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埃安等品牌的带领下,高阶智驾来到了20万元以内的汽车市场。在这个价格带里,激光雷达是产品智驾能力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保障。
诚然,随着产业发展,激光雷达已经有了更高的可靠性与成本表现,售价降至千元级别,这也是高阶智驾能够逐步下沉的直接原因。
但对于车企来说,高阶智驾的下放,成本仍旧是一道难以越过的坎;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智驾技术的安全可靠又是最为重要的考核标准。鱼与熊掌的问题,也再次被摆在了埃安等品牌的面前。
而埃安的选择却是,鱼和熊掌我都要!这一切的背后依靠的其实是埃安深厚的体系资源与技术积累。
根据资料显示,埃安是国内首批开展自动驾驶自主研发的车企之一,早在2013年便推出了无人驾驶概念车,其也是国内最早搭载L2上车的品牌之一。
同时,埃安一贯以拥抱前沿技术著称,坚持自主研发+开放合作双路并行。2019年,它在AION LX(图片|配置|询价)(图片|配置|询价)和AION V等车型上量产了L2级辅助驾驶系统;到2021年,更是把搭载三颗激光雷达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应用于AION LX Plus车型。
在外部合作方面,广汽埃安与自动驾驶技术供应商Momenta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在自研方面,依托广汽X Lab,埃安拥有超高水平的纯视觉技术储备——X Lab曾在国际运动轨迹预测比赛中获得冠军,其水平也属于行业前列有足够的应激能力。
经过多年积累和探索,埃安是首批获得L3自动驾驶准入试点公示的品牌之一。为推进Robotaxi的量产化,埃安还与滴滴共同成立了安滴科技,致力于L4智能驾驶的发展,加速L4级无人驾驶的商业化落地。
除此之外,相较电动化权重边际减弱,车端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以智能化作为主要差异化来源,而智能化体验的优劣关键在于数据的积累,进而导致算法迭代造成体验差异扩大。
智驾核心壁垒在于数据,数据获取直接决定车企智驾能力领先是否具有持续性。就像某拉之所以捍卫纯视觉路线,是基于其在数据、算力与算法三方面的巨量投入。
这样的数据资源,却并非谁家都可以做到的。
而在这一点上,相较于其他车企少量高端用户样本,埃安也拥有百万级别的用户数据投喂,涵盖城区、郊县、村镇等路况,拥有最广、最真、最大的真实行驶数据,智驾规模效应更加显著。
不仅可以通过规模效应降硬件成本,同时数据迭代算法降硬件依赖度并提升用户体验,起量后的规模效应降本及数据迭代算法飞轮一旦开启正向循环,将逐步扩大领先优势。
可以说,埃安得以加速驶向“全球高阶智驾第一梯队”,其决策能力、技术储备、成本效应乃至于用户规模都缺一不可。多方因素叠加之下,方才造就了其引领新能源行业进入高阶智驾时代的创举。
评论·0