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从香港出租车维权看内地出租车的未来走向》

    的哥飚头像的哥飚头像
    的哥飚03-24

    近期,香港出租车司机因网约车平台高德引入私家车车队,发起维权行动,扬言“背城一战”,要求取缔“白牌车”。这场风波背后,是出租车行业在网约车冲击下的生存焦虑,也为内地出租车行业的发展敲响警钟,引发我们对内地出租车未来模式及定价策略的深入思考。

    在香港,出租车牌照数量有限,价格高昂,司机投入巨大成本。网约车凭借成本优势和便捷服务迅速抢占市场,打破原有利益格局,致使出租车司机收入锐减,最终矛盾爆发。而在内地,网约车自诞生以来,同样给出租车行业带来巨大冲击。据南京审计大学数据,网约车出现后,全国出租车日均载客次数下降37%,空驶率攀升至46%。在上海陆家嘴金融区,早晚高峰时段网约车应答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而出租车扬招成功率不足40% 。广州巡游出租车3年减少3197辆,近9000名驾驶员选择退出。司机们抱怨经营环境艰难,一天跑下来收入微薄。

    内地出租车行业要想走出困境,或许可从香港此次事件中吸取经验,其中合理定价至关重要。目前,网约车平台定价乱象丛生,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以低价吸引乘客。某平台“青菜拼车 ”业务甚至将北京晚高峰价格压至1.2元/公里,低于2008年出租车定价水平 。这种无序竞争不仅压缩了司机的收入空间,也扰乱了整个出行市场秩序。

    反观一些城市对出租车定价机制的改革值得关注。广州市将出租车运价管理方式由政府定价调整为政府指导价,建立运价浮动机制,优化运价结构及动态调整机制,高峰期和平峰期可自主选择不同的浮动幅度,还增设春节附加费。黄山市中心城区则改革巡游出租车运价管理方式为政府指导价管理,建立运价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运营成本、居民收入等因素综合确定实际执行运价。这些举措都是在通过合理定价,让出租车能够根据市场供需和运营成本灵活调整价格,从而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全国人大代表殷其龙建议将出租车与网约车数量比例调控至1:1,并推动网约车运价参照出租车实行政府定价。专职出租车作为城市出行基础保障,可巡游也可网约,承担稳定服务职能;网约车则定位为“补充运力”,仅在高峰时段或特定区域灵活调度,且仅限线上接单。同时,统一运价机制,要求网约车最低价不得低于出租车,避免“低价倾销”扰乱市场。如果这一建议得以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网约车和出租车在价格上的恶性竞争问题,使两者在公平的价格体系下有序竞争,共同为乘客提供优质服务。

    从长远来看,内地出租车行业需要政府、企业和司机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监管,规范网约车平台的定价行为,同时推动出租车行业的改革创新,优化出租车的运营模式和服务质量。企业要加大对出租车智能化、信息化的投入,提升运营效率和乘客体验。司机则要提高自身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只有这样,内地出租车行业才能在与网约车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实现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广大市民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服务。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