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欧美车企还在为制裁俄罗斯的“政治正确”买单时,中国汽车早已用坦克般的市场攻势,在莫斯科街头贴出一张张“Made in China”的标签。3月销量榜单上,拉达勉强保住榜首,其余席位被中国品牌屠榜。这并非偶然,而是一场持续三年的产业围剿。

“1卢布转让”背后,中国车企玩转俄罗斯的生存法则
别被“普京的国民车”拉达骗了,这个曾靠组装日产过活的俄罗斯品牌,2022年因零部件断供直接瘫痪。当雷诺、奔驰们连夜撕毁合同逃窜时,中国车企带着现成的生产线和现钞进场扫货。奇瑞用1卢布收购阿尔法罗密欧工厂,长城直接盘下日产旧基地,最狠的是奇瑞,硬是把俄罗斯产线改造成“全球最大KD工厂”,发动机、变速箱全从中国运过去组装,俄罗斯工人只管拧螺丝。

价格欺诈?不,这是精准的“俄罗斯式定价”
哈弗Jolion在俄罗斯卖28万人民币,国内停售的老款初恋才11万。这并不是割韭菜,而是看透了俄罗斯人的钱包逻辑。卢布贬值让进口车成了硬通货,普京给军工厂发补贴不如给老百姓发购车券实在。
更狠的是,中国车企把国内“拼多多模式”搬进俄罗斯,瑞虎7 Pro Max标配座椅加热、L2驾驶辅助,莫斯科的出租车司机啃着列巴,算着账:嘿,开三年省下的油费够再买辆二手拉达。
质量陷阱?俄专家亲自打脸的“中国质造”
“中国车比日本车更抗冻!”莫斯科汽车论坛上,资深玩家晒出对比数据:-35℃极寒测试中,哈弗H6电池衰减率比德系车低40%。俄罗斯“专家选择”网站实测发现,吉利星越的底盘防腐工艺甚至超过本土拉达。
中国车企直接把4S店搬进西伯利亚冻土带,莫斯科车主修车不用等。莫斯科到喀山的路上,每隔200公里就能找到中国品牌的救援车。
90%市场份额不是终点,而是新战争的起点
当欧美车企哭晕在厕所时,中国车企已在谋划出更狠的杀招。奇瑞要在俄罗斯搞电池厂,比亚迪带着电动巴士杀向北极圈,蔚来甚至计划在克里米亚建换电站。
不过,危险也正在逼近。莫斯科突然提高进口车报废税,俄本土品牌开始山寨中国设计。欧美车企自然也没闲着,德国车企正通过哈萨克斯坦“借尸还魂”。这场红色风暴还能刮多久?答案藏在每辆中国车的VIN码里。只要老毛子还需要现车,中国汽车就永远不愁卖。

关注老F享思想清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