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3月初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发布燃油车智驾路线图后,日前,奇瑞也提出“油电同智”战略。今年智驾平权成为关键词,与此同时,也让燃油车略显尴尬。一直以来,智能化和电动化“更合拍”,燃油车则“天生落后”。如今,面对智能化的发展浪潮,传统车企也开始探索在燃油车领域的智能化破局之路,于是,“油电同智”成为不少传统燃油车品牌的追求,并在今年的市场端陆续加强产品战略。那么,“油电同智”会成为新常态吗?
车企大力推进“油电同智”
近日,奇瑞汽车智能化战略发布会召开。活动聚焦“油电同智 全球同行”,正式发布奇瑞集团智能化战略规划。“油电同智”是奇瑞智能化战略的一大特点。按照规划,2025年,奇瑞将实现全品牌搭载 “猎鹰智驾”智能化方案。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李学用介绍,到2025年底,奇瑞计划超30款车型搭载“猎鹰智驾”,覆盖全品牌全系,涵盖燃油、混动、增程、纯电等全动力类型,并同步推向全球市场,加速实现“全民、全球、全能源、全场景”的智能化平权战略目标。
在奇瑞给“油电同智”加上“全球同行”标签之前,已经有车企在中国大力推进“油电同智”,并在市场端初见效果。早在去年广州车展上,奔驰在其“油电同行”理念基础上,率先提出了“油电同智”概念。奔驰的“油电同智”策略,已经在2025款GLC轿跑SUV上实现。据了解,2025款GLC搭载了L2+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同时,奔驰自主开发的全新架构MB.OS将于2025年随MMA平台首款车型交付。据介绍,该架构覆盖4大功能域和1个通信模块,从车端到云端实现软硬件解耦,打破平台和时间限制,让每辆奔驰车拥有相同的数字DNA,并可终身进化。另外,奔驰全新打造的“无图”L2++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也将在2025年随全新车型交付,应用端到端大模型、数据驱动地标检测,实现感知决策一体化。同时,依托更强的云端算力和学习能力,该系统更擅长中国式驾驶博弈、更符合奔驰标准。
合资品牌是当前“油电同智”的主力军。今年以来,包括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在内的众多合资企业都在积极推进“油电同智”战略,以期通过智能化的普及提升其燃油车的销量。以探岳L上市拉开“燃油车三步走”智驾路线图的一汽-大众,正在稳步推进其燃油车智能化。按照规划,今年三季度,一汽-大众将实现燃油车的端到端大模型上车,届时将覆盖75%城市场景和95%高速场景;2026年,一汽-大众将进入智驾3.0时代,向行业巅峰发起冲击,实现覆盖95%城市场景和98%高速场景的智驾落地,让燃油车也能像智能电动车一样,做到“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

燃油车借智能化实现市场反扑
自去年四季度开始,持续下滑的燃油车市场开始反弹,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燃油车在智能化等方面的大力推进。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国内燃油车的占比仍占据半数以上,达51.1%。尤其2024年四季度和今年1~2月,燃油车“反攻”势头明显,虽然新能源乘用车仍维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但其不再如从前一样继续高歌猛进。今年1~2月,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占比不升反降,市场占比为46.3%,较去年10月51.8%的高点,下滑了5.5个百分点。“新能源乘用车国内销量渗透率的下滑,说明燃油车销量的反弹。”正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所言,以合资品牌为代表的燃油车通过智能化等功能的提升,实现了销量的反弹,这说明传统燃油车仍有一定竞争力。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尽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正猛,但燃油车未来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则将帮助燃油车在接下来的终端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一汽-大众方面表示,至少在未来三五年内,中国的燃油车市场总规模还将保持在千万辆级左右。在这个庞大的市场中,一汽-大众要确保王者地位,除了继续在发动机、变速器、底盘上持续迭代升级,智能化同样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张焱也表示:“面对行业变革与用户需求的变化,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满足客户对豪华品牌的新诉求,奔驰品牌的百年豪华基因如何在传承中持续创新。可以说,‘油电同质’‘油电同智’是奔驰对用户的承诺,更是从容应对变革的科学路径。”张焱介绍,奔驰的“油电同智”是通过创新,让更多的用户体验到智能化并不是电车的专属。“无论是油车还是电车都应该在智能化转型中跟上节奏,更好地适应整个社会的趋势、匹配客户的需求,这也是汽车行业长期发展的根本。”正如张焱所言,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在燃油车上也可以有更好的体现,智能化不是新能源汽车的专属。这也是“油电同智”得以实现的前提。
众所周知,智能化需要电能提供支撑,新能源汽车在这方面可以提供澎湃动力,而且电动化的电控策略也可以更好地通过智能化实现天然的连接,这也是新能源汽车更早实现智能化的根本。不过,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燃油车的电子架构也向系统化、平台化、模块化方向发展,为燃油车智能化实现了可能。未来,“油电同智”或将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新常态。

成本是关键 安全是前提
技术发展是燃油车智能化得以实现的前提,成本下降则是“油电同智”得以快速落地的关键。随着智能化技术的大规模推进,智能化软硬件成本都有了大幅降低。比如,激光雷达的成本已经下降至千元级,相比于开始阶段的万元级实现了数十倍的成本下降,这给燃油车智能化的实现提供了支撑。尤其是随着“智驾平权”的推进,高阶智能已经从30万元级、20万元级,不断下降至10万元级,奇瑞甚至将高阶智驾技术下放至6万元级的小蚂蚁(图片|配置|询价)车型上。“智能化的价值在于普惠。”正如李学用所言,成本的大幅下降,让“油电同智”发展常态在市场端有了现实意义。
平台化、模块化的智能化功能,也让燃油车的智能化成本得以大幅下降。以奇瑞汽车的智能化战略为例,其猎鹰智驾系统涵盖三大系列,其中,猎鹰500聚焦端到端大模型行泊一体智驾系统,具备高速 NOA、城市记忆领航、记忆泊车等高阶功能;猎鹰700在猎鹰500基础上大幅提升算力,支持高速NOA、城市NOA、代客泊车及车位到车位全场景无缝融合,实现全域畅行;猎鹰900则搭载VLA+世界模型新一代智驾系统,拥有L3级自动驾驶能力。猎鹰智驾三大系列可以自由搭载在奇瑞旗下全品牌车型上,不同价位的车型可以选择不同的智驾功能,自由组合的同时与车辆特点相结合,让“油电同智”更符合消费需求。
《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付费意愿及金额均出现下滑。消费者需要更实在、更实用的智能辅助驾驶,所以需要成本的大幅下降,这是产业发展和市场的共同需求。
另外,除了成本外,也要兼顾安全,这是“油电同智”能否持续发展的保障。在成本大幅下降后,智能化功能能否在不同价位的车型上实现无差别的可靠性运行,不仅决定着智能化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移动出行行业向前迈进的进程,也因此,兼顾安全是“油电同行”的底线,也是智能汽车市场化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
文:王金玉 编辑:孙焕玉 版式:刘晓烨
给小编加个鸡腿!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