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8 日,奇瑞扔下一枚重磅炸弹:搭载高速 NOA 功能的小蚂蚁智驾版定价 6.59 万元,比比亚迪海鸥智驾版便宜近 4000 元。这一举动意味着 10 万元以下车型正式闯入高阶智驾赛道。奇瑞高管更是放话:“这不是简单的平权,而是直接掀桌子!”
数据表明,2024 年奇瑞燃油车销量占比超 77%,然而其智能化标签长期不够亮眼。比亚迪全系标配智驾后,传统车企被逼无奈只能应战。一位内部员工无奈表示:“友商都把桌子掀了,我们也只能跟着砸锅卖铁。”

奇瑞押宝燃油车智驾,逻辑其实很清晰,就是要守住基本盘。2024 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仍有 1188 万辆燃油车在售,出口车型中也有 326 万辆是燃油车。但技术难题也随之而来——燃油车不像电车有低温冷却系统,高阶智驾所需的散热成本大幅增加。
猎鹰智驾给出了应对办法:在 10 万元档车型采用风冷技术来支撑高速 NOA,城区 NOA 功能则留给 12 万元以上车型。相比奥迪 A5L 燃油车搭载华为智驾需额外增配千元散热系统,奇瑞尝试通过“技术分级”来控制成本。不过,其所谓的“全系标配”实际上是最低配的 L2 方案,真正的高阶功能目前还只是“期货”。

这场突袭的背后,是奇瑞的“自我革新”。据悉,大卓智驾 Robotaxi 团队被曝裁员,资源全面向乘用车领域倾斜。新成立的自动驾驶中心正在疯狂招募人才,员工每天要花两小时筛选简历,每周还必须推荐 10 名候选人。
整合第三方供应商推出的“猎鹰智驾”与保留自研的“大卓”双线并行的策略,却暴露出技术短板。像星纪元 ET 曾采用禾多科技方案,iCAR 03 搭载大疆系统,如今强行统一品牌,难免被质疑是“新瓶装旧酒”。从研发投入数据来看,情况更不容乐观:奇瑞前三季度研发占比仅 3.6%,还不到蔚来的六分之一,甚至低于吉利的 4.4%。
奇瑞果断抛弃大卓的高精地图路线,全力押注猎鹰无图方案。这步棋恰好踩到了行业痛点——华为、小鹏都已实现无图城市 NOA,高精地图每公里 5000 元的更新成本成了沉重负担。
但对手们也没闲着。吉利“千里浩瀚”方案已覆盖 H1 - H9 全系车型,一汽大众计划到 2026 年实现燃油车 100%城区智驾覆盖。更严峻的是,比亚迪 DM - i 混动车型已将智驾下探至 7 万元区间,纯电与燃油车的界限正逐渐模糊。
奇瑞的这波操作,凸显了传统车企的集体焦虑:当比亚迪凭借新能源车的成本优势进行降维打击时,燃油车必须寻找新的价值支撑点。然而,想用低价智驾吸引燃油车用户,可能会陷入双重困境——既要忍受因缺少三电系统导致的性能妥协,又得面对新势力更出色的智驾体验。这场豪赌一旦失败,失去的不只是智能化入场券,更是燃油车最后的“保命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