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7发布
这一创意背后经历了怎样的技术难题和考验?让我们对话蒋晟晖,共同开启充满想象的创造之旅。 “这次的1:1造车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因为车辆需要保持驾驶功能,所以我们基于一辆真车的底盘进行切割并从底盘开始重新焊接与模型固定的钢架。” 整个过程经历底盘切割,车辆外部设计,钢架设计,车辆内部设计,钢架匹配,钢架焊接,零部件安装等多个工序。预计耗时2000多个小时,共会使用大约103万块乐高颗粒。 “首先是对原有车辆底盘的切割,根据数模来检查车辆内部排线,还有基于现有底盘来进行连接车辆底盘与乐高®颗粒模型之间的钢架设计,然后进行车辆外观以及内饰的乐高®颗粒模型建模并且与钢架匹配。” “我最期待的是乐高®颗粒把车辆底盘完全包裹的这个步骤,这是成功的开始,也是我们比较困难的一个步骤,我们需要克服各种无法数字化匹配过程的困难,然后完成第一步的搭建。” “最大难度就在于车架与钢架匹配,以及保留驾驶功能。关于车架与钢架匹配,我们使用了软件加人工匹配的方式,一点点微调焊接的位置,做到了毫米级别的精确。保留驾驶功能就需要保留车身的部分的电器元件与电路系统,这对我们造车具有很大的挑战,我们的模型跟钢架都需要绕过车身内外复杂的电路。” “首先1:1还原就要从尺寸上做到,比如一边放一辆ES33的真车,一边放一辆由乐高®颗粒拼搭的ES33车辆模型,这两个车几乎没办法分辨出来,这样其实就做到了‘’还原‘’的最大可能。当然,外观尺寸跟样式仅仅只是个开头,我们也手动匹配了内饰部分以及车门车灯等一系列功能,从细节方面也尽可能体现出这辆车的特点。我们还保留了车辆真实的轮毂轮胎、电池等标志性物件。” “我很喜欢ES33的溜背造型,以及内饰的创新理念。ES33其实是一辆很长的车,无论从车长还是轴距,这样的尺寸一般只会出现在豪华轿车上。如果保证SUV可以做到这样的尺寸,那么外观的流线型设计就比较难了,一般都会比较丑。但是ES33的整个流线型做的比较自然。不过ES33的内饰目前R汽车还没有正式公布,我就不方便透露很多,大家可以等广州车展上期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