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福克斯与的全球停产通告,犹如燃油车市场的丧钟。当丰田将卡罗拉(图片|配置|询价)转为线上直销时,传统油车的渠道优势正在瓦解。中国主流车企高管在 2024 年达成的共识 —— 未来市场将呈现 "5:3:2" 格局(50% 插混 / 增程、30% 纯电、20% 燃油),为这场变革写下注脚。


这场淘汰赛中,零跑朱江明 "3 年内燃油车消失" 的预言与小鹏何小鹏的 "大逃杀" 论调,折射出新势力的激进。但上汽大众高管在途昂 Pro 发布会上,却亮出截然不同的底牌:"我们要抢夺 BBA 的客户!" 这种反差揭示着产业转型的深层博弈。
二、传统巨头的技术突围战
宝马在重庆车展亮出全新底盘架构,后 H 臂悬架与全铝车身的设计,将操控精度提升 40%。这种 "机械素质的极致化",恰恰击中了新能源车的技术软肋。大众集团则将 L2 + 级智驾系统下探至 20 万级燃油车,途观 L Pro 搭载的 IQ.Pilot 系统,在高速场景已实现自动变道超车。
内燃机技术并未止步。马自达压燃发动机热效率突破 43%,奔驰 EQ Boost 轻混系统节油率达 15%。这些创新印证着陶海龙的观点:"燃油车的进化远未触顶。"
三、存量市场的精准卡位
当福特福克斯退场时,宝马 3 系却在 2023 年创下全球 78 万辆销量纪录。高端燃油车市场呈现明显的 "K 型分化",BBA 在 35 万元以上价格带仍保持 65% 的市场掌控力。这验证了傅强的判断:"豪华燃油车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锚点。"
大众集团启动 "经典车复兴计划",高尔夫 GTI Clubsport 限量版引发抢购热潮。这种情怀营销,在电动车同质化严重的当下,成功唤醒用户的情感共鸣。数据显示,限量版燃油车溢价空间可达 30%-50%。
四、五年保卫战的胜负手
欧盟推迟燃油车禁售令至 2035 年,中国双积分政策对高性能燃油车网开一面。政策窗口期给予传统车企转型缓冲,但真正的胜负手在于供应链重构。博世推出的氢内燃机解决方案,可使现有生产线改造成本降低 60%,这为燃油车续命提供了技术可能。
大众 ID. 系列与宝马 i 品牌的新能源布局,实则构建起 "燃油 + 电动" 的双轨护城河。这种战略纵深,使其能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配资源。正如某德系车企 CTO 所言:"我们不是在守护燃油车,而是在捍卫制造话语权。"
站在 2024 年的十字路口,燃油车的 20% 市场份额绝非苟延残喘。当宝马用碳纤维传动轴突破扭矩极限,当大众将数字座舱植入燃油车,这场技术反击战已然升级。未来五年,决定胜负的或许不是能源形式,而是谁更能满足用户对驾驶本质的追求。燃油车与电动车的终局,可能不是替代,而是分化。正如硬派越野车市场呈现的图景 —— 电动化率不足 15%,却创造着行业 25% 的利润。这个 20% 的细分市场,正成为传统车企价值重构的战略高地。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