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惨痛的代价!智驾,真的还只是辅助驾驶

    瞎聊车头像瞎聊车头像
    瞎聊车04-01

    关于智能驾驶,个人一直持有怀疑的态度。

    那就是目前还没有办法代替人来开车。

    因为,它可能会成功驾驶99次,但只需要失败1次,你可能连后悔都没有机会。

    不可否认,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驾驶技术如同一颗璀璨的新星,崛起速度令人瞩目。

    短短几年时间,就从最初简单的定速巡航,到如今功能日益强大的各种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乃至于现在的“端到端高阶智驾”。

    智能驾驶技术的进步可谓日新月异。

    不少车企在宣传时,都将智能驾驶描绘得近乎完美,“几千公里0接管”的宣传语更是让人心动。

    然而,在这看似美好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被忽视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因车主过度依赖智能驾驶而导致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在一些案例中,车主开启自动驾驶后,以为车辆能够完全自主应对各种路况,便放松了对驾驶的警惕,甚至在驾驶过程中呼呼大睡。

    更无知的车主,直接躺在车后排呼呼大睡。

    这种情况下,自己的命就完全交给了车子。

    正常路段可能没有问题,但当遇到突然修路、前方车辆紧急变道等复杂情况时,智能驾驶系统却无法准确识别和应对,最终导致了严重的交通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这些血的教训,无不在提醒我们:智能驾驶,目前真的只是辅助驾驶,绝不能代替人开车。

    目前,智能驾驶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即便技术再先进,也无法等同于人类驾驶员的智慧和应变能力。

    智能驾驶系统主要依靠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来感知周围环境,并通过算法进行分析和决策。

    然而,这些设备和算法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实路况时,存在着诸多局限性。

    比如,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如暴雨、大雾、大雪等,传感器的精度会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智能驾驶系统对路况的判断出现偏差;

    当遇到一些特殊的道路场景,如道路施工、交通标志被遮挡等,智能驾驶系统也往往难以准确识别和应对。

    从自动驾驶的实现逻辑来看,目前市场上大多数车辆所配备的智能驾驶系统,都只是基于特定场景和条件下的辅助驾驶功能。

    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的标准,自动驾驶从L0至L5共分为6个层级。

    其中,L0只提供预警信息,不介入驾驶操作;L1和L2还是以驾驶员为主,称其为辅助驾驶更准确;只有到L3及以上才算是逐步减少直至摆脱驾驶员干预的自动驾驶。

    而目前市售车辆提供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最多也属于L2级。

    具备自动驾驶性能的L3级、L4级技术则处在试点阶段,在限定区域内上路通行,主要面向企业而非个人用户。

    以常见的L2级辅助驾驶为例,其常见功能是其实就是高阶的“自适应巡航”。

    开启这一功能后,虽然司机不需要踩油门和刹车,但必须人工手握方向盘来控制车辆,随时关注路况。

    因为在面对复杂路况时,“自适应巡航”的车辆很容易出现车道偏离、车距判断错误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进行人工干预,就会酿成事故风险。

    除了技术本身的局限性,车企和媒体在宣传智能驾驶时的误导,也是导致人们对智能驾驶产生误解的重要原因。

    一些车企为了吸引消费者,在宣传时有意无意地夸大了智能驾驶的功能,模糊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的界限。

    比如,有的模糊表达“L4级自动驾驶”,实际上那只是指特定区域内的行驶;有的突出驾驶时“0接管”,但按照目前的法律政策,即使车辆的智能驾驶功能再强大,驾驶人双手也不能离开方向盘。

    而一些媒体和车评人,为了追求流量和关注度,也在宣传中对智能驾驶技术进行了过度的吹捧,让消费者误以为智能驾驶已经完全可以替代人类驾驶。

    面对智能驾驶技术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作为消费者,我们不能被车企和媒体的宣传所迷惑,要充分了解智能驾驶技术的局限性,始终牢记自己才是驾驶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在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车辆使用手册的要求,时刻保持对车辆的控制,随时准备接管车辆。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监管,规范车企和媒体的宣传行为,避免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

    车企则要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在宣传时要更加客观、准确,让消费者对智能驾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不要新车上市时,使劲宣传自己的智驾有多牛,处于第一梯队,几千公里0接管,连广告法都不放在眼里,但是发生事故后赶紧说车辆只是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不能代替人,还得人来开。

    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无疑为我们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时,我们绝不能忽视安全问题。

    只有正确认识智能驾驶技术,合理使用智能驾驶功能,才能让智能驾驶真正成为我们出行的好帮手,而不是安全的隐患。

    血的教训太多了,希望这些逝去的生命能引发车企、车主们一些思考吧!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文章就点赞转发一下吧!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