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元EV封面
    元EV封面

    元EV车友圈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1.7万车友等你加入

    车友

    1.7万

    认证车主

    595

    问答

    796

    口碑

    68

    加入圈子看车

    33人评价

    3.38

    良好

    查看详情

    发视频

    视频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发图文

    图文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提问

    选买/用车问题,专业技师24小时在线解答

    发长帖

    交流买车/用车经验、分享有车生活

    1856条内容

    3天前

    #如果油电同价还会买电车吗个人觉得用车少的话还是推荐油车综合考虑如下!充电费用低:虽然油电同价是指购车价格相同,但在使用过程中,电车的充电成本还是比燃油车加油成本低。以家用车为例,假设每天行驶里程为50公里,电动车百公里耗电15 - 20度左右,如果使用家里的充电桩,电价按照0.5 - 0.8元/度计算,每天的充电成本大约在4 - 10元。而燃油车百公里油耗大概在6 - 10升左右,目前汽油价格在7 - 8元/升,每天加油成本大约在42 - 80元。长期来看,电车在使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 维护成本低:电动车的结构相对简单,没有燃油车复杂的发动机、变速箱等机械部件。燃油车需要定期更换机油、机滤、火花塞等,每次保养费用几百至上千元不等。而电动车主要的保养项目是检查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等,保养间隔里程也比燃油车长,保养费用相对较低。2. 环保因素• 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不产生尾气排放,对改善空气质量有积极作用。在城市中,减少尾气排放可以降低雾霾、酸雨等环境问题的发生概率。例如,在一些空气质量较差的城市,推广电动车是改善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而且随着全球对碳排放的关注,使用电动车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3. 驾驶体验方面• 动力响应快:电动车的电机能够瞬间输出最大扭矩,动力响应非常迅速。当踩下加速踏板时,电动车可以迅速加速,这种加速体验在燃油车中很难获得。例如,一些高性能的电动车,其百公里加速时间可以达到3 - 4秒左右,这种推背感很强的动力输出,让驾驶者在超车等操作时更加轻松。• 安静舒适: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噪音较小,相比燃油车发动机的轰鸣声,电动车的驾驶舱内更加安静。这为驾乘人员提供了一个更舒适的车内环境,尤其适合在城市道路等低速行驶场景中,能够减少噪音对车内人员的干扰。4. 政策支持方面• 许多国家和地区对电动车有优惠政策。比如在一些城市,电动车可以享受免费停车、不限行等特权。在购车环节,政府可能会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者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油电同价后电动车可能存在的其他劣势,如续航里程焦虑等。5. 技术发展趋势• 电动车技术正在不断发展,电池能量密度在逐渐提高,续航里程也在不断增加。同时,充电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快充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动车的充电时间大幅缩短。例如,一些新型电动车已经可以实现15 - 20分钟充电80%左右的电量,这使得电动车的使用便利性大大提升。而且随着自动驾驶技术、智能网联技术等在电动车上的应用,电动车的智能化程度更高,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智能的出行体验。二、可能不购买电车的因素1. 续航里程问题• 尽管电动车续航里程在提升,但相比燃油车加油后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的续航,电动车在长途出行时仍存在一定的限制。例如,在一些偏远地区,充电桩数量稀少,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可能会成为出行的障碍。如果用户经常有长途旅行的需求,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燃油车。2. 充电设施不完善• 虽然充电设施在增加,但目前充电桩的分布密度和加油站在一些地方仍有差距。在一些老旧小区,安装充电桩可能会面临车位不足、电力容量不够等问题。而且在一些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数量有限,充电高峰期可能会出现排队等待的情况,这会影响电动车的使用便利性。3. 电池寿命和残值问题• 电动车的电池在多次充放电后,容量会逐渐衰减。虽然现在电池技术在不断进步,但电池的衰减仍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而且电动车的二手残值相对燃油车来说可能会低一些。在油电同价的情况下,用户可能会担心电池衰减后更换电池的成本以及车辆二手交易时的贬值问题。所以,是否购买电车需要综合考虑自身的需求、使用场景以及对各种因素的权衡。

    4天前
    车又修好了7527342938562396734视频车又修好了7527342938562396734视频
    4天前

    #开车时最能缓解疲劳的配置1. 座椅相关配置 - 电动调节座椅:可精准调整座椅高度、靠背角度、腰部支撑等,找到最贴合身体的姿势,减少腰部、背部压力。 - 座椅通风/加热:夏季通风避免背部闷热出汗,冬季加热保持温暖,避免因体感不适分散注意力。 - 座椅按摩功能:部分车型配备腰部或全身按摩,长途驾驶时能放松肌肉,缓解僵硬。 2.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 自适应巡航(ACC):在高速或畅通路况下,自动跟车并保持安全距离,减少频繁踩油门、刹车的操作,降低脚部疲劳。 - 车道保持辅助(LKA):当车辆偏离车道时,通过方向盘轻微修正或提示,减少驾驶员时刻紧盯车道的精神紧张。 - 疲劳监测系统:通过摄像头监测驾驶员的眨眼频率、面部表情等,判断疲劳状态并发出提醒(如声音、灯光或震动)。 3. 舒适性配置 - 自动空调(带分区功能):维持车内适宜温度,分区功能可满足驾驶员和乘客不同需求,避免温度不适带来的烦躁。 - 方向盘加热/电动调节:冬季加热避免手部冰凉,电动调节可快速找到舒适的握持位置,减少手臂疲劳。 - 大尺寸天窗/车窗:良好的采光和视野能减少压抑感,尤其长途驾驶时,开阔的视野有助于缓解视觉疲劳。 4. 其他实用配置 - 定速巡航:在匀速路段(如高速)固定车速,减少脚部对油门的控制,降低操作强度。 - 多功能方向盘:集成音量调节、接打电话、巡航控制等功能,无需频繁低头操作中控台,减少颈部转动和注意力分散。

