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 AIOS的发布会上,在2025年3月17日晚,智己汽车联合阿里斑马智行、饿了么等多家生态伙伴,隆重发布了全球首款“IM AIOS生态座舱”,标志着车机交互领域正式进入“无触控、无应用”的新纪元。这一创新不仅彻底改变了传统座舱的操作方式,更通过以AI Agent(人工智能体)为核心的系统,重新构建了人与车的互动模式。本文将从技术创新、场景应用及行业影响三个层面,全面剖析这场智能座舱的革命性突破。

一、技术革新:从“触控主导”迈向“自然互动”
传统车载系统的核心问题在于:驾驶者需频繁触摸屏幕或使用应用程序,这不仅分散了注意力,还提高了潜在的安全风险。据英国《汽车快报》报道,2023年之后推出的新车中,97%都配备了触屏系统,然而,完成诸如关闭车道保持辅助等基本操作的平均时间竟长达13.6秒。智己IM AIOS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AI智能体集群,实现了“无触碰、无应用”的全新交互方式:
1. 自然语言沟通:驾驶者可直接通过语音发出指令,例如“降低空调温度”或“导航至公司”,系统依托深度学习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精准地理解和执行这些指令。
2. 多感官识别:结合语音、手势、面部表情等多种感知技术,甚至能检测到驾驶者的疲劳程度,并自动调整车内环境(如启动香氛系统或播放提振精神的音乐)。

3. 多模型协同:车载系统集成了通义千问、DeepSeek等先进模型,通过“蒸馏技术”优化处理复杂任务,确保高效推理的同时降低能耗。
二、场景落地:从“语音交互”到“全域生态”
IM AIOS首次在智能座舱中实现了AI大模型与AI Agent的结合,通过AI Agent连接用户与生态服务,彻底解决了传统智能座舱中交互分散用户注意力的核心问题。借助自然语言交互控制,用户可以轻松实现“动口不动手”。例如,用户只需说“我要昨天的果汁”,系统便会调取历史订单,并结合实时路况和餐厅出餐速度,确保“人到、车到、餐到”。
不仅如此,IM AIOS还打造了一个涵盖智慧出行、沉浸娱乐和移动办公的全域生态系统:
1. 办公场景:车内可直接接入视频会议,AI Agent自动降噪并生成会议纪要,提升工作效率。
2. 娱乐体验:通过多模态交互,座舱可变身“移动影院”,根据用户情绪智能推荐内容,带来个性化娱乐享受。
3. 智慧出行:无图城市NOA(自动导航辅助驾驶)与ISC智慧灯语技术,进一步提升驾驶安全和效率。
IM AIOS的愿景是让车辆从“工具”升级为“认知协作体”,用户只需表达需求,剩下的工作交给AI Agent处理。
三、如何让AI Agent赋予汽车“思考伙伴”的属性?
尽管AI Agent的概念并不新鲜,但要真正实现其功能,还需仰仗大模型技术的进步。按照世界经济论坛的解释,AI Agent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自主决策并执行任务的智能实体”。智己汽车的亮点在于,它首次将这一理念系统性地引入车舱领域。智己与斑马智行共同开发的通义千问大模型,成为这一创新的核心驱动力,该模型在开源大模型领域的技术地位处于前沿。整个系统架构可划分为三大层次:

在感知层,系统依托业界领先的端侧开放式语音大模型,能够实现连续对话、方言识别以及对模糊指令的理解(例如“帮我点一份昨天的那种果汁”);
在决策层,通过“云脑中枢”模型的协调,系统可以调用超过10个AI模块,比如DeepSeek负责自然对话,智谱模型处理车辆操控,豆包模型则应对百科查询,确保多任务间的无缝衔接;
在执行层,系统打通了阿里生态服务(包括饿了么、高德地图、淘票票等),将语音指令转化为如订餐、导航、购票等具体的操作流程。
四、行业影响:智能座舱的“分水岭”
在2024年12月8日蚂蚁集团创立二十周年的庆典上,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就人工智能发表了演讲。他指出,未来20年AI时代的变革将远超人们的预期,AI将引领一个更为辉煌的时代。
IM AIOS的推出,象征着智能座舱的竞争已从“功能堆积”转向“体验重塑”,汽车制造商需掌握大模型开发、多模态融合及生态整合的能力,头部企业的优势将更加凸显。智己与阿里的合作模式(上汽负责整车制造,阿里提供技术和生态支持)有望成为行业标杆,而“IM AIOS生态座舱”的实现,预计将使2025年成为“智能座舱元年”。
随着汽车从“钢铁机器”向“认知协作体”的转变,出行不再仅仅是A点到B点的简单位移,而是生活体验的扩展。未来的汽车将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能够理解需求、协同合作、自我进化的“智慧生命体”。智己IM AIOS的出现,可能正是这场变革的开端。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