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新标题:浙江围村收费引争议:外来车辆缴费引不满

    高冷喜鹊cIf头像高冷喜鹊cIf头像
    高冷喜鹊cIf04-06

    2025年4月1日,杭州花神庙社区正式实施“围村收费”政策,非本社区登记车辆进出需缴纳每日5元停车费。政策首日即引发争议:外卖骑手被困村口3小时、租户车辆被锁、商户货物运输受阻……这场以“规范管理”为名的改革,暴露出城乡结合部治理的深层矛盾。


    一、政策落地:从“免费通行”到“按车收费”的突变

    收费规则与执行细节

    根据社区公告,收费对象为“非花神庙社区户籍且未缴纳年度停车管理费(1200元/年)的车辆”,收费标准为:

    临时进出:5元/次(当日不限次数);

    长期停放:1200元/年(含保险及清洁服务)。

    但实际执行中,部分保安擅自将“当日多次进出”累计计费,引发冲突。

    村道变“停车场”的反差

    花神庙社区内原为开放式村道,外来车辆长期免费停放。收费后,社区在主要出入口设置道闸,仅允许登记车辆通行。租户李女士反映:“我的电动车也被要求扫码缴费,一个月要交60元,比房租还贵!”


    二、争议焦点:公共资源私有化与民生困境

    法律边界模糊

    土地性质争议:社区村道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乡道”,所有权归集体,但收费需经县级交通部门审批。目前花神庙社区未公示相关批文;

    收费标准合理性:对比周边区域,同路段社会停车场收费为3元/小时,而社区按次收费相当于“最高时租300元”,远超市场价。

    民生影响分层

    租户群体:月收入3000-5000元的外卖员、保洁员称“缴费后剩不下钱”;

    本地商户:餐饮店主王先生表示:“送货货车每天进出两次,一年要多花7200元,只能涨价转嫁成本”;

    特殊群体:残障人士车辆、消防通道被纳入收费范围,遭公益组织质疑。

    利益分配失衡

    社区公示的收费用途显示,80%资金用于“停车设施改造”,但实地探访发现:

    新增车位仅30个,不足总需求的5%;

    原有绿化带被改建为收费岗亭,未预留无障碍通道。


    三、对比案例:长三角地区收费模式差异


    四、治理启示:如何在秩序与公平间寻找平衡

    政策制定需透明化

    建立听证会制度,邀请租户、商户代表参与决策;

    公开收费审批文件及资金使用明细,接受第三方审计。

    差异化收费机制

    对民生保障车辆(急救、消防、环卫)永久免费;

    按收入分级收费:租户按50%折扣缴纳,低保户全免。

    配套服务升级

    利用闲置空地扩建停车场,引入智慧停车系统;

    与周边商场合作,错峰共享车位资源。

    从“免费停车”到“围村收费”,花神庙社区的争议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公共资源分配的阵痛。当村集体试图用经济手段解决管理难题时,更需警惕“一刀切”政策对弱势群体的挤压。毕竟,真正的基层治理不是筑墙护院,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在规则面前感受到公平的温度。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