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刚提车就变旧款!比亚迪智驾炸懵老车主:韭菜成精也扛不住这背刺

    湛蓝yeah头像湛蓝yeah头像
    湛蓝yeah03-18

    一、比亚迪频繁降价究竟为何

    1. 清库存还是产能调整

    比亚迪借助降价来加快清理积压的库存,特别是旧款车型以及零配件,从而给新车型腾出生产线。就好比在 2024 年王朝网和海洋网车型进行大改款之前,得通过降价促销的方式来清理旧款库存,保证新车型能够顺利投入生产。另外,像半固态电池这类新技术装车是需要资金支持的,降价能够迅速回笼资金。

    1. 市场竞争与份额争夺

    在面对特斯拉、五菱星光、长安启源等新老品牌带来的冲击时,比亚迪决定通过价格战来巩固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比如说秦的价格降到了 7.98 万元,直接冲击了低端市场,迫使竞争对手也跟着降价。在 2024 年,比亚迪设定的销量目标是 450 万辆,降价也就成了抢占合资品牌市场份额的关键策略。

    1. 成本下降与技术红利

    比亚迪作为在全球都领先的动力电池生产商,通过对供应链的整合以及技术创新(像刀片电池技术)降低制造成本,给降价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规模化的生产进一步摊薄了成本,让其能够在保持利润的情况下降低售价。

    1. 政策与市场周期驱动

    临近补贴政策的窗口期(比如“以旧换新”政策的时候),降价能够刺激消费者赶在优惠结束之前买车。另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长速度放缓,降价成为激活潜在需求的重要办法。

    1. 为技术迭代铺路

    比亚迪通过降价加快旧款车型的退市,给搭载新技术的新车型让道。比如,在 2025 年推出的第二代元 PLUS 智驾版,在增加配置(像全系高阶智驾、车载冰箱)的同时还降低了价格,推动消费者转向更先进的车型。


    二、老车主的纠结与不满

    1. “背刺”与心理落差

    新车型频繁推出而且配置还不断升级(像智驾系统、续航能力提升),这让老车主感觉自己“被抛弃”了。举个例子,在 2025 年比亚迪推出 20 款智驾升级车型之后,老车主因为硬件无法兼容新功能而进行大规模投诉,抱怨“刚提车就成了旧款”。

    1. 信息不透明与信任危机

    有部分车主反映,在买车的时候销售没有提前告知换代计划,导致他们的购买决策出现失误。比如说,2024 款海豹车主投诉说,销售隐瞒了即将推出智驾版的消息,让他们错过了更好的选择。

    1. 维权困境与市场反馈

    老车主通过车质网、黑猫投诉等平台进行维权,但是车企通常用“市场行为”来回应,老车主很难获得补偿。这种矛盾体现了新能源汽车快速迭代和传统消费预期之间的冲突。


    三、快速换代的深层原因

    1. 技术驱动的市场策略

    比亚迪把汽车当作“智能终端”,跟科技行业学,搞快速迭代的模式。你看,2025 年推出的“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用低价让高阶智驾功能普及开来,重新定了市场的标准。这么做就是想靠技术领先把品牌的优势巩固住。

    1. 规模效应与成本控制

    比亚迪一年能卖超过 400 万辆车,有这么大的规模优势,就能通过大量采购和生产把成本降下来。比如说,元 PLUS 全球一共卖了 95 万辆,这样就把智驾系统研发和硬件的成本摊薄了,做到了增加配置还降低价格。

    1. 行业竞争与用户需求倒逼

    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在可“卷”啦,消费者对智能化、续航还有性价比的要求越来越高。比亚迪就得靠快速迭代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求,就像针对年轻用户推出元 PLUS 的“冰箱彩电大沙发”配置,还得保证价格有竞争力。


    四、消费者的期望

    比亚迪的降价和快速换代策略,其实就是技术、成本、市场这三个方面的动态平衡。对消费者来说,低价还配置高的新车型让大家选车的范围变大了,但是老车主的权益保障问题得赶紧解决。以后,车企可能得琢磨“硬件可升级”的模式(像模块化设计),或者通过置换补贴来缓解矛盾。对整个行业来讲,比亚迪这种比较激进的策略加快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不过也可能让市场竞争更激烈。怎么在创新和用户忠诚度之间找到平衡,这是所有车企长期都得研究的问题。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