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比亚迪“天神之眼” vs. 华为鸿蒙智驾:哪一个更好?

    中国车企在“智驾”上疯狂内卷,各种智能驾驶频繁展现。而对于国内来讲谈智能驾驶,比亚迪的“天神之眼”和华为的“鸿蒙智驾”是绕不开的系统。

    华为ADS(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以12亿公里智驾里程和41万活跃用户碾压式领跑数据闭环,而比亚迪手握302万辆年销量却深陷“硬件减配、算法瘸腿”的争议。两套系统,两条路线——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实用主义的终极博弈,谁更能驯服中国式复杂路况?

    1. 技术路线与硬件配置

    • 比亚迪天神之眼
      采用三套方案(DiPilot 600/300/100),主打
      低成本视觉方案,核心依赖三目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高配版搭载激光雷达。算法依赖英伟达Orin芯片,数据闭环能力较弱,城市NOA(导航辅助驾驶)接管率较高,复杂路口易出现“画龙”问题。
      • 关键数据
        • 2023年单车均价13.5万元,智驾功能覆盖10万元级车型
        • 城市NOA接管率是华为ADS 3.0的数倍。

    • 华为ADS(鸿蒙智驾)
      基于
      多传感器融合(激光雷达+视觉+毫米波雷达),全栈自研算法与MDC芯片,支持无图模式,城市NOA表现更稳定。ADS 4.0已实现L3级自动驾驶能力,感知系统冗余度高(如192线激光雷达+5颗毫米波雷达)。
      • 关键数据
        • 2024年鸿蒙智行成交均价37万元智驾系统标配于高端车型
        • 2024年智能驾驶总里程12亿公里,活跃用户41.21万,城市NOA渗透率领先。

    2. 市场定位与成本策略

    • 比亚迪:以“智驾平权”为核心,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2023年销量302万辆,但单车均价持续下滑。智驾功能下放至7.98万元车型,但牺牲了硬件性能和算法深度。

    • 华为:锁定中高端市场,技术溢价显著。ADS系统成本高昂,但通过与高端车型合作(如问界M9售价46.98万起)分摊研发成本,计划2025年下沉至15万元级市场(与上汽合作的尚界车型)。

    3. 实际路况表现

    • 城市复杂路况
      • 华为ADS 3.0/4.0在无图模式下,对复杂路口、行人博弈等场景处理更精准,接管率低,支持“车位到车位”全场景。

      • 比亚迪天神之眼C版(纯视觉方案)在同类场景中易出现决策迟滞,依赖高精地图,泛化能力不足。
    • 高速与泊车场景
      • 双方均支持高速NOA,但华为ADS的VPD(代客泊车)能力更强,支持边刹边让等复杂操作。
      • 比亚迪用户反馈自动泊车需频繁重启系统,稳定性待提升。

    4. 数据闭环与迭代能力

    • 华为:依托全栈自研,数据标注、训练、优化形成闭环,算法迭代快。2024年智能驾驶里程占比33.09%,数据质量高。
    • 比亚迪:依赖海量用户数据(500万+智驾车辆),但数据筛选与训练效率低,算法优化滞后,代际差距显著。

    5. 结论:谁更适合当前路况?

    • 华为ADS
      • 优势:技术全栈自研、复杂路况稳定性强、硬件冗余度高,适合中国多变且拥堵的城市道路。
      • 短板:成本高,普及率受限(仅占高端市场,25年“尚界”问世,鸿蒙智驾会普及低端车型)。
    • 比亚迪天神之眼
      • 优势:价格亲民,覆盖大众市场,适合预算有限的用户。
      • 短板:算法与硬件代际差明显,复杂场景可靠性不足。

    最终结论:

    若以技术成熟度与复杂路况适应性为核心标准,华为ADS更胜一筹。比亚迪虽通过低价策略推动普及,但算法与硬件的代际差距使其难以应对高难度路况,更适合对智驾需求较低的用户。

    • 华为是“能用且安全”的技术派比亚迪是“能用但凑合”的普及派
    • 若预算充足且追求可靠性,选华为;若预算有限且接受功能妥协,选比亚迪。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