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 静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柴文静
中美关税大战,但是特朗普却对俄罗斯网开一面,没有加税,中国车企在这里会有转机吗?
“在俄罗斯汽车市场,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生意最好做,当时,平行出口一辆车大概有10%的毛利。”一位从事汽车平行出口业务的贸易商向轩辕商业评论回忆道,但现在这个数字变成了只有大概1%。
2023年,这家汽车平行出口贸易公司业务主要是中亚、俄罗斯和高加索,但现在公司的整体业务重心已经转向中东。市场内卷、政策多变,市场环境,还有美国制裁影响外汇结算都是原因。
中亚和俄罗斯是大部分乘用车贸易出口公司的第一站,因为离得近,竞争很激烈,同行不断压低价格,加上本身市场体量有限,利润一直在压缩。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不断提高的关税、报废税,以及增加的进口限制政策,也导致汽车平行出口成本大幅增加。
2023年10月,俄罗斯首次宣布取消中国汽车的平行进口税收优惠。于是,中国车先出口到中亚,比如比什凯克,那边海关不太规范,都是低报关税进口,然后再从这些国家转口到俄罗斯。
2024年4月,俄罗斯再度宣布,原本从中国经由中亚国家中转,再运往俄罗斯的车辆需要补齐各类税费,包括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
2024年10月,俄政府发布第1255号法令,内容是自本月起,将进口汽车报废税提升70%~85%,且在2025年1月起继续提升10%~20%。
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也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拦路虎。俄罗斯当地的客户信誉,违约成本,还有服务体系等商业环境并不健全。如果赊销,违约率很高,车辆运过去,对方经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利润高时还能承受,利润低后,许多出口商业务就收缩了。
外汇结算同样是难题。自俄罗斯从战争后,美元结算就全部停掉了,2024年之前,俄罗斯还可以和中国做跨境人民币结算,2024年以后,跨境人民币通道也基本上关闭了。
轩辕商业评论了解到,很多车企的做法是在当地开公司,收卢布,但是要承担汇率波动,还有高额的手续费用。并且钱回来周期会很长。
显然,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了。
01
特朗普政府是否会变
2022年,中国对俄罗斯出口16万辆,2023年这一数字达到91万辆,同比增长459%。俄罗斯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市场。2024年,出口量进一步上升到115.8万辆,同比增长35%。
但进入2025年,中国品牌在俄罗斯的销量增长降速。
今年1月,俄罗斯新乘用车总销量为8.9万辆,同比增长11%。当月,中国新乘用车在俄罗斯市场销售量达4.89万辆,占俄罗斯市场的54.9%,当时哈弗排名第一、吉利第二、长安第三。
但是,俄罗斯分析机构Autostat数据显示,2025年1月,4大中国车企、9大品牌在俄总计销售41892辆,同比增长7%,市场份额为47.07%,同比下降1.69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Autostat)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对俄罗斯的汽车出口量同比下降近一半,降至57592辆,落后于墨西哥的85997辆和阿联酋的71418辆。这是两年来俄罗斯第一次没有排名第一。
俄罗斯不再是中国汽车第一大出口目的地。
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后,几乎所有日、韩、欧洲车企都离开了俄罗斯,当地汽车市场遭遇重创。当年,俄罗斯新车销量骤跌58.8%至68.74万辆,同时俄罗斯的新车产量也降到了近31年来的最低水平。
但随着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大量涌入进入,俄罗斯汽车市场的空白被迅速填补。2024年,中国对俄罗斯的汽车出口量较2022年猛增了七倍。
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绥芬河等地区也因这一繁荣景象而受益。从2020年到2024年,绥芬河对俄出口额增长了五倍,达到近140亿元人民币(约合19亿美元),使其成为中国除石油和天然气外与俄罗斯贸易最活跃的枢纽。在那个拥有10万人口的小镇街道上,满是准备装运的汽车。
中国车企在美国、欧盟、加拿大、土耳其和巴西面临反倾销措施,却在俄罗斯找到了一个利润丰厚的市场。目前,中国品牌占据了63%的市场份额,而俄罗斯本土品牌则降至29%。 显然,对于俄罗斯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俄罗斯当局于是采取了前文所述的反制措施。
荣鼎咨询分析师格雷戈尔·塞巴斯蒂安(Gregor Sebastian)表示,俄罗斯和其他国家一样,担心“大量廉价的中国汽车涌入会损害本国制造业”。
他说:“他们希望中国车企能提高本地生产量。有一阵子他们觉得自己别无选择,但现在他们意识到自己有议价能力——他们(俄罗斯)对于中国汽车制造商来说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市场。”
02
