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红牛选择让劳森搭档维斯塔潘的决策曾被视为"大胆而富有远见"。但2025赛季前两站的灾难性表现,让这个决定成了围场最大争议点。在中国站排位赛再次垫底后,红牛领队霍纳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对劳森负有责任。" 这句话背后,藏着红牛一场精密的"天才止损计划"——他们宁愿承受角田裕毅的试错风险,也要保住劳森的职业生涯火种。

劳森的困境始于揭幕战澳大利亚站排位赛第18名,随后在中国站Q1单圈甚至比维斯塔潘慢0.8秒。这种断崖式差距,暴露了红牛RB21赛车的残酷特性,这是一台需要极致驾驶精度与绝对自信的机器,几乎没有容错空间的赛车。
与劳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角田裕毅的强势崛起。中国站第六名的冲刺赛成绩,延续了他从开局澳大利亚站排第五名发车的惊艳表现。更关键的是,角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成熟度,在轮胎管理、攻防决策甚至车队沟通上的进步,让马尔科都惊叹本赛季这是完全不同的角田。
但红牛对角田的青睐暗藏玄机。本田2026年退出与红牛的F1引擎合作后,角田作为日本车手的战略价值大幅缩水。马尔科直言说:"表现好才有未来,否则F1之门可能关闭。" 这种短期试用逻辑,让角田裕毅即使在日本主场失利,红牛也能以已给过机会轻松切割。

红牛的选择绝非简单的"保新弃旧",而是一场精密的风险计算,RB21赛车极度依赖前轮抓地力与精准油门控制,这与劳森在F2时期擅长的后驱风格背道而驰。将其下放至小红牛驾驶更中性的赛车,更利于车手的成长和起到保护的作用。
角田的商业价值与本田深度绑定,随着后者退出,其续约溢价消失。而劳森作为新西兰首位F1车手,其"平民逆袭"故事在英语市场更具传播力——是社交媒体时代的天然爆点。
红牛青训近年因加斯利、阿尔本晋升一队后无法适应,快速跌落回归二队而备受质疑。若劳森彻底失败,将动摇整个青训体系的信誉。相比之下,角田作为从本田体系"嫁接"的车手,其成败对红牛青训品牌影响有限。

席位互换之后的日本大奖赛,对劳森而言,这是最后的救赎机会。他在Super Formula时期曾在此夺冠,赛道特性与小红牛赛车的高下压力需求高度契合。
对角田来说,主场作战是双刃剑。红牛RB21在高速弯的稳定性本应助力其冲击积分,一旦失误,其"抗压能力不足"的标签将被进一步固化。
维斯塔潘的建议暗藏深意:"如果让劳森开小红牛的赛车,他会更快。" 这实则是为劳森的未来铺路——与其在大红牛车队被维斯塔潘的光芒吞噬,不如在二队重建信心。

在F1这个"天才绞肉机"中,红牛的选择揭示了一条残酷真理,真正的天赋保护,不是让其免于失败,而是控制失败的成本。劳森的困境本质上是红牛青训体系与赛车研发脱节的代价,而角田的"短期崛起"不过是体系纠错期的过渡方案。当2026年新规来临,这场"天才止损计划"的真正价值才会浮出水面——究竟是保住了一个未来冠军,还是错失了一次改革良机?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