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小米SU7确实赚足了眼球,但真要论“适合大多数人开的车”,我更看好小米的下一步棋——YU7。
虽然这辆纯电SUV没赶上上海车展露脸,但它那组“无伪装”内饰图一出来,圈子里立马炸了。有人说“像极了极氪”,有人说“比SU7内饰上了个档次”,但在我眼里,这台车最大的意义在于:小米终于没再端着了,开始真正为“家庭用户”做设计了。

从“炫技”到“走心”:这内饰才像是开过车的人设计的
你回头看SU7的内饰,那就是典型的“科技公司审美”:大屏、简洁、冰冷,适合拍照,真开起来就有点麻烦。
而YU7这次的内饰,真是给我一种“咦?小米你开窍啦?”的感觉。
中控台低了,皮质包裹、木纹饰板也上了,连A柱都用了翻毛皮——这些细节,说不上豪华到爆炸,但看得出用心。尤其是那种温润的色调搭配,不再一味追求“赛博感”,而是有点“居家感”,有种真的能把一家老小接上车,跑个长途也不会腻的感觉。

我开过很多车,那种一上车就让你觉得“想久坐”的,通常都在20万往上。如果小米这台能把这种氛围控制在15-20万档,那就是不小的胜利。
远端投影屏:不是噱头,但别神化
这次被热议最多的,是那块远端投影屏。能显示速度、导航、音乐等常用信息,而且位置在中控台更远的一端,抬头就能扫到,看起来挺先进。
但我还是那句话:设计归设计,实用不实用,得上路才知道。
比如,白天强光下会不会反光?晚上刺眼不刺眼?切换信息的时候延迟大不大?这些都得实车上摸索。我之前在某款标榜“裸眼AR HUD”的车上,体验下来感觉就是:白天看不到,晚上看太清楚。

不过,小米这块屏看样子不是为了炫技,更多是为了驾驶信息不打扰主屏操作,这个思路我是认可的。如果能保证亮度、清晰度跟得上,那确实比传统仪表+HUD更高效。
澎湃OS车机这回真开窍了,不再是“把手机搬上车”
我一直说,小米SU7的车机虽然快,但“太像个平板”。功能一堆,实用性却不高,特别是开车时操作,不够“车载化”。
YU7的车机系统,初看上去就顺眼了不少。三分屏设计让空调、音乐、导航能同时操作,操作逻辑也更接近我们熟悉的手机界面,但不再像是在“玩APP”。

我个人觉得这次小米在车机上是真的汲取了第一台车的教训,不再以“炫技”为主,而是真把“用起来顺手”作为首要目标。如果后续配合语音控制、快捷手势这些细节也做好,那这块屏幕就真的是“提升效率”的利器,而不是装饰品。
审美成熟了?这次终于不像在“模仿谁”
SU7一出来大家就说它像保时捷,这评价褒贬都有。你说它帅吧,确实帅;但你说它原创?那确实有点心虚。
而YU7,从目前内饰来看,给我最大的感受是:终于有点“自己的调性”了。

这不再是模仿谁,也不是试图去“掀桌子”,而是回归了最基本的一个问题——谁在开这车?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环境?这才是一个车企该有的成熟思维。
中控不高调、配色温和、布局合理、细节丰富,这些都说明小米想做的不是“惊艳一次”,而是“用得久,喜欢久”。
别说“挑战理想”,YU7的目标是“吃下中产家用市场”
说句实话,小米YU7(图片)的目标群体,根本不是去抢理想L6或者问界M7的那波人。
雷总自己都清楚,那些30万以上的新能源SUV市场,品牌积淀不够,根本打不进去。但20万以下市场,不一样。
看看腾势N7、极越01、零跑C10、哪吒L,这些车都是主打“智能+性价比”,而YU7恰好也在这个档位上发力。唯一的问题是——它的“智能”能不能真跑得快?“性价比”能不能真打到对手?
如果YU7最终起售价能控制在21-22W之间,那在功能上给到澎湃OS、远投影屏、主动安全、L2级辅助驾驶这些配置,那我敢说,它的杀伤力,不会比SU7小。

黑猫总结:YU7不是SU7的“补充”,它是小米汽车的第二次觉醒
很多人把YU7看成“SU7的SUV版本”,我觉得这就低估它了。
它是小米汽车思路的变化,是从“我要惊艳”到“我要走得远”的一次转变。你可以说它不再那么激进、不再那么抓眼球,但它更成熟、更接地气,甚至更像一辆你真会考虑掏钱买的车。
雷军曾经说“要做年轻人的第一台车”,但真正的年轻人,尤其是成家了的那批人,买车看重的是空间、实用、智能、价格……YU7可能才是小米真正走进“家庭车主内心”的一次尝试。
能不能成?还得看定价。但从内饰的细节来看,小米这次是真没打算糊弄。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