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主李某最近遇到一件麻烦事。去年他花了24万元买了辆国六B标准的燃油车,今年去4S店做保养的时候,维修人员告诉他需要加装一个叫颗粒捕捉器的设备,价格要1.7万元。维修师傅说:"现在不装这个的话,明年年检可能就过不了,要是等国七标准正式实施,修车费用还要再涨一倍。"李建军觉得这个事太突然了,去年买车的时候根本没人提过这些。

这种情况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态环境部在2025年2月24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国七标准制定工作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估计在2030年前后就会开始实施。跟欧盟那边2026年要实施的欧七标准比起来,咱们国家的版本要求更严格。比如说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要再降30%,还要监控轮胎磨损产生的颗粒物,连汽车空调用的制冷剂都要管。
技术升级花销大
天津大学姚春德教授带领的团队算过一笔账,现在市面上的燃油车要想达标,每辆车都要加装价值2.3万元的后处理设备。上汽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更吓人,说国七标准的发动机研发成本比国六时期贵了整整三倍。最让汽车厂家头疼的是新规定要求车辆在零下7度到40度的环境里都要保持排放稳定。去年哈尔滨就有个汽车品牌的4S店收到37起车辆冷启动出问题的投诉,平均每辆车的修理费要6800元。

年检越来越难通过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过,现在全国有2.2亿辆国五及以下排放标准的车,里面大约8600万辆存在排放超标的风险。深圳去年开始试点用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北斗卫星实时监控车辆排放数据,已经有2300辆货车因为排放不合格被限制进入市区。北京有个二手车商说:"现在收国五车都要签风险协议,就怕哪天政策一变,这些车就卖不出去了。"

汽车产业链大调整
武汉理工大学2024年停招内燃机专业,这个曾经培养出院士的专业现在只剩三位教授在坚持。与此同时,宁德时代在德国慕尼黑投资了50亿欧元建电池工厂,专门生产符合欧七标准的电池。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有个国产燃油车品牌偷偷把发动机生产线改造成了充电桩车间,车间工人老张说:"现在每天就是组装充电枪,比造发动机轻松多了。"

新能源车成救命稻草
比亚迪2024年的年度报告显示,他们卖的新能源车已经占到总销量的一半,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电动车。这个数字背后其实有个很现实的情况:国七标准要求车企的碳排放总量必须用新能源车来抵扣。上汽通用五菱甚至推出了"买燃油车送电车积分"的促销活动,就是为了凑够这个排放指标。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