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技术原理对比
- 插电混动(PHEV)工作原理:

- 发动机与电机并联驱动,可纯电/混动/燃油模式切换;
- 代表车型:比亚迪DM-i、吉利雷神混动;
- 技术优势:高速工况燃油经济性更优(实测馈电油耗5.2L/100km)。
- 增程式(EREV)工作原理:

- 发动机仅发电,全程电机驱动;
- 代表车型:理想L系列、问界M7;
- 技术优势:纯电驾驶体验(无变速箱顿挫)+城市工况能耗更低(电耗18kWh/100km)。
数据来源: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混合动力系统技术路线对比研究报告(2024)》;
- 中汽中心实测数据(CLTC工况)。
2. 用户场景匹配度分析
- 插电混动更适合:
- 高频长途出行(单程>200km):混动模式续航无焦虑;
- 充电条件受限用户:发动机直驱效率更高;
- 典型案例:跨城通勤商务人士(长三角/珠三角区域)。
- 增程式更适合:
- 城市日常代步(日均里程<80km):纯电覆盖成本更低;
- 家庭用户:NVH表现优异(发动机无直接驱动振动);
- 典型案例:二孩家庭(对空间静谧性需求高)。
调研数据:
- 插电混动车主高速工况占比58%,增程式车主城市工况占比82%;
- 增程车型用户日均充电频率比插混高1.3次(数据来源:蔚来能源云)。
3. 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

项目 | 插电混动(元) | 增程式(元) |
电费 | 12,000 | 18,000 |
油费 | 28,000 | 22,000 |
保养费用 | 9,500 | 7,200 |
总成本 | 49,500 | 47,200 |
计算逻辑:
- 电价0.6元/kWh,油价8.5元/L;
- 插混车主充电频率按每周2次,增程车主每周3次。
4. 行业趋势与政策影响
- 技术融合趋势:
- 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加入增程模式(双技术路线兼容);
- 理想汽车研发多档DHT,补足高速工况短板。
- 政策风向标:
- 上海/广州取消插混车型免费绿牌(2025年);
- 北京维持增程式新能源指标优待(需纯电续航>150km)。
风险提示:

- 非限牌城市用户需警惕政策变动带来的二手贬值风险;
- 插混车型电池容量较小(8-20kWh),循环衰减率比增程车型高15%。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