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奥迪裁员7500人真相:砍掉燃油车时代的包袱,就能打赢新能源战争

    无敌大仙哥头像无敌大仙哥头像
    无敌大仙哥03-19

    “德国制造”的金字招牌正在崩塌?3月18日,奥迪宣布将在2029年前裁减7500名德国员工,同时豪掷80亿欧元投资电动化转型。这一刀砍下去,砍掉的不仅是人力成本,更是传统燃油车时代最后的倔强。

    1. 裁员背后:一场迟到的“断腕求生”
    奥迪此次裁员集中在行政、研发等“间接部门”,到2027年先裁6000人,2029年再砍1500人,每年省下超10亿欧元。但对比去年167万辆的全球销量(同比暴跌11.8%)、营业利润腰斩54.5%的惨状,省下的钱恐怕只是杯水车薪。

    更扎心的是中国市场——奥迪去年在华卖出64.9万辆,同比下滑10.9%,而比亚迪同期新能源车销量超300万辆。网友调侃:“奥迪的‘官车光环’,正在被国产智能电车碾碎”。

    2. 转型困局:80亿欧元能买来未来吗?
    奥迪一边裁员,一边宣布向德国工厂投资80亿欧元:英戈尔施塔特工厂将投产入门级电动车,内卡苏尔姆工厂转型人工智能中心。但讽刺的是,其去年电动车销量仅16.4万辆,同比还降了8%。

    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大众集团旗下奥迪、保时捷、Cariad等品牌合计裁员近4.8万人,但研发投入仍落后于特斯拉。特斯拉2024年研发费用是奥迪的3倍,且集中砸向FSD(完全自动驾驶)和4680电池。

    3. BBA的中年危机:裁员潮只是开始?
    奥迪不是孤例。奔驰计划在华裁员15%,宝马销量同比下滑13.4%,德系三强集体陷入“电动化迟缓-销量下滑-裁员降本”的死循环。反观中国,蔚来ET5把激光雷达打到30万区间,小米SU7顶配36万却斩获10万订单——这恰恰是奥迪A4L(图片|配置|询价)、Q5的主战场。

    一位供应链人士透露:“BBA的电动车还在用‘油改电’平台,续航焦虑没解决,智驾水平还不如小鹏P7。消费者用钱包投票,说明豪华品牌光环正在失效。”

    说点大实话:
    裁员从来不是目的,而是转型无力的代价。奥迪的困境暴露了传统车企的两大死穴:

    • 组织臃肿:德国工厂工人时薪是上海特斯拉工厂的2.5倍,但生产效率却低15%;
    • 技术代差:当中国车企用800V高压平台、城市NOA(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卷出新高度时,奥迪的“全国无图智驾”还停留在PPT阶段。

    结语:
    裁员省下的10亿欧元,或许能短暂止血,但治不了“电动化贫血症”。这场战役的胜负手,早已不在流水线上,而在软件定义汽车的能力。若BBA再不放下身段学学中国车企的“极致性价比+高频迭代”,下一次裁掉的,可能就是整个燃油车时代。



    次阅读
    2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2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