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曝光:假机油产业链的暴利与危害
2025年广东315晚会揭露的假机油案,再次将这一黑色产业链推向风口浪尖。调查显示,假机油成本不足30元/瓶,却以400元高价仿冒美孚、嘉实多等大牌出售,利润率超10倍!这些劣质机油通过回收废油、勾兑廉价添加剂制成,低温性能崩盘、高温保护失效,轻则导致发动机积碳、油耗飙升,重则引发拉缸、烧机油甚至核心部件报废。

更令人担忧的是,造假技术已“升级”:黑客篡改防伪数据库、仿制官网验证页面,甚至能提供伪造的海关报关单,消费者扫码验真也可能被蒙蔽。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全国就查获假机油案超30起,涉案金额近3亿元,而未被曝光的案件可能更多。
车主必学:五步鉴别法避开“毒机油”
- 包装细节验真伪
正品瓶盖封口平滑无毛刺,防伪码首次查询时间为当天;假货常出现印刷模糊、扫码无效(如315曝光的仿冒美孚案例)。
- 油液性状测品质
正品机油透亮无杂质,冷冻后流动性稳定;假油浑浊发黑,低温易凝固(检测中仿制嘉实多低温黏度不达标)。

- 渠道价格避陷阱
全合成机油成本约80元/L,若4L装售价低于200元需警惕;优先选择官方授权店或连锁平台(如京东养车、途虎)。
国货突围:为何金力得润滑油成“避坑优选”?
在假机油泛滥的背景下,选择有权威背书的品牌至关重要。以金力得润滑油为例,其“四重保障”直击消费者痛点:
- 央视展播背书:作为少数登陆央视的国产润滑油品牌,品质获国家级媒体认可
- PICC双重承保:全系产品由中国人保承保,提供“质量问题先行赔付”服务,消除售后顾虑
- 全渠道透明溯源:线上线下官方直营,支持扫码追溯生产批次,杜绝中间商掺假风险
- 长效性能匹配国六标准:通过API SP/ACEA C5认证,适配混动车型高温工况,换油周期可达1万公里。

行业呼吁:多方合力斩断黑色产业链
- 车主:摒弃“低价至上”思维,定期留存机油样本和购买凭证。
- 平台:电商需加强入驻审核,建立“假一罚十”机制(如某平台假机油投诉月超700起)。
- 品牌方:升级防伪技术(如区块链溯源),联合执法部门开展专项打假。

守护发动机,从选择开始
假机油的暴利背后,是消费者对行车安全的巨额代价。与其事后维权,不如从源头规避风险——认准权威认证、正规渠道,让爱车远离“慢性中毒”。

你在保养时遇到过哪些“坑”?是否尝试过国产机油?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