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3·15晚会曝光四大黑幕!特斯拉智驾失控成焦点】

2025年3月15日晚,央视“3·15晚会”以“共铸诚信 提振消费”为主题,直击食品安全、金融诈骗、公共安全、数字经济四大领域消费黑幕,揭露行业潜藏的侵权乱象。其中,特斯拉智能驾驶系统失控事故责任划分问题引发全网激辩,成为舆论焦点。
食品安全:从“槽头肉”到“香精大米”的信任崩塌

晚会曝光某预制菜龙头企业使用布满淋巴的“槽头肉”冒充精品五花肉,每斤成本不足3元却标价28元,菌落总数检测报告竟用“特供版”掩盖市场流通品问题。更触目惊心的是,某品牌香精勾兑的“泰国香米”流入市场,化学香精含致癌物质,而淀粉肠、无骨鸡爪等产品违规添加动物饲料、甲醛等违禁品,形成从农田到餐桌的造假产业链。消费者在不知情中成为廉价劣质食材的消化器,企业负责人甚至声称“吃不死人就行”。
金融诈骗:当技术沦为欺诈工具
某婚恋平台被曝以200元/个购买AI生成账号,虚拟恋人通过语音合成技术实施精准诈骗,受害者数月后才察觉异常。金融消费领域,“先享后付”模式暗藏玄机,商家诱导消费者绑定高额分期贷款,关闭流程繁琐甚至无法自主终止。更离谱的是,贷款捆绑融担费及会员权益,综合年化利率高达36%,部分持牌机构亦涉足其中,消费者沦为隐性收费的“冤大头”。

公共安全:智驾失控背后的技术伦理困境
特斯拉智能驾驶系统因算法缺陷频发事故,从成都女童被碾压到潮州失控案,车主坚称“刹车失灵”却遭车企否认,暴露“人机共责”责任认定困局。数据显示,2021-2023年特斯拉Autopilot相关事故达736起,多因系统误判道路状况引发。更讽刺的是,车企以“L2级辅助驾驶”为营销噱头,却未明确告知功能边界,导致用户产生“自动化偏见”,在系统表现良好时警惕性骤降。
数字经济:数据泄露与算法霸权的双重威胁
互联网平台盗取个人数据的源头浮出水面,APP过度收集位置、通讯录等信息并非法贩卖,消费者沦为“透明人”。某AI客服公司利用深度伪造技术批量生成“高知精英”人设,在婚恋平台实施精准诈骗,技术成为作恶帮凶。

破局之路:从技术伦理到责任重构
面对技术狂奔与安全红线的冲突,晚会呼吁:车企需从“抢跑者”转为“守门人”,明确智驾系统能力边界并完善数据黑匣子制度;监管部门应加快《自动驾驶数据黑匣子》等法规落地,严惩虚假宣传与系统性风险;消费者则需警惕“自动驾驶”营销话术,牢记“人机共驾”原则。
这场晚会不仅撕开消费暗疮,更敲响数字时代的信任警钟——当技术成为双刃剑,唯有重构人机责任体系、筑牢诚信消费生态,才能守护美好生活。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