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张兴海搭华为“快车”剑指百万目标 赛力斯年赚59亿一季度遭销量滑铁卢

    长江商报头像长江商报头像
    长江商报04-07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汪静

    去年风光无限的赛力斯(601127.SH),突然出现断崖下滑。

    1986年,重庆巴县一间简陋的厂房内,23岁的张兴海手握借来的8000元,创立凤凰弹簧厂。38年后,他掌舵的赛力斯市值突破2000亿元,问界M9以50万元级售价连续8个月蝉联中国豪车销冠,成为首个打破外资垄断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

    2024年,赛力斯集团以1451.76亿元营收、59.46亿元净利润的业绩,成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1月2日,张兴海更是在新年寄语中喊出口号:2025年,问界M9锚定豪华车销量持续第一,三年内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实现百万量级目标。

    但仅仅数月后,赛力斯2025年一季度销量却同比暴跌42.47%,新能源汽车销量腰斩至54552辆,遭遇销量“滑铁卢”。

    如何破局?在新能源车的“内卷”中,对这位61岁的创业者而言,真正的战役,或许才刚刚开始。

    豪赌华为推动企业转型

    张兴海的创业之路始于上世纪80年代。1986年,重庆巴县一间逼仄的厂房内,23岁的张兴海借来8000元创办凤凰弹簧厂,生产汽车座椅弹簧。彼时,他或许未曾想到,这根不起眼的弹簧会成为撬动中国汽车工业变革的支点。

    当时,全自动洗衣机拉线开关所用的弹簧被国外企业垄断,进口价格高达1美元以上。面对这一技术难题和商业机会,张兴海带领团队攻克了技术难关,研制出符合标准且价格更为亲民的弹簧,仅需1元多人民币。这一创新使得自研弹簧成为多数厂家的首选,为张兴海积累了第一桶金。

    当时,重庆汽车产业链风风火火,1995年,曾经的凤凰电器弹簧厂重组为重庆渝安集团,这就是小康股份的前身。一年后,渝安集团全面进军汽车产业链,却在2003年遭遇行业天花板——中国零部件企业普遍困于技术代工,利润微薄。于是,张兴海决定进入摩托车行业,不巧的是,赶上了限摩令,业务发展举步维艰。

    但机会很快就到来。2003年,东风集团位于十堰的一个微型车合股项目发展不顺,持续亏损,东风决定招揽新的合作伙伴。值得注意的是,东风手里这个合资项目,有个堪称珍贵的资源——汽车生产资质。

    张兴海瞄准了这个机会,他当即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东风小康,进军微车市场——这并不容易,东风作为国企,对合作方要求十分严格,不但要求新的合作方承担债务,还要求工厂不能搬离十堰本地,保留在东风的大本营。

    为此,张兴海不仅主动承接了债务,更是亲自说服骨干去十堰发展。功夫不负有心人,2005年,挂着东风双飞燕车标,车尾名“东风小康”的微面K07型正式下线。“开东风奔小康”的广告语也就此打响,2009年,东风小康以年产销20万辆的成绩,跻身中国微车行业前列,市场占有率突破10%。

    然而,传统燃油车市场的萎缩让他嗅到危机:“2015年,我们卖一辆微车利润不到500元,而特斯拉单季度亏损却能融资数十亿美元。这不是技术差距,是时代差距。”

    2016年,张兴海决定进行第二次转型。这次,他几乎赌上全部身家。彼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仅50.7万辆,市场对电动车的质疑声浪高涨。张兴海力排众议,斥资数十亿在重庆两江新区打造智慧工厂,收购特斯拉联合创始人马丁·埃伯哈德的电池公司InEVit,并孤注一掷研发增程式技术。员工回忆:“他把前十年攒下的利润全砸进去,连厂房抵押贷款都用来买设备。”

    这场豪赌在2019年迎来转机——与华为的跨界合作,让小康股份从边缘车企跃升为智能汽车顶流。“别人不敢和受制裁的华为合作,只有张兴海敢All in。”当时的华为车BU CEO余承东曾如此感慨。

    事情并没有想象般的那么顺利,这场合作整整两年因为合作对接等方面的问题,一直没有动静。2020年,小康股份更是亏损了17.29亿元。直到2021年,双方宣布了“智选车”的合作计划,合作终于开始迅速推进。

    连续三个月销量大幅下滑

    一直以来,小康汽车都被打上了“廉价”的标签,张兴海也十分明白,与华为的这次合作,意味着小康将向高端化进发。

    当时,华为派出大量技术人员入驻小康股份,完善其技术。而小康则在生产中“无条件全面配合华为”。

    2021年12月,赛力斯发布高端智慧汽车品牌问界(AITO),并推出首款SUV问界M5(图片|配置|询价)。 2022年7月,问界品牌正式推出了旗下第二款产品问界M7。

    2022年8月1日,小康股份正式改名赛力斯,这无疑也彰显了张兴海进军高端化、彻底改变企业形象的决心。

    2024年,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其中问界M7销量最高,为19.33万辆;问界M9和问界M5次之,分别为15.61万辆、3.65万辆。

    销量狂飙,2024年,赛力斯画风突变,实现营业收入约1452亿元,同比增逾3倍;净利润59.46亿元,在连亏四年后终于实现了扭亏为盈。

    1月2日,张兴海向全体员工发布题为《一个目标干到底》的新年寄语,喊出口号,2025年,问界M9锚定豪华车销量持续第一,三年内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实现百万量级目标。

    华为的强大背书,也在二级市场为赛力斯提供了惊人的支撑力。目前,赛力斯的市值越过2000亿元大关。

    可惜的是,2025年的销量“黑天鹅”,却暴露出了赛力斯的脆弱性。

    数据显示,2025年1—3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54552辆,同比下降42.47%。其中,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1月下滑47%,2月下滑46%,3月下滑45%,出现了连续三个月接近“腰斩”的下滑。

    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事实上,新能源车的迅速发展,也令市场内卷不断。随着国产新能源车的价格不断压低,小米等企业跨界切入卷走流量,主打中高端的问界,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

    为此,张兴海不得不再度启动“极限生存模式”:在2024年财报发布次日,赛力斯宣布了其赴港上市的计划,并拟为其控股子公司赛力斯汽车增资扩股,同时引入战略投资者。此次增资金额合计不超过50亿元人民币。

    同时,问界新M5 Ultra、M9 2025款密集上市,价格也有所下探,可以看出,张兴海似乎也不得不加入这场“内卷”狂潮,以低价新车吸引消费者视线、扭转颓势。

    面对狂热的市场和挑剔的消费者,赛力斯是否还能再次创造奇迹?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