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哪吒 2》背后:动画师月薪 4 千住群租房,996 都是奢望

    当《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突破 137 亿,登顶全球动画电影之巅时,福州闽清一间 10 平米的群租房里,28 岁的陈凌枭正在修改第 27 版玉虚宫云纹雕刻方案。这位参与过《熊出没》《大雨》等爆款的动画人,如今每月领着 4200 元收入,在工作室成立的第 730 天,终于敢奢望 “这个月能准时发工资”。他的故事,是中国动画行业最残酷的缩影 —— 在票房神话的阴影里,无数 “陈凌枭们” 正用青春赌明天。

    一、票房王座下的蝼蚁:4 千元月薪的 “动画梦”

    陈凌枭的工位贴着《哪吒 2》分镜手稿,泛黄的纸角记录着 2023 年那个疯狂的春天:团队 37 人挤在 80 平米办公室,每天工作 18 小时,啃着冷掉的沙县小吃,用 “三渲二” 技术雕刻每一块云纹。“玉虚宫的石阶要透出千年苔藓的质感,陈塘关的海浪得有呼吸感。” 回忆起饺子导演的要求,他苦笑:“这些细节需要 200 层以上的材质叠加,每一帧渲染都要烧掉半度电。”

    但荣耀属于银幕,苦难留给幕后。参与《哪吒 2》场景制作的他,最终只在片尾字幕里占据 1.5 秒的名字。更刺痛的是薪资单:2023 年项目奖金拖欠 8 个月,社保断缴 14 个月,如今工作室账上只剩 3 万元,“连下个月的渲染服务器租金都凑不齐”。

    二、996 的奢望:动画人的 “生死时速”

    陈凌枭的遭遇不是孤例。湖北美术学院校友傅婷婷的团队,为 15 分钟的 “太乙试炼” 镜头打磨两年,30 人团队累计加班超 2 万小时。“最疯狂时,我们在公司打地铺,凌晨三点讨论水墨云雾的虚实边界。” 她展示的工作群记录令人窒息:凌晨 1:17,导演发来简笔画修改意见;凌晨 4:23,灯光组回复 “第 18 版渲染完成”。

    这样的高压,换来的是行业平均月薪 6500 元(智联招聘 2024 数据)。在成都、杭州等动画重镇,80% 的从业者住在通勤 2 小时外的城中村,群租房里堆满手绘板和分镜稿。某头部动画公司的离职员工透露:“项目紧张时,HR 会在办公室支行军床,美其名曰‘沉浸式创作’,实则是变相的‘集中营式加班’。”

    三、产业狂欢下的冰与火:137 亿票房的 “二八法则”

    当《哪吒 2》的制作方可可豆动画估值突破 200 亿,底层动画人的生存却陷入绝境:
    薪资倒挂:票房分账超 60 亿的出品方,付给外包团队的单价低至 800 元 / 秒(行业合理价 2000-5000 元)
    社保黑洞:63% 的中小动画公司不缴纳公积金,32% 用 “项目奖金” 替代社保(中国动漫协会 2024 报告)
    人才断层:数字媒体专业毕业生转行率高达 47%,“前三年月薪不如送外卖,五年后晋升希望渺茫”(前程无忧调研)

    这种畸形生态,催生了 “爆款悖论”:《哪吒 2》片尾 100 多家制作公司中,80% 是成立不足 5 年的小微企业,它们用 “情怀透支” 承接头部项目,最终却因回款周期长达 18 个月而濒临破产。

    四、破局之路:别让动画人 “死” 在黎明前

    面对行业寒冬,先行者正在探索出路:
    政策破冰:成都高新区推出 “动画人安居计划”,为从业者提供 3 年免息租房贷款
    技术革命:阿里云动画云平台将渲染成本降低 60%,让小团队也能承接高精度项目
    分配改革:《深海 2》尝试 “票房分成制”,外包团队可提取 0.5%-1% 的净收益

    更关键的是认知觉醒。正如傅婷婷在母校演讲中所说:“我们不是‘会画图的民工’,而是文化的摆渡人。” 当《哪吒 2》的海外发行方惊叹 “中国动画的细节堪比皮克斯”,他们不知道,这些帧帧皆金的画面里,藏着无数动画人买不起的退烧药、熬红的双眼,以及从未兑现的 “项目奖金”。

    从《大圣归来》到《哪吒 2》,中国动画用十年走完好莱坞百年路。但这条路上,不该只有票房数字的狂欢,更需要对幕后英雄的温柔以待。当我们为 “国漫崛起” 欢呼时,请记住:那些在凌晨三点调整云纹的手、在出租屋啃着泡面的背影、在社保断缴中坚持的梦想,才是撑起 137 亿票房的真正基石。

    正如陈凌枭在工作室墙上写的那句话:“我们不是在雕刻动画,是在雕刻自己的人生。” 愿每个 “陈凌枭” 的明天,不再只有 4200 元的月薪和永远改不完的分镜 —— 他们值得更好的时代。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