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日,杭州远洋乐堤港停车场因“超时15秒加收8元停车费”引发热议。车主林先生在商场消费后,仅因停车超出15秒被系统自动计费为3小时,最终支付24元(单价8元/小时)。尽管商场事后退费,但事件暴露的“秒级计费”规则争议持续发酵。杭州主城区超七成商场采用类似收费模式,消费者直呼“停车费比消费还贵”。

一、事件始末:15秒争议背后的“停车刺客”
1. 消费与停车的“时间差陷阱”
林先生于4月1日11:45入场,13:44离场,实际停车2小时差1秒。但出口闸机显示需支付3小时费用(24元),系统将超时15秒直接计入下一计费周期。商场解释称:“超出部分按1小时计费是行业惯例,注册会员可享30分钟宽限期。”
2. 消费者质疑:规则是否合理?
- 技术漏洞:车辆已驶离停车场,系统为何延迟计费?
- 消费公平性:林先生当日消费超200元,却因“15秒”多付1小时停车费;
- 对比其他城市:北京、南京等城市停车场超时1-15分钟免费,上海按15分钟分段计费。
3. 商场回应与退费争议
远洋乐堤港称“已按政策处理”,但消费者认为“退费≠规则合理”。记者实测发现,该商场会员需绑定车牌并提前缴费才能享受30分钟宽限,普通车主毫无缓冲余地。

二、杭州停车费乱象:从“免费吸客”到“天价封顶”
1. 涨价史:7年涨幅超60%
- 滨江天街:2017年免费→2018年6元/小时→2022年8元/小时→2025年10元/小时(24小时封顶100元);
- 湖滨银泰in77:A区停车费高达20元/小时,24小时封顶360元;
- 吾悦广场:2024年底开业时免费,2025年4月起收费5元/小时(封顶50元)。
2. 变相涨价套路
- 取消会员优惠:杭州大厦取消当日消费赠停车券,改为“积分抵扣”(消费2000元抵10元);
- 提高减免门槛:银泰百货365会员停车券需消费满额兑换,普通用户难享福利。
3. 消费者困境
随机采访显示,14位车主中12人遭遇过“多停1分钟多付半小时钱”,超60%被迫缩短购物时间以避免高额停车费。
---
三、专家建议:从“小时制”到“分钟制”的改革探索
1. 政策动态
2024年杭州市政协提案建议试行“分钟计费”,市发改委回应称“具有重要价值,正在推进调研”。目前上海、南京等地已试点15分钟分段收费。

2. 技术可行性
- 智慧停车系统:杭州“城市大脑”已实现“先离场后付费”,细分计费单位技术成熟;
- 动态定价模型:按时段(如工作日/节假日)、区域(核心区/郊区)差异化收费。
3. 利益平衡难题
商场方称“提高周转率才能增加车位供给”,但消费者反驳:“杭州商场车位空置率超40%,涨价非治本之策。”
---
四、破局之道:如何终结“停车刺客”?
1. 政策层面
- 立法规范:明确停车场计费单位下限(如15分钟),禁止“超时1秒按1小时计费”;
- 价格听证:要求商场公示成本与定价依据,接受公众监督。
2. 商场责任
- 延长免费时长:参考南京禄口机场(超1小时后按半小时计费),将免费离场时间提至15-30分钟;
- 优化会员权益:降低积分抵扣门槛,消费满100元即可免1小时停车费。
3. 消费者应对
- 提前规划:使用“先离场后付费”功能,离场后通过APP补缴费用;
- 投诉渠道:拨打12345或通过“橙柿互动”曝光不合理收费。
从“15秒罚8元”到“天价封顶360元”,杭州停车费争议本质是公共服务与商业利益的博弈。当技术已能实现精准到秒的计费,规则制定更应体现公平与温度。毕竟,让消费者为“15秒”买单的,不该是冰冷的算法,而是城市治理的温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