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美国汽车关税冲击本土产业:1080亿美元成本激增下的行业震荡

    自在阳光7zz头像自在阳光7zz头像
    自在阳光7zz04-17

    2025年4月3日,特朗普政府针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的25%关税正式生效。

    1月18日,一辆运输卡车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穿过大使桥,前往加拿大安大略省温莎市。(路透社)

    美国汽车研究中心(CAR)的最新报告揭示了这一政策对本土产业的震撼性影响:全行业年度成本负担预计增加1080亿美元,其中底特律三大车企(福特、通用、斯泰兰蒂斯)承担420亿美元。

    这意味着每辆美国本土生产汽车的进口零部件关税成本平均达4911美元,每辆进口整车关税成本飙升至8641美元,成为自1967年“鸡肉关税”以来美国汽车工业面临的最严苛贸易壁垒。

    数据显示,美国汽车产业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度远超政策制定者预期:尽管《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USMCA)允许墨加两国使用的美国原产零部件扣除关税,但仍有60%的电子控制单元、40%的线束组件和35%的座椅系统依赖海外供应。

    关税生效首周,通用汽车印第安纳州卡车工厂紧急增产20%以消化囤积的墨西哥产零部件,而斯泰兰蒂斯不得不暂时关闭加拿大安大略省和墨西哥阿瓜斯卡连特斯的两座工厂,间接导致美国五家配套工厂产能下降15%。

    车企的成本困境与战略调整

    三大车企的成本压力集中体现在零部件供应链的“美国化”重构上。

    福特首席财务官约翰·劳勒透露,仅变速箱和动力总成系统的关税就使每辆F-150皮卡成本增加3200美元,迫使公司推迟了密歇根州电动车电池工厂的扩建计划。

    通用汽车在关税生效前紧急采购了价值75亿美元的海外零部件,但仍面临第二季度25亿美元的额外成本,不得不将雪佛兰索罗德皮卡的售价提高5%——这是该车型40年来最大幅度的单季涨价。

    斯泰兰蒂斯的北美业务首当其冲,其加拿大工厂生产的RAM皮卡因使用墨西哥产车架部件,每辆车需缴纳6800美元关税,导致该车型利润率从8%暴跌至1.5%。

    作为应对,公司宣布暂停墨西哥工厂的第三班倒生产,遣散3000名临时工,这一举措被美国汽车政策委员会(AAPC)主席马特·布朗特批评为“关税政策引发的就业逆向冲击”。

    劳工集团与产业资本的立场分裂

    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UAW)的态度成为政策博弈的关键变量。尽管行业普遍预警关税将导致车价上涨和市场份额流失,UAW主席肖恩·费恩却公开支持“有限度关税”,认为这是矫正“30年自由贸易失衡”的必要手段。

    他在网络直播中强调:“2023年的罢工让我们看清,车企利润流向华尔街而非工人,关税可能成为重新平衡劳资利益的杠杆。”

    数据显示,2023年罢工后三大车企工人工资平均上涨25%,而此次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中,约15%被用于补充工人福利基金,形成“关税成本-工资增长”的直接关联。

    然而,UAW的支持存在明确边界:费恩特别指出,反对“为政治议题无差别加税”,尤其警告不应将关税扩大至加拿大和墨西哥——这两个市场吸纳了美国汽车出口的70%。

    这种“选择性保护”立场反映出劳工集团对北美供应链依存度的现实认知,与特朗普政府“全面脱钩”的激进目标形成微妙分歧。

    市场扭曲与全球供应链的二次重构

    关税引发的市场扭曲正在超越行业边界。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4月前两周进口汽车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8%,迫使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将部分美国市场车型的生产从日本转移至墨西哥——尽管需缴纳关税,仍比从日本直接进口节省12%的成本。

    这种“离岸-近岸”的迂回策略,导致墨西哥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加速膨胀,2025年一季度墨产汽车零部件对美出口同比激增35%,反而强化了北美供应链的“墨西哥枢纽”地位。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电动车产业的全球竞争格局。特斯拉柏林工厂对美出口的Model Y车型因关税成本增加9200美元,迫使公司考虑在美国本土重建电池模组生产线,而这将导致其全球电动车制造成本优势缩水15%。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警告,若美国关税持续,欧盟可能对波音飞机和加州葡萄酒启动对等报复,形成跨大西洋制造业的“关税对攻”。

    政策悖论:保护主义的自我反噬

    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陷入典型的“李斯特悖论”:试图通过保护本土产业,却因供应链割裂导致效率损失。

    CAR的模拟显示,即使到2030年实现零部件100%本土化,美国汽车产业的整体生产成本仍将比2024年高出12%,而消费者每年需多支出850亿美元购车费用。

    更严峻的是,关税导致的车价上涨正在抑制市场需求,4月美国新车销量同比下降9%,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劳工集团与资本的短暂同盟也面临瓦解风险。UAW地方分会已出现分歧,密歇根州迪尔伯恩福特工厂的工人抱怨,关税带来的工资增长被通胀抵消,而斯泰兰蒂斯俄亥俄州工厂的临时工因工厂关闭发起集体诉讼,指控公司“借关税名义非法裁员”。

    这种内生性矛盾,正暴露保护主义政策在分配正义上的天然缺陷。

    编者结语:在“产业安全”与“市场效率”间的艰难平衡

    美国汽车关税的冲击,本质上是全球化退潮期产业政策的一次激进实验。当“美国优先”的政治正确超越经济理性,本土车企被迫在“成本激增”与“产能收缩”间两难抉择,而劳工集团的支持不过是保护主义浪潮中的短期利益耦合。

    这场博弈最终将证明:在汽车产业深度全球化的今天,单边关税筑起的“安全壁垒”,既是抵御外部竞争的盾牌,也是刺伤自身的长矛。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此次震荡为全球产业政策敲响警钟:真正的供应链韧性,不应依赖关税壁垒的物理隔离,而需建立在透明规则下的多元协作。

    当底特律的装配线因关税而减速,当消费者为政治决策支付额外账单,或许正是重新审视“保护”与“发展”关系的契机——毕竟,没有一个产业能在封闭的温室中培育出真正的竞争力。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

    #美国关税政策会持续多久##美国汽车##美国汽车工人罢工已造成近40亿美元损失##汽车关税!##美国关税政策对美国经济有何影响##时事热点头条说##国际时事##美国见闻#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