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4月3日起,美国方面出台新规,对所有非美国本土制造的汽车征收25%的关税。
根据白宫发布的文件,此次关税将覆盖进口乘用车(轿车、运动型多功能汽车等)和轻型卡车,以及关键汽车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等),并且后续在必要情况下,该关税还会进一步扩展至其他汽车零部件。
这一加征关税的消息一经发布,即刻引发全球车企的高度关注。在短短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众多国家从全球经济贸易的宏观层面以及汽车产业的整体发展角度出发,纷纷相继作出战略调整。汽车制造商方面则开始通过调整生产布局、调整定价、市场策略等方式进行应对,试图抵消关税增加带来的不利影响,通过差异化竞争来稳固在美国市场的地位。
日本汽车产业或损失超800亿欧元
日本作为汽车出口大国,在美国汽车政策实施后,政府迅速召集汽车行业协会以及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等主要车企代表进行紧急磋商,探讨应对之策,旨在最大程度降低美国加征关税对日本汽车产业出口的冲击。
数据显示,在2024 年,日本对美汽车出口额飙升至超过 6 万亿日元,这一数字几乎占据日本对美出口总额的近三成之多。同年,在美国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中,日系车企便占据了4席,整体在美市场份额合计约达33.5%。其中,丰田汽车表现格外突出,2024 年在美销量一举超过233万辆,仅次于通用汽车,在美市场站稳脚跟。
相关专业估算数据警示,美国此番汽车关税调整,极有可能致使日本汽车出口量大幅下滑,进而导致日本国内汽车生产规模收缩,甚至可能使日本经济遭受高达13万亿日元(约 811.07亿欧元)的损失。

令人稍感意外的是,相较于日本政府的紧张态度,日本车企的反应在初期显得相对平稳。
丰田:丰田汽车则表示,其目前暂不调整汽车售价,而是通过削减成本和提高效率来应对关税影响。丰田北美分公司已告知主要零部件供应商,从5月3日起,该公司将帮助承担关税带来的成本,这一举措也将适用于零部件。
数据显示,丰田汽车2024年在美国销量达到接近234万辆,包括54万辆出口美国的汽车。在“加征25%”关税政策下,未来丰田每辆出口美国汽车的成本会明显增加。据相关机构估计,如果丰田未来提高售价,其在美国的销量将下降5%至8%,进而使本财年的综合营业利润减少6%,即3400亿日元(约合23.4亿美元)。
日产:日产汽车正探讨将一部分在福冈县工厂生产、面向美国的主力车型,改为在美国当地生产。此举旨在避免从日本出口,以减少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影响。据福冈县政府消息,预计日产将减少旗下九州工厂生产并出口SUV ROGUE,改为增加在美国工厂的产能。

本田:本田决定将下一代思域混合动力(HV)车型,改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工厂生产,而非最初计划的墨西哥工厂。通过扩大美国工厂的产能,尤其是位于阿拉巴马州、俄亥俄州等地的生产基地,本田能够减少从日本及其他国家出口至美国的汽车数量,从而避免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
英菲尼迪 :英菲尼迪已无限期暂停在墨西哥阿瓜斯卡连特斯装配厂生产QX50和QX55 SUV,只有在25%的关税被取消或降低的情况下,运往美国的紧凑型跨界车才会恢复生产。
欧洲车企迅速调价、暂停出口
关税战显著升级,欧盟首当其冲。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数据显示,美国是欧盟汽车最大的出口市场,2024年欧洲汽车制造商向美国出口了约75万辆汽车,总价值384亿欧元,其中德国占比最高。在关税影响下,欧洲汽车制造商的销售额可能会因关税损失数十亿欧元,具体幅度取决于关税政策的走向。
作为欧洲汽车强国的代表,德国在汽车领域的地位举足轻重。在美国汽车关税正式实施后,德国汽车企业迅速反应,积极推出一系列应对措施。

