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鹏增程车型规划陷“罗生门”:副总裁回应,技术路线争议再起

    网传小鹏汽车将密集推出至少5款增程车型,覆盖P7、G6等热门车系,首款车型最快下半年量产。消息一出,小鹏汽车副总裁陈永海迅速在社交平台回应:“信息偏差较大,增程车型需按用户需求谨慎布局。”


    陈永海明确否认“一刀切押注增程”的传言,强调小鹏的增程技术(内部称“超电”)并非全系标配,而是依据车型定位、使用场景及国内外市场差异灵活选择。“有的车不会有增程,有的会保留。比如大车和小车,轿车和SUV,用户需求完全不同。”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此前透露,增程是小鹏全球化战略的关键补能方案。他直言:“纯电续航突破1000公里需要其他动力形式支撑,海外市场对补能便利性要求更高,增程是必然选择。”但何小鹏同时强调,小鹏不会复制现有增程技术,而是聚焦“超静音发动机”和AI动力系统,目标是“发动机启动后噪音仅比电机高1分贝”。


    技术细节上,小鹏的“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宣称纯电续航430公里,综合续航1400公里。其AI系统可识别路况自动切换动力模式:平顺路面优先用电,爬坡或恶劣路面提前启动发动机避免动力衰减。这一设计被业内视为对传统增程车“油电切换迟滞”痛点的针对性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近期推出的“骁遥”电池已支持多款增程车型实现400公里以上纯电续航。供应链成熟化让增程赛道竞争加剧。但何小鹏认为,仅靠长续航无法建立壁垒,“普通增程车已无意义,静音和智能化才是突破口”。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小鹏的技术路线或按车型分级:中小型车主攻纯电,中大型车采用增程+纯电双模式。这与理想、问界等品牌策略趋同。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20万-30万元价格带的增程车型仍是空白,下沉三四线市场潜力巨大。


    增程技术是否真如陈永海所言“门槛不高”?同济大学朱西产教授指出,欧美放缓电动化后,增程过渡期或延长至20年以上。但消费者更关心实际体验:静音承诺能否兑现?AI动力会否“过度干预”?小鹏的增程车若无法跳出“技术炫技”,或将陷入与同类产品的贴身肉搏。

    次阅读
    15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15评论
    5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