    5天前
    5天前
    6天前
    7天前
    7天前
    7天前
    4月30提的车图4月30提的车图
    8天前
    电价物业垄图1电价物业垄图1
    电价物业垄图2电价物业垄图2
    9天前
    我的比亚迪图我的比亚迪图
    07-08
    07-08
    07-07
    07-06
    07-05
    07-04
    07-03
    07-02
    07-02
    07-02
    07-02
    07-02
    07-02
    06-30
    车听问候锁图车听问候锁图
    06-28

    #买车你能接受等多久个人经验超过两个月就没啥新鲜感了,我原本打算22年入手元PLUS的,2000定金交了,销售告诉我等3个月。随即我就进入等车环节。刚开始还是很期待的,当时可供选择的车型也不多,唯一对比过的就是零跑C11,说实话当时真的很喜欢C11,但是经过全方位对比还是选择了元胖子。直到过去两个多月过去了给销售打电话还是告知车没有消息,那时候心里的热情也基本消退了。正好那些日子我也不忙就静下心来好好查了查二手车,因为当时22年的时候是锂电价格大涨,电车正值最高峰阶段,那时候不管新车还是二手电车都涨价,我本人也是因为对电车多少还有些疑虑,就想着要不先买个二手的电车试试水,结果研究来研究去就把元胖子订单给退了买了这个18款的元ev,我这个小元是营转非当时还花了4个w,但是那时候基本全网各主播卖元都没有低于4.5的,我这个是因为后尾门有追尾更换过后尾门所以便宜了5000,当时合计买来先开个几年过过度连同体验一下电车,反正也是个几万块钱的二手车有换件就有吧,反正将来自己开几年即便是原版原漆又能多卖几个钱,毕竟车型搁这摆着呢。于是顶着身边所有人反对的声音我就坚决的买了。尤其是在我们东北对电车用车环境不友好前提下定的。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现在车市的环境也算是挺幸运了,毕竟现在新车对比22年时候便宜了一大块,而且现在选择也多了不少。

    个人经验超图1个人经验超图1
    个人经验超图2个人经验超图2
    个人经验超图3个人经验超图3
    06-28
    如果95#的图如果95#的图
    06-28

    #油价上涨你会换电车吗油价上涨是否会促使你换电动车,取决于个人需求和实际条件。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供参考: 1. 用车成本对比 - 燃油车:油价上涨直接增加日常开销,尤其对长途通勤用户影响明显。 - 电动车:电费远低于油费(约1/3~1/5),但需考虑电池衰减、保险费用略高等潜在成本。 2. 使用场景适配性 - 适合电车的情况:城市短途通勤、有家用充电桩、充电设施完善。 - 慎选电车的情况:频繁跑长途、寒冷地区(冬季续航缩水)、无固定充电条件。 3. 一次性投入 - 同级别电动车购车价通常比燃油车高3~5万元,需计算油电差价多久能「回本」。例如:若年行驶2万公里,油价8元/升(百公里油耗8L),电费0.6元/度(百公里15度电),年省约1万元,3~5年可平衡购车差价。 4. 其他考量 - 政策因素:部分地区有新能源牌照优惠、免购置税等政策。 - 技术迭代:当前电动车续航普遍400~700km,快充30分钟可达80%,但电池技术仍在发展,若换车周期长需考虑未来残值。 - 个人偏好:电车加速快、静谧性好,但部分用户更习惯燃油车驾驶感。 建议: - 算一笔账:用「年行驶里程×(油费-电费)-电车额外保险/维护费」估算年节省额,对比购车差价。 - 体验试驾:实际感受充电便利性、续航焦虑是否在可接受范围。 - 混合动力过渡:插电混动(PHEV)或增程式车型可兼顾油电优势,作为折中选择。 最终结论:若以省钱为核心目的,且用车场景匹配,油价持续高位会增强电车吸引力;但如果充电不便或追求长途灵活性,高油价可能不足以成为换车的单一理由。建议综合评估后再做决定。

    06-28
    06-27
    前往

    元EV · 懂车分(口碑)

    3.38

    良好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33人评价

    3.38

    综合

    3.39

    内饰

    3.47

    配置

    3.17

    空间

    3.57

    外观

    3.28

    舒适性

    3.33

    操控

    3.43

    动力

    圈子热议

    扫码下载懂车帝APP

    懂车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