾技术发布会举行。何小鹏称小鹏汽车已经推出了国内首个量产的端到端智驾大模型,成为全球唯二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量产落地的车企。不久前,何小鹏在试驾了特斯拉最新的FSD之后,判断2025会是完全自动驾驶的Chat GPT时刻。 7月27日的NIO IN 2024 蔚来创新科技日上,蔚来智能驾驶技术架构 NADArch2.0发布,并发布了首款自研的智驾芯片。蔚来称,NADArch2.0 在算法层升级为引入世界模型的端到端架构,直接从原始传感器数据生成驾驶决策,减少传统方案中的信息损耗。 无独有偶,7月5日的2024智能驾驶夏季发布会,理想汽车发布了基于端到端模型、VLM视觉语言模型和世界模型的全新自动驾驶技术架构,并开启新架构的早鸟计划。 包括传统车厂也不甘落后,比亚迪称他们整个智驾团队有4000人,其中3000人是做软件的,自动驾驶团队一个月基本工资能达到10亿元;梅赛德斯-奔驰宣布近日成为首个同时获准在北京开展L4级城市和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的国际车企,将在北京市指定道路开展测试。 更多消息也都指向了车厂们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在内卷的汽车赛道上去抢夺这一领域的先机,期待为自己的品牌增添一点卖点和人气。但关于无人驾驶和高阶智驾,它就是一块甜点,并不是未来汽车的全部。

    作者提到的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