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充电比加油快 比亚迪要革燃油车的命

    5分钟补能400公里,比亚迪从技术鱼池里又摸出条“大鱼”。


    3月17日晚间,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宣布,推出超级e平台。该平台由全域千伏高压架构、闪充电池、兆瓦闪充系统以及量产三万转的电机构成。从参数上看,比亚迪一系列技术均处于全球量产车型上车技术的领先水平。


    一句"油电同速"的宣言,更是掀起汽车产业地震。王传福表示,比亚迪的追求,是让电动车的充电时间,和燃油车的加油时间一样短,也就是在充电速度上实现“油电同速

    比亚迪近期发布的超级e平台及兆瓦闪充技术,以“充电5分钟续航400公里”为核心突破,直接挑战燃油车的补能效率优势,标志着新能源汽车技术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颠覆性冲击。以下是这一技术革命的关键点及行业影响分析:

    一、技术突破:充电效率与性能的全面升级

    1. 兆瓦闪充技术

    充电速度:通过1000V高压平台和1000A电流,充电功率高达1MW(兆瓦级),实现“1秒充电2公里,5分钟补能400公里”,接近燃油车加油速度(5-8分钟续航500公里)。

    技术支撑:全域千伏高压架构、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SiC)降低内阻50%,以及闪充刀片电池的双电子流通道设计,兼顾充电速度与电池寿命。

    2. 高性能电机与平台

    - 全球首款量产3万转电机(30511rpm),单电机功率580kW,百公里加速2.7秒,极速超300km/h,性能对标燃油超跑,且体积缩小20%,提升空间利用率。

    - 超级e平台整合电驱、电池和充电系统,支持技术下放到中端车型(如汉L EV、唐L EV,预售价27-36万元),打破高端车型垄断高压快充的局面。

    -二、补能体系:从技术到基建的全面布局

    1. 超充网络建设

    - 计划建设4000座兆瓦闪充站,单站占地面积仅1.5平方米,配备智能储能系统以缓解电网压力,同时兼容现有公共快充桩(通过双枪充电和智能升压技术提升效率)。

    - 充电线设计更轻便,女性用户可单手操作,用户体验显著优化。

    2. 行业合作与技术开放

    - 比亚迪宣布开放闪充技术,邀请其他车企共建补能生态,推动行业整体升级。

    三、市场冲击:燃油车优势瓦解与行业洗牌

    1. “油电同速”终结补能焦虑

    - 比亚迪提出“当充电时间=加油时间,电动车再无短板”,实际测试中,网约车司机午休10分钟充电即可满足全天运营需求。

    - 对比特斯拉V4超充(500kW)、小鹏S4(480kW)等竞品,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效率领先60%以上。

    2. 燃油车市场份额加速萎缩

    - 燃油车核心优势(补能效率、性能)被削弱,叠加政策支持(如限行、高保值率差距)与使用成本优势,比亚迪预计未来3-5年合资燃油车企份额将从40%降至10%。

    - 行业分析师认为,超充技术普及可能成为“压垮燃油车时代的最后一根稻草”。

    四、挑战与多元技术路径的共存

    1. 技术落地与基建配套

    - 兆瓦闪充需大规模电网升级和储能系统支持,短期内可能受限于基建进度。

    - 比亚迪通过双枪充电等技术过渡,缓解用户对超充站覆盖不足的担忧。

    2. 多元能源路线竞争

    - 燃油车通过混动技术、内燃机效率提升(如动态智能燃烧控制技术)延续生命力。

    - 氢能源车凭借3-5分钟加氢、长续航和重载优势,在商用车领域仍具潜力。

    五、行业格局重塑与比亚迪的战略野心

    比亚迪通过“技术普惠”策略(如将高压快充下放至20万级车型),结合成本优势(国产芯片占比提升至85%),加速行业分化。其“天字战略”(储能、机器人、芯片)形成“能源-生产-核心部件”闭环,从车企转型为新能源基建运营商。这一布局不仅巩固其市场领导地位,更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从“百花齐放”走向“一超多弱”的竞争格局。

    结论

    比亚迪的兆瓦闪充技术标志着新能源汽车补能效率的里程碑,直接挑战燃油车存在的合理性。尽管燃油车短期内仍会在特定场景(如偏远地区)和细分市场(如高端跑车文化)存续,但电动化趋势的不可逆性已因技术突破而加速。未来,比亚迪能否兑现基建承诺并解决电网挑战,将决定这场“油电革命”的最终进程。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