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产N7(图片|配置|询价)官宣上市,让原本抱着看乐子心态的行业震惊了一下,不管是配置还是定价都出人意料,这也是合资品牌造电车难得一见的景象。
那么日产N7以及接下来可能会陆续出牌的其他合资车,会对现有的自主新能源车企造成影响吗?我们邀请了5位一线销售,一起来探讨一下。
话题拆分:
1.你觉得日产N7的产品力如何?优点和缺点有哪些?
2.自家品牌会产生竞品关系或者价格重叠的车型有哪些?
3.终端销售有受影响吗?有没有意向客户流失?
4.你觉得合资品牌打造电车如果都像日产N7这种思路,会改变现有格局吗?
5.对于平价电车来说,你觉得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

日产N7的发布会我没看,结果当天不管是群里还是朋友圈都在说这个车,还有好多说小鹏又危险了的,我就赶紧看了看这车,发现产品力确实不错,客观来看比mona性价比更高。
非要说缺点的话,我觉得不是在产品层面,而是日产的4S店能不能卖好这款车,后来听说好多店自己都没反应过来这车能火,当时都没敢多备货。
小鹏的车型里和日产N7有竞争关系的就是mona,现在有两种声音,一种是mona要被打得满地找牙,另一种是产品定位不同,客户群体不同,不会受影响。从目前店里的销售情况还看不出来,因为N7刚发布不久,还没遇到对比的,但从长远来说,不管是今年比亚迪发的新车还是后来日产N7这种,只要是同价位车型,都可能对mona有影响。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是因为现在大家对小鹏品牌还是比较支持的,从去年到现在感觉客户都好谈了很多。
mona是主打性价比,其次才是营造年轻化标签,年轻人只是年轻,又不是傻,要是越来越多的竞品更有产品力,他们不会硬着头皮选mona的。
我觉得如果合资品牌都像日产这种思路,全力配合中国团队造电车,以后格局可能真不一样了,当然无非也就是市场竞争更激烈一点,现在也不轻松啊。
对于平价电车来说,想卖得好就必须给出一个别的品牌做不到的价格或者配置,比如去年mona发的时候,同期就基本没对手,所以就卖得很好。但是电车技术更新快,去年的绝对优势放到今年就没那么能打了,所以对手在更新我们也得更新,不知道总部那边有没有规划。短期里mona会给点政策,比如积分什么的,长期来看,我还是相信小鹏的改款更新,毕竟现在新势力里小鹏一直是主打性价比的。

任何一款车抛开价格谈产品力都是耍流氓。如果日产N7起步价定在15万以上,估计不等上市就没有热度了。但它以11.99万价格上市,一小时大定破万,证明了日产N7已经有成为爆款的潜力。日产N7的优点在品牌、外观内饰设计、智能化、性价比这四个方面,缺点是摆脱不了东风Eπ007的身影,后期会不会有Eπ007的问题还需要时间检验。
要真说竞争对手,应该是一汽大众的ID7,但目前来看已经凉凉。上汽大众目前还真没有一款车能和日产N7产生直接竞争关系。
上汽大众和日产N7价格重叠的产品也只有ID3和ID4两款车。目标客户不一样,形不成竞争关系,也不存在客户流失问题。目前销售顾问内心都期待着厂家赶紧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提振一下销量和信心。
2024年去厂家培训时,当时厂家老师就透露说上汽大众未来的产品会用部分上汽集团的技术来打造,产品线包括混动、增程及纯电产品。小道消息说2026年至少会有8款全新车型亮相。
合资品牌早已开始了日产N7这种打造产品的模式,包括最近上市的几款合资纯电或混动车型。合资品牌想在中国活下去,目前来看最好的方法就是拥抱中国技术和供应链。
每个人对车的理解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个人感觉对于平价电车来说,重要特质排序如下:安全>耐久性>配置>外观。

本地三线城市比亚迪海洋网,日产n7的实车还没抽空去看,但是从各渠道还有网上了解了一下,照片和视频质感都不错,产品力还是可以。外形和内饰都比较符合当前的新能源审美,而且性价比也很高。缺点嘛,因为目前并没有大批量交付,客户还没反馈观点,有一种可能性是新能源客户并不买日产的账,因为日产毕竟做油车习惯了,可能客户的第一选择不会是日产,尤其是不怎么关注网络的线下客户。
目前比亚迪海洋与它重合的两个车型是海狮05 EV和即将上市的海豹06 EV。
我觉得终端肯定会有影响,就好比之前的小鹏m03,但是目前还没有特别多客户提到,也没有意向客户流失。
合资品牌如果都像日产这样转型,应该还是有很大机会的。几个销售朋友都在讨论日产N7,这次转变确实有新意也有诚意。
对于平价电车来说,10万级的厮杀还是很惨烈的,首先最重要的就是价格 其次是配置和外观,再有就是整车质感,本人觉得日产N7还是挺成功的。但是N7摆在日产那老红旧展厅,还是很违和的,最起码我们这边是这样。

日产N7产品力更强,不管是最低配还是主销配置都很强。轴距长,就是A级车的价格买准B级车的空间,缺点就是电池稍微差了些,用的欣旺达,外观设计有点像零跑这些。
我们和N7差不多的车型就是E8了,算价格重叠的话那就是E5了。前者价格高,虽然上了智驾,依然是卖不动,没什么人来问;后者价格其实很低,从E5上市到它起起落落落落落,库里面已经堆了几十台了,从提成二百变成了八百都卖不动的心路历程谁懂。
目前还没有对比N7的客户,不管是在网上还是到店里,可能也是刚上市的原因,总之还没有很多反馈数据。
我觉得合资品牌早该这样造车了,放下身段,肉身互搏。像大众的ID3一个月也能七八千,早点醒悟就早点能分一杯羹。
平价电车最重要的特质在于这个价位里的性价比,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能把功能做好,加上好的电池,还是能持续出量存活的。

个人觉得N7的产品力还是很强的,合资B级车的价格下探到A级车,配置也较高,综合性价比高,这也是合资车新能源向国产新能源的看齐,一种观念的改变。
优点:B级车的尺寸,A级车的价格;外观和内饰打破了合资车一贯的成旧老成,焕然一新,配置上也拉满;缺点:难免会像丰田本田一样,客户缺乏对合资车新能源的认知,在新能源领域品牌竞争力不够;
自家品牌主要是启源A07有竞争关系,纯电版本价格和续航几乎都是重叠的。目前终端还没有受到影响,应该还是一个观念问题,不知道时间久了会不会有变化。
我觉得N7有可能是一种新思路,目前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型都还没有全面发力,很多还停留在造油车的思维中,合资车企有外资介入,战略上总会慢半拍,可以理解,但是一旦转变思维还是有戏的,特别是造插混。
对于平价电车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车身尺寸和配置价格形成的性价比,之前长安启源A07,吉利银河E8就走的这种路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