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0发布
【拿铁DHT】汽车本身的产品力,能由销量和广告来决定吗? 精雕细琢方成器,千锤百炼始成钢。 用车已经有段时间了,上一篇文章介绍的混合动力,这一篇文章就说说汽车产品力方面的感想,希望不要被沉掉。先上油耗统计表吧,自己做的表,共加了6次油,目前4000多公里近3个月用下来平均油耗在6.05升/百公里,按贵阳本地油价算一公里平均0.45元左右。这方面的内容之前也说过了,有兴趣的可以翻翻之前的文章。 拿铁DHT已经上市快3个月了,但是在关注销量排行的时候,确实是比较惨淡,1月份销量1566台,2月份销量有所提高到2387台,俗话说“商场如战场”,要争得一席之地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及,魏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实对于本人而言,内心还是挺纠结,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认可自己的眼光,认识到自主品牌进步的同时,又自私的希望自己发现的“宝藏车”也不要“烂大街”的存在。 (一) 作为普通老百姓而言,从小就见证着中国汽车行业的变化,从一开始的大众,到现在的特斯拉,国外的先进汽车技术一直在不断涌入中国市场。合资品牌让我们享受到了更好的驾车体验,琳琅满目的品牌和车型让我们眼花缭乱的同时,国内车厂则在背后却付出了巨额技术转让费和专利使用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已经有些年头了,一些国产品牌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在价格、体型和配置方面仍然在为抢夺国外品牌所占领的市场份额而努力。如今,人们还是有不少眼光放在BBA和二线豪华,或日系德系那些车上。 我买车的时候在汽贸城逛,明显的感受就是雪铁龙、标志、DS、雷诺这类法系车,现代、起亚这类韩系车,已经没有店面或者门可罗雀了,而领克、哈弗、吉利、长安等4S点都门庭若市,为什么呢?那么他们韩系法系和谁在竞争?日系两田的稳定可靠,德系豪华的格调,美系的坚实臂膊,国产的高性价比吗?实际证明,现在要是车企不进步,没有特长,没有亮点,只靠吃老本已经站不住脚了。可见国产自主品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必将大有所为。 (二) 基于对国产自主品牌的信心和支持,我人生的第一辆车购买了拿铁DHT,未来还是有能力换一台更好的车,看到摩卡DHT-PHEV和坦克500的发布会,我心潮澎湃,我要挣更多的钱,买更好的车,我驾驶拿铁有近3个多月了,我就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了,感觉真的很“香”。 魏牌作为长城汽车众多品牌中的一员,承担的任务很难很重,在哈弗(家用SUV)、欧拉(纯电新能源)、坦克(硬派越野)、长城炮(皮卡)等定位下,魏牌承载的是产品矩阵中的豪华智能定位,对阵的就是BBA和新势力。魏牌之前的VV系列一度降至冰点,像李瑞峰李总说的那样,“向死而生,魏赢而战”,不然魏牌就只能再换品牌,从零开始了。但是对于用惯了合资豪华品牌的国人而言,这无疑是很难让人去改变的观点,因为就目前我们眼中的豪华,就还是停留在国外品牌,中国品牌还达不到那样的品牌力。 我一个同事31岁,开了5年的大众宝来,我说你下辆车考虑买国产吗?他说我想换个3系,我就不再多说了。让他换国产自主的牌子估计是觉得倒退了,甚至有部分人国产是看都不会看,这部分人在国内还是占很大一部分,面子占据选车一大部分原因。但对于我而言,好开好用就够了,我不喜欢去表达自己的眼光有多好,凭一己之力也造成不了汽车市场多大的影响,我只能说有兴趣大家可以探讨一下,我会给我的车点赞。 (三) 在强者如林的汽车市场中,魏牌的品牌知名度不算高,营销的店面也不够多,如果魏牌以降低价格打动消费者、电视网络投放广告、增加销售网点等手段获取大量消费者,我想哈弗可以承担这样的任务,魏牌这样做就拉不开与哈弗的定位,也就没什么存在的意义了。汽车产品力的高低、优劣肯定是存在的,但是试驾试乘又是需要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实现,买车的人不会去试驾每一款车,而销量和广告就直接影响到了消费者的选择。 有的城市因地区政策不同,能上绿牌就能占有很大的优势,而对于早早就开始新能源研发的比亚迪、“蔚小理”、特斯拉一众,就给与了很大的购买温床,选它们的人就更多。而现在对于这些新势力的造车企业,不管是创始人和车主都相当狂热,特别高调宣传自己的亮点,PPT造车不见少数,而相对的传统车企就低调得多,更难以让人注意到技术沉淀是什么。 我希望我买的车品牌能长期存活下去,也火起来,我也和新势力的粉丝一样为销量着急,因为都怕未来保养维修都找不到零件和店面,有人对着我的汽车品牌说三道四。但我是也理智的,感觉到魏牌在困难中谋取翻盘,在跨时代的改变,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说过,长城汽车把目前全球最好的新能源技术都给了魏牌,智能技术和混合动力技术这两项技术都比对标车型有压倒性的技术优势,长城集团有信心,我也有信心。目前国内这样的竞争环境下,魏牌还是需要有更多的沟通渠道、更多的先进技术和长期的质量稳定性作为依托,只有这样才能在获得消费者们真正理性的长时间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