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以前买不起的智驾,现在7万就能开回家?国产车这次杀疯了!

    一、价格腰斩!智驾从“奢侈品”变“白菜价”

    “去年花30万买的高速领航,今年12万的比亚迪也有了。”一位车主在广州车展上的感叹,揭开了2025年智能汽车行业最魔幻的一幕——高阶智驾功能正以“跳楼价”冲进10万级市场

    比亚迪海鸥(图片|配置|询价)智驾版售价6.98万元,标配高速NOA+自动泊车;吉利银河L6全系搭载城市记忆泊车;连广汽埃安都开始给15万级车型塞激光雷达。数据显示,10-20万元车型的NOA渗透率从2024年的8%飙升至28%,相当于每4辆新车就有1辆带“堵车神器”。

    车企为何疯狂降价?

    销量焦虑:特斯拉FSD入华倒逼国产车企加速技术下沉,比亚迪王传福直言“2025年买车看智驾”;

    成本革命:激光雷达单价从8万美元降至200美元,地平线征程6芯片让算力成本下降10倍;

    政策推手: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人工智能+”行动,车企争抢智能化转型窗口期。


    二、技术突围:中国方案如何改写成本公式?

    1. 算法革命:大模型干掉“堆料”

    传统智驾依赖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的“土豪套餐”,但国产车企用端到端大模型+纯视觉方案实现降维打击。例如:

    ♦ 吉利“千里浩瀚”系统通过AI生成虚拟训练场景,模拟浓雾、行人横穿等极端路况,省下80%实车测试成本;

    ♦ 华为ADS 3.0用盘古大模型提升复杂路口通过率至98%,硬件需求减少40%。

    2. 供应链内卷:国产替代加速

    激光雷达:禾赛科技量产成本降至1400元/台,2025年出货目标150万台;

    芯片:地平线征程6系列赋能超100款车型,算力效率提升10倍;

    传感器:大疆车载“前视三目”方案让10万级车实现无图城市领航。

    “中国正在定义智驾新成本曲线。”罗兰贝格合伙人时帅评价,这场技术革命让中国从“跟随者”变成“规则制定者”。


    三、争议与隐忧:平权背后的“文字游戏”

    1. 营销乱象:L2+级也敢叫“高阶”?

    华为余承东炮轰行业乱象:“把基础辅助驾驶包装成高阶智驾,是对消费者的误导!” 目前市面宣传的“高阶智驾”多为L2+级别,与真正L3级自动驾驶存在本质差异:

    L2+:驾驶员需全程监控,车企不担责;

    L3:系统可脱手,事故责任归属车企。

    2. 安全焦虑:7万级车真能扛住极端路况?

    尽管车企宣称“安全平权”,但低价车型常阉割冗余系统。例如:

    ♦ 吉利H1方案仅配置10V5R传感器,缺乏激光雷达;

    ♦ 比亚迪海鸥智驾版未搭载4D毫米波雷达,雨雾天性能存疑。


    四、未来战场:谁在赌下一个十年?

    1. 合资品牌的反击

    东风日产联手Momenta推出全场景NOA,广汽丰田铂智3X搭载端到端大模型,合资车企借本土方案补课智能化。

    2. 终极目标:L3级量产

    ♦ 小鹏计划2025年实现全场景L3覆盖,接管率<1次/千公里;

    ♦ 极氪L3车型将配备双冗余制动+高精地图,冲刺四季度交付。

    “智驾不是炫技,而是生死线。”一位工程师坦言,2025年将是车企淘汰赛元年,技术落后者或将永久出局。


    五、消费者该不该买单?

    给读者的建议:

    通勤族:10万级高速NOA完全够用,优先选比亚迪、吉利等大厂;

    科技尝鲜党:等待2025年底L3法规落地,关注华为、小鹏旗舰车型;

    保守派:警惕“期货功能”,以实际体验为准。


    文末彩蛋:

    “如果你的预算只有10万,你会选带智驾的国产车,还是加钱上合资燃油车?”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