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决定买车的时候,最关心的因素是什么?
颜值、价格还是品牌?
对于特斯拉来说,我们造车的首要原则永远是安全。

安全不仅是保护驾驶员,还要保护车内乘客、行人和其他交通参与者。
除了碰撞后的被动安全,特斯拉的主动安全能力也避免了大量事故的发生。
从硬件到软件,从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特斯拉都只和物理学极限做比较。

也就是说安全才是最大的豪华,特斯拉全球副总裁耐撞理论引发无数网友的讨论。
网友感觉说的对又不对。
为什么这样说呢?
时机总感觉怪怪的。

这条微博发于3月31日,正是小米su7车祸闹得沸沸扬扬当天。
这是在内涵“雷军”?

在评论区,引起无数网友的激烈讨论。
有的人说这时候发这个微博有点落井下石的感觉,有点没品;这节骨眼发表这,吃馒头无疑,失望;大姐,小米这流量你接的住,接的住你特斯拉先去吸引一波火力吧;陶琳又在教育消费者了。
甚至还有的网友说没有小米汽车出现,特斯拉的刹车不也失灵吗?饱和式攻击忘了?咋还落并下石上了,确实不地道,格局远比保时捷差远了,算什么标杆。

互联网是有记忆,前几年特斯拉事故天天有,林志颖死里逃生,特斯拉忘记了吗?
鸡冻网友建议陶琳可以不雪中送炭,别火上浇油,看来这波蹭流量没蹭好。
不管你愿不愿意听,特斯拉官微还是转发这位全球副总裁陶琳31日微博。

抛开事故不讲,半斤对八两的特斯拉马斯克和小米雷军都是自家企业IP行走的流量,随便一句话都是网络热梗的缔造者。
不是吗?
“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ARE you OK?”。
所以,此次陶琳特斯拉耐撞论至于有没蹭到热度,在她评论区就可以略窥一二。

那为什么她“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想想当年横空出世惊艳全球的特斯拉,现在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迅速下降,特斯拉神话正在慢慢褪色。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而作为这个行业的领跑者,特斯拉曾经难以撼动的竞争优势正在快速下降。

特别在特斯拉的全球销量版图中,中美是最重要的两大市场,占比接近7成,但是,特斯拉在中美两大市场都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面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强势崛起,像比亚迪、问界、蔚小理、小米几乎没有绝对领先优势了。

包括在电池技术和自动驾驶方面。
所以这个时候,去蹭安全热度也是无奈之举,不知道你认同博主观点不?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