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哪吒2冲击全球前五,哪吒汽车却深陷泥潭:从新势力销冠到月销百辆

    春节档动画电影《哪吒2》票房即将突破影史前五,成为国产电影新标杆,而与之同名的哪吒汽车却陷入至暗时刻。2025年1月,哪吒汽车国内零售销量仅110辆,同比暴跌99%,与其巅峰时期月销过万的辉煌形成鲜明对比。一大早,哪吒汽车又上了负面热搜“17万的哪吒增程车成了老头乐”。曾经的“新势力销冠”,沦落至此,不得不令人唏嘘!


    从“销冠”到“吊车尾”

    2021-2022年,哪吒汽车凭借低价策略和B端市场(如网约车)迅速崛起,连续两年登顶新势力销量榜首,年销超15万辆。然而,2023年起形势急转直下——国内销量腰斩、产品力不足、交付危机频发。主推的中高端车型哪吒S销量惨淡,2025年1月仅售45辆,同比暴跌97%;车主投诉配件断供、车机断网,售后体系几近瘫痪。反观同期新势力,理想月销破5万,小鹏、零跑站稳3万+,哪吒已从“领跑者”沦为“掉队者”。


    CEO张勇卸任,周鸿祎“恨铁不成钢”

    2024年底,哪吒汽车官宣CEO张勇卸任,创始人方运舟接棒,结束了张勇与投资人周鸿祎的“相爱相杀”时代。张勇的离职早有预兆:周鸿祎多次炮轰其“营销自嗨”“产品规划混乱”,甚至直言“哪吒全是字母命名,消费者根本记不住”;而张勇坚持的低价路线和“跑车梦”导致品牌高端化失败,哪吒S、GT未达预期。内部管理失控更让问题雪上加霜——欠薪、裁员、股权冻结等负面频发,南宁国资委介入接管。尽管周鸿祎亲自站台推广哪吒L(订单一度破3万),但流量未能转化为持续销量,反而暴露了供应链和交付能力的短板。


    低价策略反噬,海外难成“续命丹”

    哪吒汽车的崩盘,本质是战略定位与市场竞争脱节的必然结果。早期依赖哪吒V、U等低价车型攻占B端市场,导致消费者认知固化,C端用户流失;三年亏损超180亿元,每卖一辆车亏5.5万元,资金链濒临断裂;海外市场虽在泰国等地区销量居前,但2024年总销仅3万辆,难抵国内崩盘。更讽刺的是,哪吒汽车曾试图蹭《哪吒2》热度,争夺“魔童哪吒”商标,却因法律争议反遭舆论反噬。


    40亿融资能否改写命运?

    2025年2月,哪吒汽车宣布启动E轮融资,目标40亿-45亿元,被视作“最后一搏”。新CEO方运舟提出“聚焦海外、优化产品线”的战略,但市场疑虑未消——品牌形象因频繁负面舆情崩塌,技术储备薄弱,传统车企加速新能源转型进一步压缩其生存空间。即便国资背景的南宁国资委接管,若无法快速止血,哪吒恐步威马、高合后尘,成为2025年首个退场的新势力。


    哪吒需要“逆天改命”的奇迹

    从“我命由我不由天”到“命悬一线”,哪吒汽车的坠落为新势力敲响警钟:仅靠低价和资本难以为继,产品力、品牌价值、供应链能力缺一不可。若40亿融资到位,哪吒或可借海外市场喘息;若失败,国产新能源史的“魔童”传说,或将戛然而止。
    生死局已开,答案或许就在今年。


    平台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平台立场无关。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次阅读
    2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2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