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若买新能源车,建议大家坚持“4不选”:不是糊弄,而是经验总结

    如果你留意过数据,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2024年,中国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超过40%,很多品牌甚至放话要“全面电动化”。

    但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新能源车市场其实也暗藏不少“陷阱”。

    说白了,随着补贴退坡、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加快。

    买新能源车这件事,越来越不像几年前那么“无脑跟风”了。

    稍不注意,就可能掉进厂家挖好的“坑”里。

    今天就来聊聊那些必须要避开的“4不选”,不是耸人听闻,而是血淋淋的经验总结。


    第一,不选纯靠堆电池的车型

    新能源车的续航焦虑有多普遍,大家都知道。

    尤其是前几年,为了抢市场,厂商们经常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堆电池容量。

    看上去续航确实是挺长的,六七百公里甚至更多,听着就放心。

    但问题是,电池越大,不仅成本越高,充电速度也跟不上去。

    而且车重增加后,操控性、能耗表现都会明显下降。

    譬如我曾经开过朋友一辆纯电SUV,电池续航号称超过700公里。

    但实际开起来,高速跑400公里就开始焦虑了。

    尤其到了冬天,续航直接掉了一半,还没到服务区就焦虑得不行。

    这种“虚胖”的续航里程,真的不如电池适中,但充电快的车型来得实在。

    更何况,如今800V快充技术逐渐普及。

    只要续航达到600公里左右,配合超快充电,基本也足够应付日常需求了。

    所以,与其一味追求极致续航,不如选一个充电速度更快、车身更轻盈的车型。

    归根结底,买车别光盯着电池大小,更要关注能耗表现和充电速度。

    只有这样的车,开着才舒服,用着才放心。


    第二,不选盲目追求“超高智能”的车型

    这几年,新能源车的智能化功能,的确越来越丰富。

    但说实话,有些智能功能在宣传时看起来很炫酷,用起来却让人让人很糟心。

    譬如前阵子,我开了一辆主打智能座舱的车型——连语音控制车窗、后备箱这些功能都能实现,科技感满满。

    可真体验下来就发现,最烦的其实是车机频繁误识别,或者莫名其妙自己启动语音对话,让人分分钟抓狂。

    有几次,我只不过和副驾驶聊了几句天,结果车机突然跳出来一句:“车窗已经帮您打开了”!

    那一刻,我吓得差点蹦起来。

    归根结底,智能的本质是好用,而不是炫技。

    如果品牌连车机流畅度、功能的稳定性都没做好,光靠堆配置炫耀科技含量,那绝对是在“花钱买罪受”。


    第三,不选没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品牌

    很多人买新能源车,特别是第一次买的用户,容易被品牌营销或者低价诱惑。

    但往往忽略了一个核心问题:这个品牌,到底有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

    你想想看,如果一个车企的三电和软件,全部一来外采。

    等到售后出现问题时,不仅维修成本高昂,而且品牌方也未必能及时给你解决问题。

    譬如我就见过,车机是找第三方做的车型,结果用几年后,就卡得不行了。

    原因就是车企没能力维护老车型,第三方更不会主动优化,自然就很糟了。

    反过来说,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品牌,哪怕价格稍微贵一点,后续用车体验和售后服务也会稳定得多。

    这才是真正的省钱、省心之道。

    举个例子,很多人愿意多花点钱选比亚迪。

    不仅是因为它销量好,更因为它的核心电池、电控都是自研的,后期维护更方便,可靠性高。

    相比之下,那些靠外采拼装的品牌,不仅技术更新慢,甚至可能出大问题,到时候才叫真后悔。


    第四,不选油改电的“假新能源车”

    在新能源车市场上,有一类车经常被人诟病,那就是“油改电”的假新能源车。

    说白了,就是厂家直接拿传统燃油车的架构,换上电池和电机,包装成新能源车卖给你。

    这种车看似挂着“纯电”的招牌,实际体验下来却问题一堆。

    首先,空间和布局是硬伤。

    因为油改电车型大多沿用燃油车的平台,底盘设计、传动结构都没做大改动,电池只能塞在原来的油箱位置或者底盘下方。

    结果就是,车内空间被压缩,后备厢高高鼓起,甚至连后排地板,都被电池占了一部分。

    别说什么舒适性,光是坐在后排,脚没地方放,那种尴尬感就让人想退货。

    其次,安全性能也差强人意。

    因为油改电车型为了塞进电池,往往要拆掉底盘的防护件,或者加装额外支架。

    这种“改装车”的安全性,真心让人不敢恭维。

    一旦底盘刮到或者发生碰撞,电池组位置脆弱,甚至有可能导致短路起火,后果不堪设想。

    再者,随着纯电平台车型越来越多,油改电的二手残值几乎就是“自由落体”。

    到时候卖也卖不出去,修也修不起,钱是省了,但坑也填不完。

    总的来看,车这件事,最忌讳的就是头脑一热。

    以上这4点,大家一点要小心,千万别被销售给忽悠了!

    .万次阅读
    16评论
    31赞同
    收藏
    分享
    16评论
    31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