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特斯拉中国停止供应的两款车,关税首当其冲

    俊玨头像俊玨头像
    俊玨04-12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决定停止供应Model S(图片|配置|询价)与Model X这两款车型的背后原因颇为错综复杂,关税无疑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考量因素,然而,它并非孤立存在的唯一缘由。以下是对此现象的详尽剖析:

    1. 关税带来的直接冲击

    沉重的进口关税负担:Model S与Model X均源自美国的制造工厂,并被引进至中国市场,因此需承担15%的进口关税(依据中美贸易协议的调整,中国对美进口汽车的关税由25%下调至15%,但仍未彻底取消)。在此基础上,还需叠加13%的增值税以及可能存在的消费税,整体税率区间可能攀升至40%至50%,这无疑极大地推升了车辆的最终售价。

    成本与市场竞争力的失衡状态:举例来说,Model S Plaid车型在中国的起始售价高达约82.89万元人民币(折合约为11.5万美元),而在美国本土,其价格仅为8.9万美元。如此高昂的售价导致了需求的疲软,2023年,Model S与Model X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仅占特斯拉全球总销量的约1%。

    2. 市场需求与产品定位的挑战

    性价比方面的劣势:中国消费者更加倾向于选择那些性价比较高的电动车型(诸如Model 3/Y、比亚迪汉、蔚来ET7等)。Model S与Model X由于定位高端(售价超过80万元人民币),在与本土品牌的竞争中显得力不从心。

    产品迭代步伐的迟缓:近年来,Model S与Model X并未经历重大的升级革新,而中国本土品牌则在智能驾驶技术、电池性能等领域实现了快速迭代,这进一步削弱了特斯拉这两款车型的吸引力。

    3. 特斯拉本地化战略的调整

    上海超级工厂聚焦核心车型:上海工厂的生产能力主要集中于Model 3/Y这两款车型,它们已经实现了超过95%的供应链本地化,这不仅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利润空间,还符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而Model S/X由于进口身份,无法享受这些补贴)。

    供应链优化的迫切需求:特斯拉可能需要将有限的芯片、电池等关键资源优先分配给利润更为丰厚的Model 3/Y以及Cybertruck等车型。

    4. 地缘政治与贸易环境的考量

    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若未来美国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施加更为严格的限制(例如提高关税、限制技术出口),特斯拉可能需要提前减少对美产车型的依赖。

    中国本土政策的导向:中国积极鼓励车企采用本土供应链,进口车型在享受政策支持(如牌照优惠、免税政策)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5. 特斯拉的官方阐释

    根据特斯拉中国官方网站及公开声明,停售Model S/X的理由被表述为“产品线调整”,并未直接提及关税因素。然而,结合历史背景与行业深度分析,关税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以及市场反馈的不佳表现,无疑是核心的关键因素。

    结论:关税是“点燃火药桶的火星”,但非唯一根源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停售Model S/X,是多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必然结果:

    直接诱因:高昂的关税导致成本激增,进而削弱了市场竞争力;

    根本动因:特斯拉的战略重心已转向本地化生产(特别是Model 3/Y),以及中国市场需求结构的深刻变化;

    催化要素:地缘政治风险的不断加剧以及供应链优化的迫切需求。

    未来展望:若特斯拉计划在中国市场推出Model S/X的改款车型,很可能会选择在上海工厂进行本土化生产,以规避关税的负面影响(类似Model 3/Y的成功路径)。然而,在可预见的短期内,这两款车型重返中国市场的可能性仍然较低。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