奥迪:奥迪已暂停所有对美国的汽车进口业务。4月2日之后进口到美国的所有车型都滞留在港口。与此同时,4月3日之前进口的奥迪车型仍将运抵经销商处。奥迪目前在美国有超过3.7万辆库存汽车不受新关税影响,因此可以不受限制地销售。预计这些库存应该可以维持大约两个月。
捷豹路虎:捷豹路虎已宣布暂停向美国进口汽车,预计暂停时间将持续一个月,旨在帮助该公司规划如何应对美国对汽车进口征收的25%的关税。捷豹路虎官方声明,其正在实施计划中的短期行动,包括在4月暂停发货,同时也在制定中期至长期的计划。数据显示,在截至2024年3月的财年,捷豹路虎销售了约43万辆汽车,其中近四分之一在北美销售。
宝马:宝马汽车向美国代理表示,会为面临美国汽车关税的墨西哥生产车款提供价格保护措施,直至5月1日,涉及3系轿车及2系小轿车。

大众:大众迅速计划在运往美国的汽车标价中增加进口费,平均涨幅达到了15%,同时将暂停从墨西哥进口车辆的铁路运输,而从墨西哥和欧洲的水路运输(目前)将继续。
梅赛德斯-奔驰:梅赛德斯-奔驰正考虑从美国撤出其入门级汽车,因关税可能使销售低价汽车无利可图,GLA级紧凑型豪华SUV和CLA级紧凑型轿车最有可能受到影响。与此同时,梅赛德斯将在未公开的一段时间内承担2025款车型的关税成本。据计算,该关税政策可能会使奔驰2026年预期经营利润减少约四分之一。
Stellantis集团:Stellantis集团决定裁撤五家位于美国工厂的900名员工,并暂停加拿大与墨西哥两家装配厂,以减少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
阿斯顿马丁和法拉利则打算提高汽车在美国的售价。
砸了美系自己的“脚”
美国加征汽车关税,其主要目的在于振兴本土的汽车制造产业。然而,相关专业人士深入分析后指出,这一政策预计会对福特、通用旗下部分车型以及林肯等品牌造成较大冲击,这些品牌或车型在中国市场已处于彻底边缘化的小众地位。
在关税加征的影响下,美国产的高端燃油SUV、皮卡以及与之相关的平行进口业务,不可避免地将面临价格上涨、利润摊薄以及销量下滑的困境。标普全球公司数据显示,美国汽车市场的进口依赖程度颇高,在 2024 年美国销售的新乘用车里,接近一半是在美国境外组装完成的。并且,即便是美国本土制造的车辆,往往也会使用大量来自外国的零部件。

这就意味着,即便美国人不购置新车,他们在更换轮胎、刹车片等零部件时,也需要支付更高的费用。而这与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振兴本土汽车产业、惠及本国消费者的初衷,或许背道而驰。
福特:福特通过向所有人提供员工折扣来应对关税。这项名为“来自美国,为了美国”的计划将持续到6月2日,应该能帮助客户节省数千美元。同时福特推迟部分电动车型(如Mustang Mach-E)的进口计划,转向本土生产燃油车以保利润。

通用汽车:通用汽车暂未正式宣布价格调整,雪佛兰和GMC正在增加它们在印第安纳州韦恩堡共享工厂的轻型索罗德(Silverado)和西拉(Sierra)皮卡的产量。通用汽车的全尺寸卡车也将在加拿大和墨西哥生产,未来部分产能转移到美国的工厂。
中国车企影响有限,零部件有点慌
相比跨国车企“热火朝天”的调整策略,可以发现中国汽车品牌的反应较为“平淡”。
中国汽车出口美国的关税虽然增加25%,但整体影响相对有限。在此次汽车关税前,美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关税就已经为122.5%,燃油车关税为47.5%。本轮加税生效后,对电动汽车和燃油车加征的额外关税分别提升至145%、70%,大部分汽车零部件则高达70%。

高额关税之下,此前中国大多数自主品牌企业就已纷纷表示放弃美国市场,此次的25%汽车关税影响并没有超出预期。
除去汽车产业,关税更大的影响落在零部件领域。据相关机构预计,其直接影响至少200~300亿美元零部件对美出口,预计我对美零部件出口将出现断崖式下滑。未来供应链上的企业,还将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从各国车企的表现来看,此次美国汽车关税政策不仅仅是一次贸易战的升级,它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重新洗牌的催化剂。车企们正在通过调整生产、定价、供应链等方面的战略来应对关税带来的不确定性,而这些变化无疑将对未来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