变化的态度和舆论
2025年2月6日,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对外发布声明,部长安东・阿里哈诺夫直接点名了三个中国汽车品牌,宣称这些品牌的产品存在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具体问题包括车辆缺乏必要的碰撞保护装置,以及驾驶室内噪音超标等情况。
针对这些被指出的严重缺陷,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表示将采取一系列举措,诸如吊销相关证书,并且加强对产品认证的审查力度。
舆论上,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早已面临危险的境地。
2024年10月,俄罗斯媒体发布《俄罗斯出租车司机对中国车有所不满》一文,文章核心内容表示,在出租车行业里,中国汽车不耐用:中国汽车在使用15万公里后就要报废,而欧洲或者韩国的汽车通常被认为能跑25万-30万公里。
甚至有出租车公司指出,在短时间里,70%的中国汽车会有变速器故障。而且,中国汽车维修也不方便,还有假零配件的问题。俄罗斯国家工业信息局的分析数据显示,中国SUV的维护成本在五年内就超过了新车的价格。

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做出了如下五大差评:核心技术不足、可靠性与耐久性问题、售后服务体系不完善、质量稳定性问题、表面华丽实际体验不足。
2025年1月,俄罗斯汽车媒体发表了一篇测试文章,名为“哪些中国汽车生锈最快”。俄权威机构Lamark对17款中国汽车,在26个不同地区、不同天气里,进行了耐腐蚀能力测试。结果发现,中国汽车耐腐蚀性能较差,远远不及欧洲车。甚至有5个中国汽车品牌新车,金属车身未进行防腐处理,使用两年就会出现明显生锈情况。
最近,俄罗斯汽车经销商协会主席波德谢科尔金直言不讳地表示,缺乏服务网络和本土化能力的中国小品牌将在2025年集体退场,甚至断言“没人在乎这些企业的去留”。
不过,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70%的销量来自五大品牌——哈弗、奇瑞、吉利、长安和欧萌达,面临出局的并非这些主流品牌。
03
俄罗斯是否是个好市场
那么,中国汽车到底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另有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对轩辕商业评论说:“如果是平行贸易过去的车,他们(车企)可能没有根据俄罗斯市场的使用场景做相应的产品,所以到了当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另外,有一些车可能本身的比较老的款式和型号,毕竟中国车的产品一直在提高,但是之前的产品确实会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尤其是低端的产品。”
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当下面临的境遇是在预期之内,因为中国车企的市场份额在当地已经达到了63%的超高份额,获得了巨额的利润,这必然会引起当地市场的警惕。
此外,当年中国车企进入俄罗斯市场非常的迅速,当时俄罗斯市场缺车,所以中国很多车都并没有按照俄罗斯当地的地理环境去设计产品或是进行改进。因此,产品在当地就会产生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这也容易引起当地消费者市场的不满。
“在市场逐步稳定之后,对我们产品的抱怨就相对比较多,所以这也提醒中国车企要加重产品的改进,能更有效的融入当地消费市场。”崔东树补充说。
但是,轩辕商业评论了解到,一些车企对于出海这件事还没有把他放到一个很高的优先级,因为他们要先在国内活下来。不论是舆论方面还是政策方面,俄罗斯的目的都是想让吃尽市场红利的中国车企能在当地建厂。

2024年12月4日,在第15届“俄罗斯在召唤”投资论坛上,俄罗斯总统普京这样表示,中国汽车之所以能在俄罗斯“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并非受俄乌冲突影响,“德国汽车产商撤离了俄罗斯”,而是因为中国制造的汽车质量超过了欧洲,同时价格却更为低廉。
普京同时指出,与世界上任何国家一样,俄罗斯也希望最大程度实现外国汽车生产的本地化,希望能在俄罗斯的工厂生产中国汽车的部件。
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马克西姆·列舍特尼科夫在2023年年底就明确指出,俄罗斯希望与中国在汽车行业进行最大限度的本地化合作。彼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希望在复杂机器制造产品领域合作,首先是汽车制造。很明显,我国许多工厂的进一步发展与吸引中国投资者有关。我们希望最大限度的本地化,而不仅仅是提供机器套件。”
已经有车企深刻意识到俄罗斯市场的变化——好日子已经回不去了。
2024年,奇瑞及奇瑞旗下的Omoda、星途、捷途、四大品牌在俄罗斯的总销量达到24.7万,位居中国品牌第一。奇瑞正在寻求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其上市文件中称“对俄罗斯的销售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同时披露了缩减对俄销售规模的计划,以“降低风险”。
未来,中国车企将在俄罗斯市场如何出牌?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